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871 浏览:14295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而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小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他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

关 键 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如何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关注的课题.小学生年龄较小,未谙世事,像一张没有任何图案的白纸那样简单,像皑皑白雪那样纯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教育,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知识面窄,表现欲强,争强好胜,教师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讲课要生动、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同时,由于小学生喜欢被肯定、被表扬,教师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上.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在教低年级的学生,要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徽、国歌等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的学生时,要注重给学生传授国家和民族的相关知识;在教高年级的学生时,应该重视挖掘教材,对学生党国家政策方针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了.


二、充分挖掘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富饶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宝藏,还有一群勇敢勤劳的人民.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描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丰富的物产.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华儿女感到骄傲、自豪,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得到了培养.又如在上《刻舟求剑》一课时,教师要重视刻舟求剑的道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不能像《刻舟求剑》的人那样不知变通,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处理问题.这样就启示学生做事不能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这样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立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知与体验,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认知.特别是在教师无法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时候,更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创设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与掌握.比如音乐情境、画面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在学习《小珊迪》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营造一种悲伤、凄惨的课堂氛围,接着用一些语言引导其继续学习.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与小珊迪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在讲授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两个情境:一、小珊迪被撞,车夫扬长而去的场面.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场面.通过这两个场面,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赞扬了主人公的良好品德,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四、利用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演讲、作文、周记、随笔等.作文、周记、随笔等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作文、周记中学生可以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而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习作,重视评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有一次某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点小事故.于是笔者借机在班级开展了一次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布置任务之后,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查找例子,为演讲比赛作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就得到了安全方面的德育渗透.同时,教师对于演讲中情绪消极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对自满的学生要告诫他们不骄不躁;对于处于迷茫、困惑中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引导与帮助.

结语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心里特点,开展适时的教学.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得到相应的熏陶,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