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产、劳动与经营》重难点突破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293 浏览:158320

一、命题回顾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本单元中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投资理财的选择”“劳动和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知识成为命题的重点.既有选择题(以考查单元内知识为主,跨单元考查为辅),又有主观题(与其他单元和模块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

二、复习指导

1.结合具体事例关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作出投资理财方式的正确选择.

3.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学会从政府、企业、个人等角度说明如何就业难题.

【考点解读】

(一)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基础梳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典型例题】《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明确提出,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艺表演、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等文化产业,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部分国有文化单位的股份制改造.从市场主体角度看,非公有制经济( )

A.为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更适合股份制经济发展的要求

C.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与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地位是平等的

【解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A不选;B错误,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不能说非公有制经济更适合;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故不选C.

【答案】D

(二)投资理财的正确选择

【基础梳理】比较不同的投资理财方式

【重点提示】投资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风险与收益统一原则.既要注意投资的收益,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

第二,投资多样化原则.这样既有利于分散风险(避免“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又有利于获得更多的收益机会.

第三,量力而行原则.投资要根据经济实力和家庭状况来选择,经济实力弱的应尽量选择风险小的.

第四,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投资要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做到利国利民.

【典型例题】(2012广东卷)以下是三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比较示意图,不考虑其他因素,表达合理的是( )

【解析】投资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三种投资方式中股票的风险最大,其次是债券,储蓄的风险最小,因此三者的收益从大到小也应该是股票、债券、储蓄,可见应选B项.

【答案】B

(三)促进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基础梳理】

1.就业的意义

(1)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而解决就业问题是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的重要保证.

2.促进就业的措施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这是实现和扩大就业的根本举措.

(2)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改善就业结构.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小微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企业:严格遵守《劳动法》,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4)劳动者:①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就业,自主创业.

【典型例题】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同学眼高手低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请你针对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给报社写一篇评论,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最恰当的题目是( )

A.大力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

B.政府担起责任,解决群众就业

C.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D.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

【解析】材料要求“针对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可见主体应该是大学生,而其他三个答案都是从社会、政府的角度出发的,故选择C.

【答案】C

【答题指津】注意要贯通“经济生活”整个模块的知识脉络:

1.围绕“劳动者就业”答题时(尤其是问答题),重点考虑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准确把握新的就业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就业的重大政策措施.

第二,题目设问的指向,看其要求分析为什么(即原因),还是怎么办(即措施).

第三,行为主体的限定,看其站在国家或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角度分析问题;或者是对主体没有明确限定时,则需要全面展开分析.

第四,相关知识的贯通,如影响消费的因素、企业的社会责任、劳动者权益的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2.涉及国家或政府某些做法的经济生活依据,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第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第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第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