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488 浏览:47165

摘 要 :社会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上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方向性的,社会需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进步性方向,在当代则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由自在向自为的转型.社会需要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据新的社会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程度,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研究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关 键 词 :社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进步性方向

中图分类号:D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2)05-0093-06

随着学科意识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一项普遍性社会活动”的提法已经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形成比较广泛的共识.“中外皆有”毫无疑问,而古代也有则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问题.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历史特征尚存在争论,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中,很多学者提到社会需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合亮,[1]59从个人、国家(阶级)、社会的需要,对这样的“需要系统”进行了论证;金林南[2]则从意识形态政治的角度,进一步论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于人的主体性得以确立的近现代.显然,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态的日益成熟,对其社会形态的考察也会日益深入.本文主要考察社会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由社会需要的历史进步性论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性方向,从而回答历史上那些对人的思想有极大刺激作用而又违反历史规律的事件是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一、社会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

提出了客观上的要求

社会需要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而产生的群体性需要,是一定时期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公共需要.在人类的发展中产生的以社会为基础的需要,依利益的差别和共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体的社会需要、群体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整体的需要.个体的社会需要是个体对社会的要求,即对社会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需求,表现为一种利益关系,与个人生存和发展存在关联,也是个人满足的需要.超越个体而产生的群体需要,是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需要,或者说这里的个体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群体.这既包括群体对其成员的普遍性要求,也包括整个群体对群体外社会的需要,即它是由所有群体成员作为一个整体的共同价值取向,或者说大家都需要,而不是哪一个或哪一些成员单独或分别提出的需要.群体成员的数量越多,其社会性也必然越强.社会需要依不同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而具有层次性,一般来说,具有最广泛普遍意义的社会需要是全人类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的需要,其次为以民族国家为层次的社会需要,在这里社会需要又具有不同的层次,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统治需要和其它利益集团的需要,等等.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共同需要是社会整体的需要,社会整体的需要超越了个体或群体需要的特殊性,而对于全社会具有普遍意义,是社会的普世价值.

从个体的角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人的基本需要之一.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56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不是个人孤立的活动,而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及其处理、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也是受一定社会关系制约的历史性活动.因而,人既需要社会关系,又受制于社会关系.任何人都活动于特定的社会领域,但又无法脱离整个社会的影响.“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3]81社会关系“分成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不过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的上层建筑,而物质的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成的,是人维持生存的活动的(结果)形式”.[4]正是物质的社会关系与思想的社会关系共同决定人的本质.因此,人的生存与发展,既需要物质的社会关系,也需要思想的社会关系.没有明确的道德目标和精神追求,人们很难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与社会生活不协调,人们很难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幸福生活.思想社会关系的需要也是人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思想社会关系的满足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这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人主动适应社会的结果,“这就促使人们去学习并接受一定社会体系下的政治文化,遵守一定的政治行为规范,参与社会的政治活动,履行一定的政治责任,形成一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方式,并根据一定的政治思想、政治信仰来评价社会的政治生活,形成稳固的政治态度.”[1]61

从群体的角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群体赖以维系的软约束.人是社会人,社会性是人类的基本特性之一,人类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群体,大大小小的群体磨合成更大的群体,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群体中又不断分化出以不同利益为分界的新的大大小小的群体.组织是群体存在的基本形式.这些群体有不同的利益,又形成无数个利益的交集.每个人所属的那个群体都试图扩大自己的利益,这利益或是物质上的,或是精神上的.这样,在群体内部,每个个体都会试图影响其它个体以及整个群体或群体内外的群体,其发挥影响又往往是以结合为群体的方式来进行的,即以群体的方式影响其他个体或群体,其中影响最大的会获得群体中较大的认同,从而主导整个群体.相类似的过程,在不同群体之间也进行着.群体内认同的获得和群体间认同的获得,以两种方式相结合地进行,即暴力和软力,或者说维系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是上述二者的合力.暴力是强制力,软力是思想影响力.居于统治地位的群体无疑两种力量都可以使用,而一些民间性社团组织就只有使用软力的条件.暴力使用的减少和软力作用的增加,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软力是现代政府内聚力的核心.社会性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人需要依赖组织而生存和发展,而组织一经建立,维系其运转的内在力量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组织要有名义,所谓“师出有名”,这是取得胜利在道义上的前提,尽管有时这“名”是附会上去的.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对它人或组织施加思想影响力的意识或潜意识.作为组织,特别是对全局形成影响控制力的组织,对组织成员和组织外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影响,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居于统治地位的群体,即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有两种,即辩护功能和规范功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没有思想意识的辩护,或者说思想意识的辩护功能失去效力,统治就变成的暴力强制,无法维持长久,社会也会因此而四分五裂,不得安宁.作为其他群体,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同样会失去影响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群体赖以维系的软约束.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即社会发展不仅要满足个体的需要,一般群体的需要,也要满足社会整体的需要.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一般来讲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如前所述,群体是有层次性的,群体的层次在阶级社会总体上表现为统治阶级的统治,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其整体利益也往往由统治阶级代表,因而把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统一到社会整体需要上来的任务也主要由统治阶级来承担,即统治阶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全体社会成员提高对社会共同利益的认识和认同.反过来讲,实现社会控制的最好方法是控制人的思想,“阶级与政治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需求与实践,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恰好满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寻求社会稳定发展,实现各自利益的需要,而且与人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相一致,满足了个人对于政治文化的需求.”“在阶级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的共同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产生.”[1]65

二、社会需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

社会进步性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有无方向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工具性的角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工具可以为不同的对象所使用,历史上也曾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活动,因其较好地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的一面,从而使这种违背造成的破坏更加严重,此种情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负作用,而不能称为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具有目的性的一面,即教人向善.是非善恶,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概念,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但是善的总体趋势是具有社会进步性的.善是社会需要的本质性要求.善是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性,满足全社会需要的善是大善,满足群体需要的善是小善,有的情况下是伪善,由群体的性质所决定.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不同层次的善为基点来施教.思想政治教育教人向善,首先是面向大善,并摒弃小善中的伪善,引导小善归于大善.

在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阶级性,也具有全人类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5]思想政治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它为一定的阶级利益进行辩护,并由此形成对本阶级和其它阶级的规范性要求.同时,也需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为社会公共生活所普遍认可的是非标准,规范和引导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当某一阶级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公共生活所普遍认可的是非标准发生冲突时,某一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将逐渐丧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最后当这种冲突尖锐化到一定程度,某一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再称其为思想政治教育,将和该阶级一起为历史所淘汰,被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发展是有方向性的,即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进步性是由社会需要的历史进步性决定的.社会需要的发展是有方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与社会需要的方向性总体保持一致.社会需要以促进人类进步为前提,具有社会进步性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并从分析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关系出发,进一步认识到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揭示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方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为了满足思想社会关系的需要,满足个人的精神追求和适应社会的需要,产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从群体的角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群体得以维系的需要.无论个体还是群体,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从社会实践发展的具体过程来看,凡是仅为维护特殊个体与群体利益需要而与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相违背的伪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不能长久的.只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延续下来,得到发展.

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至少具有三个功能,一是对本阶级内部进行教育的功能(规范性),二是对全社会进行为本阶级利益进行辩护的教育的功能(辩护性和规范性),三是担负全社会共同利益教育的功能(公共性).对本阶级内部的教育,旨在统一认识凝聚合力.第二和第三个功能的区别在于,第二个功能是指统治阶级总是把本阶级的利益标榜为全社会的利益,并以思想意识的形式灌输给全社会,以期对全社会形成思想控制,因而带有一定的蒙蔽性.第三个功能是指一定范围(民族、国家、全人类等)的全社会一定存在共同利益,如国家在对外抵御外侮和对内寻求社会稳定等方面,这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作为国家的统治阶级,特别是其中产生的对国家实行具体统治的集团,在第二个功能发挥时,由于其功利性需要,可能会做出有损人类进步性的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如希特勒集团对国民的法西斯主义教化.我国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仅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工具性角度来说,其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但就其违背人类进步性来说,却是值得反思的.因而,正如恶法非法,这些都不能算作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促进人类进步性提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类进步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性要求.不能促进人类进步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应包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中,但其在具体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高效性亦不乏有可资借鉴之处.


三、社会需要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

目的性由自在向自为转型

进步性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是社会需要的历时态属性.在当代,社会需要越来越与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解放、进步等理念联系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由工具性转型为目的性.

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它正如一条沿着座标轴蜿蜒前进的曲线,其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向前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亦遵循人类历史在曲折中前进的规律性轨迹.当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它的目的性而突显工具性的时候,它则对人类的进步起到破坏作用,但这只是社会历史曲折行进过程中的瞬间,而不构成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另一方面,跃上人类舞台的各式群体,在规范其组织秩序的时候,在其群体内外施加的思想影响,则有可能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偏离大方向,甚至倒退,不能将其笼统地称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教人向善,促进人的思想解放,从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