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桑耶僧诤的政治性格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802 浏览:129862

摘 要 :西藏历史中“桑耶僧诤”议题在二十世纪末因为敦煌文献资料被整理出版后而有不同的解释,在两岸三地一时间出现了一阵研究热潮.摩诃衍和尚这个角色如何在西藏当时政经、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步成为西藏历史里的负面人物?到底当时汉、印双方如何角力?根据两岸三地各家说法,摩诃衍教法在当时已形成势力,西藏赞普为汉、印佛教派系双方升高的冲突而有僧诤会议,但后因政治考虑决定两手策略,将摩诃衍禅宗教法切出拉萨政治中心,让他在汉藏交界边区继续传教、因此摩诃衍的禅宗教法逐渐被妖魔化.宗教在与政治社会辩证的过程中往往被撕裂其历史,甚至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桑耶僧诤”只是另一个活生生的例证.

关 键 词 :西藏;桑耶僧诤;政治性格

由于敦煌文献的出现,公元两千年后在西方陆续出现了许多讨论桑耶僧诤的论文,而在亚洲的日本以及两岸三地间亦引起许多的讨论.而其主要讨论的文本即是敦煌文献中的《顿悟大乘正理抉》一书.其中内容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一敦煌文官王锡撰写的序文部分(叙述8世纪吐蕃印汉僧诤事件)二针对印汉僧诤的辩论所写的问答篇(包括旧问、新问、又问)三摩诃衍本人给赤松德赞赞普所写的上奏文[1].这些论文证据与原有西藏对僧诤的观点有相当大的不同,包括:一面对面的辩论可能不存在;二、摩诃衍的失败并不如西藏的观点所言,而是在获的赞普允许下转至其他地区传教.

大的沈卫荣教授分析《顿悟大乘正理抉》,两方说法的对立,但落入说法不同,无直接证据来判定何方获胜.[2]张亚莎也引证《顿悟大乘正理抉》,说明摩诃衍在吐蕃传教相当顺利,且得到许多贵族追随,但在几次见面中得不到赞普直接支持.在辩论许久之后,才得到赞普“方遣与达摩(么)低同开禅教然始赦令颁下诸处令百姓官僚尽知”的宣文.这代表西藏赞普在当时同时允许双方传教,而比对当时状况,摩何衍不在拉萨传教,他在哪呢?张亚莎在同时的敦煌文献《大乘无分别修习义》藏文禅宗写卷中找到他的去向.在此后摩诃衍与其弟子虚空藏禅师、布益西央转入西藏中国交接的康哥藏族地区传教,并在晚年将其衣钵传给虚空藏後回到中国内地[3].

然而什么情况下导致这场辩论会呢?台者释慧严比对桑耶寺志与《顿悟大乘正理决》内容来推测,汉地禅宗当时在西藏已形成势力.这股势力最后与印度佛教僧团发生冲突.冲突的原因,除了对佛教教理的认识与实践有了岐见之外,政治军事的考虑也是促使吐蕃王朝排除汉地僧侣在西藏的势力的因素之一.[4]

大者索南才让指出,桑耶僧诤之前原西藏苯教与新引入的佛教之间就已有冲突,当时赞普为拔除苯教政治势力而引入印度佛教,希望用佛教来制定法律维持社会统一与稳定.后苯教势力大败,印度中观师得到政治、经济权利,赞普于是以佛法治国.其后因为与中国战争取得佛教重镇沙洲(敦煌)与中国接触,中国佛教禅宗在吐蕃于是大为盛行,并对原有印度僧侣地位形成威胁,于是赞普在印度僧侣要求下昭开辩论会.教义上摩呵衍禅宗的无思修为、行善无用论对原有所谓渐修派强调的善恶分明、用妙观察智来认识佛理的教法有相当大的区别,且可能会破坏刚建立的国家、社会控制的基础.所以赞普想透过辩论的方式寻找出解决之道[5].

以上的分析不只是对原有西藏对摩诃衍禅师辩论失败而离开的单面说法有所反驳,更进一步的厘清了当时赞普对佛教使用了中印传统并行的手法,而这或许也是因为中国禅宗已在唐蕃交临的地区形成强大势力,是赞普不得不的做法,而禅宗在康区的继续流传,当然也对后宏期的各教派产生影响.

除了对于历史发展源由给予厘清之外,两岸三地的学者特别对于桑耶僧诤的教义争执及其后续西藏历史如何演变丑化摩呵衍的教法做了许多的细部整理.例如:香港黄敏浩教授与刘宇光在其《桑耶论诤中的“大乘和尚”――“顿入”说的考察》中指出,从莲花戒、萨加班智达、到布顿等早期言论对于僧诤的说明只是轻描淡写,但到了后宏期宗喀巴以降则进入批评的高峰期,首先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十一次的批评摩诃衍的教法.之后,宗喀巴的弟子一世班禅则在其著作中甚至将不同类的恶趣空追源至摩诃衍.一世在争斗得到地位后,更将更将摩诃衍一词变成为指认敌人、扩张地盘的标签,敌对教派被指为摩诃衍的遗教.而到了十六世纪之后,其他各派为了回避格鲁派的政教压力也纷纷表态谴责摩诃衍[6].

此外,沈卫荣教授批评第一部西藏语历史著作《桑耶寺志》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传统[7].因为在年代相近的禅灯目炬中甚至没有提到僧诤.而其后萨加班智达以和尚摩诃衍之“万应灵丹”来批评葛举派的大手印法,以及宁玛派的大手印,这其实也是一个故意的历史的错置.[8]到最后各宗各派将摩诃衍说成是杀害莲花戒的刽子手,将其教法定格为异端邪说等等.沈卫荣教授表达强烈反驳立场,他甚至举例在机场中,有中国人批评喇吗的微笑是虚诿、奸吝的文化刻板印象来反证这种看法的荒谬.他认为桑耶僧诤是“历史与神话夹杂的东西”[9].

以上的这些文化偏见的形成对于西藏人或许很单纯的认为这仅只是一个佛教异端被打败的例子,然而深究文化冲突的背后,事实上隐藏了大量的国家内部各派别政治权力争斗的意涵,尤其是在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政治势力的转换前往往预先掀起宗教解释权的冲突,如在欧洲民族国家兴起之前,新教的兴起与旧罗马教廷争夺圣经的解释权,亦是同一出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