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重在良好习惯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07 浏览:15051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小学教育也随之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如小学生中普遍出现了“不交作业、行为霸道、不讲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上课心不在焉、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这些行为虽没有违法违规,但是若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不断恶化漫延,甚至影响一生.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会终生受益.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教师、家长、学生形成共识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今后成才的先决条件.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中非智力因素约占7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一生受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教师、家长要让学生知道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以及为什么要有良好的习惯.如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敢于提问、专心自我学习、课前预习、单元复习、自觉读课外书等是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此外,要让学生与同学交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习惯.

二、注重长期培养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养成的,必须要有持久性的实践和训练.尤其是要从一年级一开始就抓起,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差,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容易消失,所以要坚持训练培养,应贯穿至整个小学阶段.同时,教师要与家长长期配合,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按学龄段培养

要根据不同学生年龄特征,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培养.如低年级学生可通过学唱儿歌、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行为规范;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乱刻画,保持教室地面、课桌清洁卫生.每星期要检查一二次洗澡、理发、梳头、剪指甲的个人卫生,使之养成爱清洁的良好习惯.中段学生有了自我意识,会主动思考、判定对错,可通过讲故事、行为规范知识赛等强化训练.高段学生可通过黑板报、演讲会等巩固加强.

四、标兵影响,产生镜子效应

人们常说在学生身上有着教师的影子.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教师就是镜子,就是标兵.在教学和生活中,以和蔼可亲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标兵.其次,让先进的同学规范后进的同学,对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或保持良好习惯,有着重大作用.


五、小抓早抓

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的苗头,要及时教育,及时纠正,杜绝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从“早”从“小”抓起,如第一次不交作业、第一次说谎、第一次不讲卫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旦等到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再纠正,恐怕太难了.

六、加强对教师教书育人的督促

教师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着学生习惯的形成.近些年来,部分教师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教师法的曲释,以及为评定职称只求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行为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因此,要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维的师德监督,通过听课评课、学生评议、家长访问等方面,及时把握教书育人情况.对有问题的教师予以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处分,评优、评定职称时应实行一票否决,从而规范教师的行为,达到即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