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的问题与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253 浏览:70180

摘 要: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我国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其中,职前职后教师教育机构的统整成为了一体化进程中的排头兵.虽然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之也产生了系列问题.

关 键 词:教师教育;教师教育一体化;实施模式

2001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首次在文件中使用“教师教育”一词,教师教育渐有取代师范教育成为改革的趋势.经过多年探索,中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作为教师教育一体化“先行官”的职前职后机构一体化在推行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同时也预示着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渐入深水区.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模式

教师教育一体化实施模式主要是指如何划分高师院校及综合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小学校三者之间在一体化实施中的权责,即学者们探讨的教师教育职前职后机构管理一体化.近十多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探索模式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综合性大学和非师范院校设立高教所、教科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二是普通高校(含师范或非师范院校)通过合并省市级教育学院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开展教师职后培训;三是师范院校组建教师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教师职后培训;四是省级教育学院招收普招师范生,开展教师职前培养;五是省级教育学院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其主要对象是中小学教师.[1]关于一体化实施模式,笔者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归纳出有三种主要观点,详见下表.

我国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推行模式,可在具体实施中仍以教育学院与高师院校合并为主要模式.据统计,截至2008年,1999年的166所省市级教育学院中,有21所合并到高等师范院校,有10所改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有34所并入综合性地方院校.[8]由于高师院校和综合大学在承担教师培养任务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之中,实际上已成为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施主体.但是,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进程中缺乏合理规划,对各种实施模式的利弊缺少科学论证,加之操之过急,使得机构一体化过程中衍生了系列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重职前轻职后

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作为一体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官”,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虽然通过不同模式的实践尝试初步实现了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但是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依旧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教师继续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概而言之,整合后的教师教育机构及管理体制暴露出重视职前培养忽视职后培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导致了教师教育的质量的滑坡.

(二)重理论轻实践

近年来推行的职前职后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中忽视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只是从形式上统整了负责职前培养的师范院校与承担在职培训的教育学院的相关资源.可是,两个机构的内部整合工作并没有做好,教师培养与教师培训之间如何分工和衔接等方面在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机构中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现实中的情况依旧是两者各行其是、互不关联.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办学机构的重整,仅是实现了教师教育形式上的一体化,机构一体化的深层次问题,如一体化课程设置、师资配置等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对策

树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目标观

教师教育职前职后机构的统整需要建立在一体化总目标及阶段目标基础之上.通过明确一体化的目标以引导教师教育机构改革的实践方向.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总目标是指最大限度的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职前教师教育的目标是为那些将来准备从事教师行业的人员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入职教育的重点是关注新教师的适应能力.在职培训的重心则是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因此,教师教育机构整合必须建立在一体化目标的基础之上,既关注职前培养,又重视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环节.

(二)大力推进职前职后教育内容的一体化

为了克服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进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病.教师教育一体化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职前职后教育内容的一体化.这里所说的教育内容一体化主要是指职前职后的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的一体化.课程设置上首先要确定目标的一体化,在一体化课程目标的引领下科学合理的构建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突出职前与职后阶段课程开发的重点,同时也要注重职前职后课程之间的关联和衔接.但是,不管课设设计的多么科学与完美,最终还要落实在实践层面,而教师是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一体化所追求的理念最终还需要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来实现.师资配备的一体化主要是指选择一批既掌握深厚教育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教育实践经历的教师担任一体化机构的教学工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