三房巷:乡村都市别样红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77 浏览:154761

3月的江南,处处都有郁郁葱葱的风景.从江阴市区沿澄杨公路东行10余公里,便来到闻名遐迩的乡村都市――江阴市周庄镇三房巷村.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乡村”和“都市”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身份”能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别墅村:从农村到园林都市

漫步于三房巷村农民别墅区,398幢欧式别墅沿河而建,白墙红瓦,雕栏围墙,小桥流水、亭台轩榭,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广玉兰、如茵绿草把小区装扮得如同人间仙境,在那有亭子、花圃、广场、喷水池、体育设施组成的公园里,老人们在随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儿童嬉戏玩耍,鲜花吐蕊,绿树摇曳,此景此情,让人流连忘返,惊叹不已:幸福的三房巷人!

为切实改变原自然村“小而散”、农民建房“多而乱”的现象,三房巷村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在江阴市率先开展旧村改造,启动了新农村建设,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对村庄建设进行规划,把全村划分为工业小区、生活小区、商业小区、农田生产集中区,按照“构建花园式现代化新农村”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全面启动中心村建设.村里先后投资1,8亿元,建成了398幢造型新颖、错落有致、内部结构合理、设施完善的欧式别墅.每幢建筑面积360-390平方米,独立成园,内分会客、起居、藏书、餐饮、卫生、健身、停车等厅室.每户村民只需花13万元钱,就可永久拥有一幢中西结合型新居,于1997年全部竣工迁入.新村环境由村出资统一规划置景,村内绿水纵横回环,小桥流水似画,花木添荫增绿,鸟语花香似锦,成为江阴全市12个旅游景点之一.新村采用封闭管理,还安装了监控设备,配备了10名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新村的环卫和保安.

乡村都市别样红.三房巷村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村镇住宅文明小区”、“无锡市十佳现代化试点村”、“无锡市社会主义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实力村:从4个铁墩头到全国500强

三房巷是一个村,同时,三房巷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由三房巷农民自己创办的江苏三房巷集团,到2006年末,已拥有大型骨干企业22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4家,合同利用外资3950万美元.公司拥有总资产85.5亿元,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80亿元,利税总额7.6亿元,实现自营出口5.2亿美元,在我国500强企业中排名194位.

谁能相信今天的全国企业500强三房巷集团,是从4个铁墩头起家的.

过去三房巷是有名的穷村.为改变贫穷的面貌,全国劳动模范、三房巷村党委书记、集团公司董事长卞兴才带领一班人为之奋斗了几十年!上世纪60年代初期,卞兴才从周庄农具厂借回4个铁墩头,利用从上海下放回乡的工人办起了农具维修厂,手工生产螺丝出售.70年代末期,他注册成立江阴县合成纤维厂,翌年投产即大获成功,一举奠定发展基础.80年代中期,他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注册成立江阴染整厂,产品90%外销,成为当时华东地区印染布出口第一大户,随后着手申请外贸自营进出口权,于1993年获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很快成为江阴市重点出口企业.进入90年代后,三房巷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知名度,他意识到名村名企的效用,于1992年注册成立江苏三房巷实业集团总公司,1993年挂牌,成为江苏省首批、江阴市第一家省级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同时开始引进外资,兴办中外合资企业.1994年,注册成立江苏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向资本经营过渡,并于2002年成功上市.从90年代中期开始,集团公司致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生产传统纺织产品全力向高新技术产品转移,集团公司投入五六亿元资金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改造,构建以轻纺为主、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格局,目标定位在富民强村上,2002年跻身全国500强企业之中,名列373位.

富裕村:从解决温饱到惠及于民

在三房巷村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村民享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80年代初期村党支部就提出“一视同仁,集中投入,同步到位,共同受益”的实施方针,当年由村统一规划,由村提供平价建材,再每间补贴500元,为村民兴建二层住宅楼,成为江阴首个楼房村;后来采用补贴方式,村统一为各户购写彩电,成为全国农村第一个彩电村;当年又为各户安装,成为全国第一个村;为解除村民繁重的田间劳作,购置全套农业机械,三房巷村成为江苏第一个农田耕作全过程机械化村.

90年代中期,村投入260万元,免费为村民接通自来水;投入200万元,为村民更新完善程控和闭路电视,建成村办万册图书馆.2000年,经村党委、村委研究决定,集团公司转制为有限公司,按净资产5亿多元配股,将66%股金分配给村民,全村500多位自然人户户持股.每年年终对村民按工资、奖金、股份分红三方面进行分配,加上各项补贴,各户全年所得,最低的也有10万元上下.全村大多数人家拥有中高档桥车.转制后,村里决定对村民实行粮、油、煤气《费供给制,提高村民和职工医疗补贴,提高老年人养老金标准,每人每年分别发放600元至1000元不等.

2002年,三房巷在并入邻近5个村后,村党委、村委经集体研究,实行一村一制、一村一策,新并入的村民在薪酬和福利上与老村民一视同仁.村里从实际出发,为新合并的村民新建了周南花苑公寓小区,现已有953户村民搬进了小区,在几年内,所有的新村民都将住进该农民集中小区.在询问几位新并入村的村民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讲,并村后安排进公司企业做工,年薪和奖金与老村职工相同,比在外打工每年要高出1万元左右,他们十分满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三房巷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广为流传:“藏金藏银,不如藏书育人.”富裕起来的三房巷人,尤其是领头人卞兴才书记特别重视精神文明的软环境建设.80年代中期开始,村里先后建起了藏书1万多册的图书馆、融江南古典风格及现代化设施为一体的书场和茶楼以及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村民家家有书橱、户户藏书,村里对幼儿入园和小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教育,中学生实行学分分级奖励制,成绩优异的学生每学年可获近2000元奖励,考人大中专院校的,每人当年奖励2000元,在校期间每学年再补贴2000元,同时选送部分小学生直接进入重点中学就读.七八年间,全村考入大中专的就超过了30人.现在,全村不仅普及了高中教育,有8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都进入各类院校深造,基本普及了大学教育.学生绝大多数学成回村,活跃在各条战线上.2002年并村后,新并入村的学生立即享受同样待遇.

在大力培养本村青少年的同时,集团公司致力于招才纳贤,量才录用,制定了“管、养、用、酬”四方面完善政策,用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到2005年,集团有限公司员工中,已拥有大中专毕业生52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152人.外来大中专生中,已有15人进入公司中高层管理层次,另有基层管理人员45人.专业人士的增加,文化程度的提高.为公司内部管理、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大大增添了活力和实力.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踏着和谐的脚步.三房巷村正在向着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全力前进,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新农村建设画卷.

责任编辑:杭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