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教育结构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798 浏览:91958

摘 要: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对广西人才机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本文从职业教育体系出发,探讨了广西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衔接问题,分析了现有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 键 词:广西;职业教育;教育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080-02

一、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足

(一)职业教育自身的体系结构尚不完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将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即职业入门教育;二是作为在某一职业领域就业做准备的一个手段,即职业准备教育;三是作为职后教育的一个方面,即职业继续教育.按照这个划分来看我区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在普通基础教育阶段,缺乏为将来接受职业教育做准备的职业入门教育.目前,我国普通基础教育仍然是以升学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仍然被看作为普通高等教育进行学生分流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促进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在中等教育阶段,以初中后分流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为主将造就大批低素质劳动者.过早地进行初中分流,培养了大规模的低素质劳动者.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是不公平的;对广西的长远发展来说,也存在相当的隐患.另外,我区对于未能升学的高中毕业生缺乏相应的职业培训机制,介于高中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仍然处于缺失状态.

3、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是最接近“职业”的教育层次,由于职业教育观念的局限,拥有优质高教资源的普通高校仍然独立于职业教育体系之外,而定位于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高专学校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办学质量不高,培养的中高级技能人才总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广西经济发展的需求.

4、在继续教育阶段,社会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收费昂贵,企业参与培训不足,职业院校在继续教育与培训中的作用尚不明显.目前,广西的社会培训机构种类繁多,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估标准和监督机制,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收费混乱且昂贵.另外,广西的企业发展目前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发展规模、财力的限制和企业人才培养观念的落后,中小企业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参与不足.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缺乏相互沟通的渠道

广西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依然是单向的而非互动的.所谓单向的就是指,职业教育只能被动地接受普通教育的分流,但是,职业教育的学生却缺乏再次进入普通教育的机会和途径.尽管普通高等教育在改革后,已经不再把报考大学的条件限制在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范围之内,扩大了社会成员包括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选择,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却在现实中限制了职业学校学生的选择面.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的教材、学时、教学目标以及所享受的教学资源与普通高中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高考中不具备相等的竞争力,他们要进入高等教育往往只能选择分数要求较低的高职高专或艺术类院校,或者重新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文化补习,从发展的起点来说首先就无法实现公平.其次,这种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结构与能力发展方面的缺陷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升学的机会,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未来继续深造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三)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畅

一方面从高职招生的情况来看,每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指标绝大部分都是为高中毕业生准备的,只有极少数留给了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极大地限制了中职毕业生的发展空间.如2007年我区高职高专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计划数仅为1650名.另一方面,除高职与中职联办的3+2形式的学生外,由于种种原因,通过高考进入高职的中职学生,一是多数转换了专业,没有实现在原来专业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二是在对应的专业要与普高上来的学生一起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课程,造成了职教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广西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一)普通基础教育阶段:依托新课改开展职业入门教育

即在普通小学和初中教育阶段,依托新课程实行职教渗透.新课程改革其目的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通过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进行职教渗透.

(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大力发展第四级教育――高中后的非高等职业教育

“第4级教育”的概念

在1997年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1SCED)中,提出教育层次从0到6共分为7个层次,其中0层次为学龄前教育,1层次为小学阶段的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初等教育,2层次为初中阶段的教育,3为高中层次的教育,2、3相加相当于我国的中等教育,4为“介于高级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转型教育,5为高等教育的专科、本科、硕士阶段教育,6为博士阶段的教育.第4级教育并不属于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的范畴,而是一种“高中后非高等教育”的转型教育.

2、对在广西发展“第4级教育”的初步构想

从定位来看,“第4级教育”是高中后的一种非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是一种“就业”教育,其功能也在于促进就业.这种教育应有这样的特点:(1)校门敞开,入学条件宽松,面向大众,入学不需要通过考试.学生无年龄限制,从15岁到70岁,只要本人申请都可以学习或接受培训.(2)实行学分制,修满学分即可毕业,学习年限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3)适应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学制上可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完成规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经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学生可以申请转入高等教育体系继续深造.(4)教学时间灵活,学校从早到晚每周7天开课,可以全日制学习,也可以业余选修.(5)突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功能,学生获得这些职业课程的相应学分后,可以直接获得相应的职业教育学历或考取职业资格证书.(6)师资上以教师为主,教师一般由企业家、某一领域的专家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他们讲授的课程应用性、针对性较强,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前沿,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7)学费低廉,以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主,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重点在于扶持初、中级职业人才的成长.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地区尤为重要.(8)承担企业职工的培训任务,这样既可以扩大生源,拓展办学经费的来源渠道,又可以扶持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

3、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向第4级教育模式转型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高中阶段的升学率较高,初中毕业就业的人口较少.随着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非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和在职人员.由于培训起点较高,因此这些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应主要向第4级教育的模式转型,专业设置上以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和对外劳务输出(面向区外或国际的劳务输出)顺畅的专业为主,层次上以培养中级专业技术或技能型人才为主,目标上以促进高中毕业生就业和在职人员晋升、提高为主,同时兼顾进城务工的低素质劳动力的提高培训和城市失业人员的转岗、再就业培训.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向职业教育中心的模式转型

农村的职教中心,对象上以农民和初、高中毕业生为主,专业设置上以地方农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和进城务工顺畅的专业为主,层次上以培养初、中级农业技术人员或进城务工的初级技能型人才为主,目标上以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主,功能上兼顾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同时帮助农民提高基本文化素质和更新发展观念.

(三)高等教育阶段: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职业化

高等教育走向职业化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我区高等教育改革中,必须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在推进普通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在大力发展建设高职高专的同时,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优质高教资源,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一方面要加强对本科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加强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避免把高等职业院校办成传统学术本科的压缩型,力求办出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

(四)非正规教育阶段:大力发展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

作为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非正规的职业与技术培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一方面要适应推进工业化的要求,壮大企业培训;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职教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培训.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