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成模仿反对抄袭务必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75 浏览:16583

【摘 要】从类人猿的第一块石器,到现代的手提电脑;从中国的活字印刷,到现代的激光照排;从最早的司南,到最先进的卫星定位――设计,始终发挥着推动人类进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从当前中国设计的发展现状看,很多企业的设计作品缺乏创新和文化内涵,大部分设计作品停留于抄袭、模仿阶段.本文通过对设计中抄袭、模仿和创新三个概念的解读及案例分析,阐述了应如何看待设计中的抄袭、模仿、和创新.

【关 键 词】设计抄袭模仿创新

设计行业,可以说从来都不缺乏李逵李鬼之争.平时,我们浏览设计网站,必不可少的都要翻阅其他人的设计作品,或欣赏、或参考,同时不由自主的发出一些感叹:“咦,这幅作品哪里见过嘛,怎么可能是这个人设计的呢!”“真是大言不惭,这也敢说是自己的,一定要戳穿他!”“嗯!这幅挺不错,虽然有点YYY的某些影子!”“哇!厉害,有点XXX的手法,但比他做得更好!”面对这样一些或批判或质疑或赞许的声音,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号称自己原创的作品,为什么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呢?虽然有借鉴,但做出来的东西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甚至称赞,这又是为什么呢?应该如何看待设计中的抄袭、模仿、和创新?我们自己又该如何把握?

首先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抄袭、模仿和创新的概念.

抄袭是指窃取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包括完全照抄他人作品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在设计中是指原搬照用,不检测思索的仿制,只有外表形式上的相似而没有其设计内涵上的任何意义,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的Ctrl+C、Ctrl+V而已.

而模仿是指有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就设计而言,模仿的越逼真就越说明模仿得有水平.但这仅仅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如果用于商业用途,那就同样是抄袭.除此之外,模仿还有更高一级――借鉴.设计师通过参考某些作品的设计风格和方法,从中学习或吸取经验教训,然后加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元素,进行重新设计,最后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适当的模仿可以让初学者快速的掌握基础的设计方法,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淘汰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设计创新,则是指从用户的利益出发,以新的设计理念为指导,运用设计师个体的艺术的想象与灵感,通过新的设计手段,创造出新的造型、新的功能、新的特色,使之达到功能、审美的高度统一,最终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作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物质需求.

当李逵遭遇李鬼时,还可以当庭喝之,将其打回原形,但是在设计行业,当真正的李逵遭遇李鬼时,作为受伤者的李逵更多的只有无奈.设计行业创新难,仿造易,引诱着诸多小企业和品牌把仿造和剽窃作为捷径,甚至有些学生在校园奉行明目张胆的“拿来主义”.

每年的毕业时节,毕业汇报展都会成为各大高校推出的重头戏,将这四年的教学成果晒于大众眼皮之下.大众的眼光是挑剔的,在每年的毕业展中都会多多少少纠出一些者.例如在今年的毕业展中就有中国美术学院08级多媒体网页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中国新锐设计师李小阳的视频作品(如图1).被抄袭的作品叫《五分钟了解中国同性恋》,抄袭的内容涉及到了整个短片的前半部分,形象的讲可以理解为这名学生把原作者的作品开头临摹了一遍.里面的动画形象和搞笑桥段,甚至旁白配音台词都一模一样.还有作品中因作者的疏忽将里面出现的手设计成了六根手指,而这一点也居然被抄袭者抄去了.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但是在设计领域,在的抄袭面前,这句话还能作为那些抄袭者的开脱之词吗?

接下来,再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两幅作品(如图2、图3).左边是著名的鲁宾杯,右边是日本当代视觉设计大师福田繁雄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二者虽然在外在形式上没有共同之处,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却是如出一辙,即运用了正负共生图形.画面中被认为是图的部分是正形,与之相对的则是负形.正形和负形的运用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动感,从而更富有风趣地表现主题.鲁宾杯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杯子和两个人脸在相互转化,在福田繁雄的作品中我们则可以看到向下的女人腿和向上的男人腿的形象.在这两幅作品面前,你可以说两者在创作手法上有相互模仿或者借鉴的成分,但是我想没有人会把他们和“抄袭”这个词联系起来.

说到创新,奥运奖牌“金镶玉”的设计则是对创新最好的体现.奥运奖牌图案虽然历经沿革、变化,但奖牌材质从未如此突破,一块美玉打破了百年奥运的奖牌传统,使之成为奥运史上的一个经典.金玉结合独一无二,是中西文化的巧妙结合.而就是这样独堪称经典的奖牌设计也是在借鉴往届奥运会奖牌、会徽和吉祥物等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金镶玉的设计理念更是来源自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可以说,没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就不会有金镶玉的奥运奖牌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在设计中通过“模仿”而非“抄袭”,进而提升为“创新”才是当今中国设计值得大力推行的王道.

作为一名设计人员,时时创新,创新是无比渴望的最高境界,但总会遇到灵感暂时枯竭的时候,也有一部分设计人员在初学起步阶段,没有经验更无灵感可言,在这时候“模仿”就成为了创作的方法.诚如蒋华老师所说:“好的设计灵感需要仿效,有吸引力的灵感多次使用并不荒谬.重要的是沿用好的灵感,再加以发挥.仿效使最优秀的设计保存下来.对设计而言,如果没有模仿,荷兰的设计可能早就不存在了”因此,可以说模仿是设计的初级阶段,也是创新和创意的源泉.模仿是一个不断积累设计经验及设计方法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肯定的过程.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带来质的飞跃.设计师通过大量的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方法以后,模仿别人的成分逐渐就会减少,相应的被别人模仿的元素会越来越多.但这是良^生的、符合设计规律的.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出,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在经典的设计中不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养分,培育自己创新的幼苗.宋朝欧阳修在《学书自成家说》说道:“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奴书.”凡事贵在创新,设计更不例外.过度的模仿就是抄袭,对于抄袭者来说,他就是设计的奴隶.对于别人的设计作品没有消化、吸收、进行再创作,而只是生硬的只将某个地方或局部修改就做为自己的设计作品了,因此,抄袭的作品会显得非常之低劣、肤浅.并且过度的模仿会与创新和创意背道而驰,会使设计师无形中走入一个怪圈:无精品、无参照物就无从下手,无设计素材就使设计空洞乏味,创意性的思维从而在“根”上受到了禁锢.长此以往,使设计原有的本质性的东西丢失的一干二净,最终只能沦落为一个程序操作员,一个操作软件的工具.“两百年前,人们把纪实性的写实手法看成是一门艺术,称之为了不起的‘写实主义艺术’,因为当时没有科学技术来代替人实现这种视觉记录.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展了,我们的摄影、摄像技术,计算机艺术完全能很好地替你实现一百年前的愿望,而以往那种如实描摹现实之行为已成为技巧,他不再是创造性艺术,仅仅是一种描摹形式而已,因为它已经丧失了艺术的根本精神内核――创新”对于创新,我们国家设计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中国的设计看广东.因为广东的设计师在看港台、看日本、看欧美.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是在现有物体的基础上,学习、模仿、借鉴、超越、创新.因此,对创新而言,更多的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别人的作品给自己研究,在研究的过程里揣摩、熟悉、了解并消化吸收进行再创作.值得一提的是,从质次价廉到物美价廉,从检测冒伪劣的代名词到优秀品质的代名词,日本在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经济大国和设计强国,靠的就是借鉴国外,从中认真的学习、总结进而再到创新.


在达芬奇之前,没有人运用光与影来表现立体感,我们可称之为创新.后人大都沿袭其理论进行绘画创作,因此没有谁能说自己的东西是纯粹创造的.正所谓“盗亦有道”,对于适当的模仿本无可非议,但对于抄袭则绝不姑息.对设计师而言,能做的只能是用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把握好“度”.“手法可以借鉴,概念绝不混搭”,在笔者看来,日本平面设计家田中一光的这句话足以解释今天要阐述的问题.赞成模仿,反对抄袭,务必创新,作为设计人员应以时时创新、创新为己任、为目标,将“中国制造”早日变成“中国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