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小学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651 浏览:83086

摘 要:本文首先对小学教育进行概述,说明研究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教育的意义;接着对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作者根据对小学教育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在传统文化视角下改善小学教育的对策,希望本文能够为小学教育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弘扬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 键 词:传统文化小学教育教育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延续几千年的社会习俗和道德标准,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含了中国古代延续下来的各种优秀的美德,还包含了各种优秀的思想和哲理,能够成为指引个体一生发展的导航.对于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萌芽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是为他们未来成长打下的最好的基础.[1]

1.小学教育概述

1.1小学教育的目的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最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有两个目的,在文化知识教育方面,小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各科知识的基础,了解人类知识的基本范围和内容,为升入中学和高等教育之后领悟更多的知识做好准备;在品德个性教育方面,小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人格和思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至于偏离正轨.[2]

1.2小学教育发展现状

就小学教育的两个目的来看,目前的小学教育发展现状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基础知识教育方面,小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表现为大部分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小学生都高出很多,有些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甚至已经达到了初中程度;第二,在品德个性教育方面,小学教育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不良行为也时有发生.

1.3研究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教育的意义

很多小学教师认为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多元时代,不仅学生们,就连教师们本身也对传统文化渐渐淡漠了,但是传统文化维系着民族的血脉顺延,学习传统文化是学生们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也是小学教育的目标和责任.面对当前初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在传统文化视角下研究小学教育,已经是小学各学校解决教育问题、继续发展学校教育的必经之途,值得小学教育负责人们进行思考和探索.[3]


2.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重学问而不重德行的教育

传统文化中关于个人发展有一句十分经典的概括,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对个人品德修养重要性的概括,也指出了教育活动中最重点的内容所在,即教育的基础在于对学生进行德行的教育,之后才是学问的教育.但是目前小学教育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个明显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一门心思将教育的重点放在知识教育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行教育,这是小学教育中的一大缺失.

2.2偏重于一家之言的教育

如何进行师生角色定位是目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议题,但是这个问题,韩愈早在其《师说》一文中做出了回答,韩愈写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即是对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最好的解释.但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无论“学生本位”的教育言论被推到多高的位置,教师始终在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生们,学生能够有怎样的发展,全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这样的教育只偏重于一家之言,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2.3“一刀切”的教育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对教学方法的最经典解释,即要求教师能够仔细观察学生,走进学生心里,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的需要,然后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做到“术业有专攻”.但目前的小学教育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以进行“全面的基础教育”为名,完全忽视了小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性,这是小学教育中的败笔.

3.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教育的改进策略

3.1以“三礼”教育成就品德教育

为了突出小学教育中德行教育的重要地位,建议学校以开展“三礼”教育为契机,成就品德教育.“三礼”教育即礼节、礼仪、礼貌教育,学校可以制定一个“三礼”教育计划,以教师的主动展示为主题,为学生的德行修养的形成树立榜样.在每个学月都安排一个专题学习,如,第一学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第二学月: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第三学月: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第四学月:谈吐健康、举止文明;第五学月:遵守公德,廉洁从教;在全校教师中倡导“献身教育,热爱学生,率先垂范,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师德规范,评选师德标兵,在学校教师中形成“人人育人,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良好的师德和教风,以教师礼仪规范学生礼仪、以教师文明带动学生文明.[4]

3.2调整教师的教学角色

要使小学教育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而不是教师去塑造学生的刻板教学,就应该调整教师的教学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大朋友”,使教师不仅是学生心中的“权威他人”,也是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伙伴,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校生活中主动和教师交流,教师才能够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才能够形成“教学相长”的教育模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本着“春风化雨、暖入人心”的方式,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耐心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这样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学生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感,还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在教育中的主动地位.

3.3实施人本教育

人本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本教育理念虽然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产物,却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的实质是一样的,即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主动性和多样性,有所区别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实践起来较为困难,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却有着十分明晰的实践脉络.首先,需要以个性化管理为主要模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使学校教育管理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要求,这就需要校长在进行学校学生行为守则和规范时充分尊重小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例如,分年级制定学生守则而不是用一个大而化之的准则去要求每个学生;减少学生规范中那些违背学生发展需要的规定,增加一些鼓励学生展示自我的规定;其次,校长还应该把个性化管理的思想推行到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解、关心和爱护,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而不是用校规校纪和教师权威去压制学生;再次,教师和学校负责人应该主动了解本校学生的自由发展意愿,开设一些个性化课程,以满足学生特殊发展需要.[5]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教育是品德修养为先、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教育,而目前的小学教育在发展中却存在者过分重视知识教育、教师的主动地位太强、教育刻板化的问题.要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发展小学教育,应该以“三礼”教育为主要模式体现品德教育的重要地位,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平等、尊重,并从教育管理方面展现小学教育的多样化,只有这样,小学教育才能达到最根本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