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的哲学实践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46 浏览:20398

摘 要 :在研究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深邃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在国内国际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国际公关战略思想及其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 键 词 : 政治公关战略 哲学实践

众所周知,不是一位长期在书斋里从事研究、构造体系的专业理论家,而是一位面向实际、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注重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实干家.他在研究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如果把的外交活动看成是中国与其它国家间的国际公关活动,那么我们也可以把处理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哲学称之为国际公关哲学.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在外交活动中形成的国际公关战略思想及其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国际公关战略思想的哲学基础

国际公关战略思想的产生,根源于以为首的中国外交家们从事的一系列国际公共关系活动实践过程,是国际公关战略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等人的国际公关活动中,自始至终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战略等处理中国内政和外交问题的理论和战略,无一不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运用和具体实践.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国际公关事务

1.用发展的观点观察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逐步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

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是“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关于“要准备打仗”等论断曾长期作为中国工作的指导方针.自70年代末以来,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战争与革命”和“和平与发展”哪一个是当今时代的主要问题的认识,一步步地明朗化、清晰化:

唯物辨证法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分析和估计层层深入,最终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为中国制定正确的国际公关战略提供了理论先导.

2.用发展的眼光处理国际争端和边界冲突.

对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主权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和边界纠纷如何解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在时机和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谈主权,不仅不利于解决争端,而且往往会把事情弄僵,相反,耐心等待历史的转机,在时机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来谈论主权,问题常常会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一化争议和潜在冲突为合作的战略思想,符合争端各方的战略利益,有助于争端的妥善解决.这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危机公关策略,最终解决了领土问题方面影响缔约的障碍.

三、用对立统一规律解决港澳台社会制度问题

辩证的矛盾观认为,任何事物在其自身内部都存在着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个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斗争性使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破坏矛盾统一体的稳定性,最终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瓦解,新的矛盾统一体形成,实现矛盾的转化.矛盾着的对立面又同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作为伟大的外交家和哲学家,并没有死死钉住二者的对立面看问题,而是采取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态度和立场,在看到二者的对立和斗争的同时,也注重研究二者的联系和统一:没有资本主义也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正是从这一角度看问题,认为,中国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我们可以用港、澳、台的资本主义来发展大陆的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本身就是对大陆主体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持.为此,指出:“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我们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否则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如果不要战争,只能采取我上面讲的这类的方式.这样能向人民交代,局势可以稳定,并且是长期稳定,也不伤害哪一方.”[8]“一国两制”、和平共处,是处理国际公关事务的最富天才的创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的创新发展和伟大实践.

四、在外交谈判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障碍是“反霸条款”和“第三国条款”的磋商问题.1975年4月之前,两国曾就缔约进行过历时5个多月的5次预备性谈判.到1975年9月,日本外相宫泽喜一向中国外长乔冠华提出所谓“宫泽四原则”,条约谈判随之中断.两年又10个月后即1978年7月双方又重开谈判.可以说,整个缔约谈判过程是一波三折.中日缔约谈判之所以“山重水复”,历时冗长,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在“反霸条款”问题上意见不一,一时又难以取得共识.中方坚持必须把中日联合声明的第七条的“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写入条约,日方先是反对中方的主张,继而又坚持如果条约中包含反霸条款,则必须再加上一个“第三国条款”,即:“本条约不是针对某个第三国的”,或者“本条约不是针对任何第三国的”.[9]这无异于使得“反霸条款”成为一纸空文,中方当然不能接受.究其原因是当时日本患有“恐苏症”,为此中日双方多次谈判,到1978年终于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条约中,中方考虑到日方的难处,在坚持写入“反霸条款”的坚定立场时,对“第三国条款”内容在措词上作了一定的让步,修订为“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各方同第三国关系的立场.”[10]这是在坚持原则性立场时适当加入灵活性因素的一个成功事例.

五、用统筹全局的观点分析和处理国际公关问题

统筹全局的观点是哲学中系统论的主要观点,在解决国际战略问题时常常贯穿着统筹全局的观点.

1、在处理港、澳、台问题上,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与、周恩来的想法一样,在处理香港问题时,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内经济建设全局出发:一方面始终强调中国对香港的主权,另一方面又在收回主权的实施步骤与方法上,采取了保持现状、长期打算的方针.

2、在国际公关活动中,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制定和实行全方位的国际公关战略.的每一次国际公关活动,不仅仅是处理国家间政治事务,而且要在其它方面实现交流和合作.访日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生效,极大地促进了两国在科技、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1979年12月,两国签订了文化交流协定,1980年5月又签订了科学技术合作协定,1985年7月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等.

这种国家间的公关带动国家间的民间公关、企业公关的国际公关战略,是一贯使用的大公关――全方位公关战略的体现.这一战略还表现在中国既开展与大国之间的公关,也开展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公关.总的来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哲学方法论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实践.

六、走“群众路线”推进国际公关事务进程

1、“以民促官”,发挥日本压力集团在推动中日和平友好条件签订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中日政治公关进程.

日本民间组织对日本政府来讲是一群特殊的公众,对日本政府开展国际公关活动能够发挥一定的影响.延用周恩来“以民促官”的群众路线,让日本民间组织参与国际政治公关活动,目的就是要动员这一群特殊的“公众”给日本政府施加压力,促进中日邦交的早日正常化.

2、制造“群众舆论”,对美国政府施加政治压力.在接见各国记者和出访日本发表讲话中讲得较多的一句话是“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善于利用日本人民爱好和平,促进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心理,开展政治公关宣传工作,制造“群众舆论”,促使日本政府加快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步伐.是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路线的延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