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思想库的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99 浏览:15331

[内容提要]本文对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美国思想库”研究作了概要综述,考察了此项研究的学术定位和研究人员分布,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主要学术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的“美国思想库”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美国思想库研究现状综述

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09)6-0061-10

在影响美国内外政策制定的诸因素中,思想库(Thinktank)的作用较为独特.作为美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独立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近百年来思想库一直影响着美国内政和外交事务的发展,被广泛认为是继立法、行政、司法和媒体之后美国政治的第五种权力.[1]

近年来,随着国内学术界对美国研究的逐步深入,思想库在美国内政外交决策机制中的角色和作用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与其相关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开始增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本文对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美国思想库”研究作一概要综述,考察此项研究的学科定位和研究人员分布,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主要学术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的美国思想库研究进行展望.

美国思想库研究的定位和研究人员分布

思想库研究特别是美国思想库研究,是一个近年来才兴起的学术热点问题,其学科属性还较为模糊.为便于说明和研究,[2]本文对其试作一番定位.

首先,由于思想库的主要活动是从事政策研究,并以影响政府政策为目的,对它的研究可归于政治学的范畴:一方面,思想库试图影响美国外交决策进程,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专业关系密切,尤其从外交决策机制的角度,探讨思想库在其中的角色和功能是美国外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另一方面,美国内政方面的思想库也积极对公共决策进程施加影响,而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联系紧密.[3]其次,从美国思想库的组织特点来看,它们通常都标榜自己的非政府、非党派特色,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并且通常也不以赢利为目的,而多游离于政府正式的决策进程之外,与机构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是一种非政府组织(NGO),因此,对美国思想库的考察也是社会组织学的一个研究对象.此外,由于美国思想库在联结知识与社会政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的研究方法、知识管理和组织管理等也是国内社会科学管理、科技咨询等部门的研究对象,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将之包含于软科学的行列.

从人员分布来看,目前国内美国思想库的研究者基本上可归于以下几类:一是国内著名思想库内的研究人员.他们由于自身工作的特点,对国外的同行机构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尤其是美国思想库同行的最新研究报告和成果,通常是他们跟踪研究的对象.在此基础上,他们也会对美国思想库的发展演变和运作机制等进行一定的考察.从研究对象上看,他们一般较侧重于美国的外交思想库,投稿范围一般是《现代国际关系》、《美国研究》等国际研究类期刊.

二是国内科研管理、科技咨询、软科学等方面的研究者.他们的文章主要关注于美国思想库的运作体制、研究方法等方面,且研究对象通常也不局限于美国思想库,而对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思想库都会有所涉及.一般来说,他们不太关注于思想库研究报告的具体内容,其学术成果多发表于《科学管理研究》、《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等期刊.

三是国内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者.他们一般从整体的公共政策决策进程角度来对思想库进行研究,并不局限于外交政策.此外他们的研究通常理论性较强,常会运用一些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如定量分析方法、社会结构理论等),侧重于实证研究,可以说代表着目前国内对美国思想库研究的最高水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历史考察和档案分析较少,其研究成果在以上两类期刊中都能见到.

四是国内近年来刚刚兴起的NGO研究者.近些年来,随着非政府角色在现代市民社会中的作用开始受到中国研究者的重视,对国外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也开始热起来.从性质上看,美国思想库也是一种NGO组织,对它的研究可纳入到非政府组织的总体研究之中,并且由于美国社会中思想库现象的发达,国内NGO研究者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他们的研究成果一般发表于《学会》、《中国非营利评论》等学会组织类期刊.

五是中国高校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专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他们是目前国内对美国思想库研究最为活跃的一股力量.作为美国政治和外交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思想库的角色和功能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中国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国际研究类专业的高校研究生,以美国思想库(主要是外交方面的思想库)作为选题的博硕士论文中纷纷出现.[4]但相比较而言,对于美国内政方面思想库的研究尚未引起国内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重视.

美国思想库研究的学术成果

总体来看,国内对于美国思想库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积累,取得了一些成就.尤其是近年来,有关美国思想库的专著、论文逐渐增多,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研究的深度也在逐步扩展,开始出现关于美国思想库影响力的定量分析文章.[5]由于美国思想库的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性,成果比较零散,本文特把相关研究文献分为专著和译著、期刊文章及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三大部分,并分别进行阐述.

1.专著和译著

专著方面,总体来看,国内有关思想库研究方面的书籍并不多,[6]而有关美国思想库方面的专著就更少.1982年10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两位学者吴天佑、傅曦编辑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美国思想库研究方面的专著《美国重要思想库》,对美国主要的思想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介绍.它将100多个美国重要思想库分为七类:民间的“独立”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营业性和半营业性研究机构、政策筹划咨询和协调机构、以基金会为名的研究机构、民间调研机构、学术性研究机构.这是我国最早一部美国思想库研究的力作,该著作甚至引起了美国方面的高度重视,认为中国学术界已经意识到思想库在美国政治尤其是对外政策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并以此作为中国对美研究渐趋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7]1990年7月,朱锋、若编辑出版了《领导者的外脑――当代西方思想库》,对西方思想库产生的背景、分类和职能、活动特点、成功的“奥秘”和其80年代的发展趋势等作了简要分析,并首次全面介绍了美国国会研究怎么写作部、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等美国十大著名思想库.[8]2000年5月,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编辑出版了《领袖的外脑――世界著名思想库》一书,对世界主要国家一般意义上的领袖外脑的运作机制、人员组织、研究情况等作了综合性介绍,其中专门辟出两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对美国的非和领袖外脑进行了细致介绍,很有参考价值.2003年8月,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辑出版了《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倾向》一书.该书可谓是迄今为止国内对美国思想库研究最为全面的介绍.虽然它的主要篇幅侧重于对美国一些著名思想库进行介绍,但书中第一部分“美国思想库概论”,仍然可以看作是国内目前对于美国思想库综合研究最为深入的论述.[9]2007年11月,复旦大学博士张春在他2006年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专著《美国思想库与一个中国政策》,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关于美国思想库研究的原创性著作.作者通过对学术型、游说型和合同型等美国三大类思想库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政策立场和影响进行剖析,指出美国思想库是观察一个中国政策、甚至是更广泛的对华政策的风向标,并提出鉴于思想库在美国对华政策,尤其是一个中国政策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应当重视美国思想库的作用.[10]


译著方面,国内目前尚无人翻译关于美国思想库方面的综合性英文著作,仅有的一部译作是关于美国单个著名思想库与外交政策关系的专著.[11]此外,有些关于美国外交决策机制和权势集团的中文译著,里面也会对美国思想库有所涉及,[12]其他与美国思想库相关的中文译作则多是一些著名思想库的研究报告.[13]

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内目前“美国思想库”研究方面的的专著和译著显然还太少.相较于近年来出版物众多的“美国国会研究”和“美国利益集团研究”等研究领域,国内在“美国思想库”方面的出版显然还很薄弱,译著方面的加强尤其是当务之急.只有让大家更多地了解美国思想库,了解国外学者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才会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加入并产生高水平的原创著作.

2.期刊文章

期刊文章方面,有关思想库的一般性介绍文章并不少见.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含世纪期刊)中以“主题”为“思想库”、“脑库”、“智库”、“智囊(团)”、“政策研究机构(组织)”、“政策咨询机构(组织)”等进行检索可以发现,[14]国内有关思想库的文章数量在近三十年来一直呈递增的趋势,并且以“思想库”为主题的文章要远多于“脑库”、“智库”、“政策研究机构”等方面的文章,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内在思想库相关专业术语用词上的倾向性(由于“智囊”一词在中国具有特别的含义,虽然检索出的文章较多,但具有政策研究组织含义的相关文章却较少)(见表1).

再以1980年为起点,去除掉以上文献中与思想库不相关的文章,以年份为序逐年排列,并将主题限制在“美国+思想库”可得出表2统计结果.[15]

从以上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如下一些特点:

思想库这一重要的美国社会现象,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从80年代初期开始,国内期刊上就有关于美国思想库方面的文章出现,但早期的文章多是一些介绍性的,主要出自于思想库内的学者及社会科学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由于那时互联网尚未普及,对美国思想库的介绍多来自于对国外二手资料的编译,即使少数研究人员有机会出国考察,撰写的也多是一些他们的所见所闻,而较少有关于思想库角色和功能的分析性文章.[16]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学者对美国思想库掌握资料的增多,以及出国的便利,对美国思想库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分析美国思想库运行体制及管理方面的文章,并且对思想库在美国公共政策制订中的角色和功能进行了探索,对思想库与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初步研究.[17]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国内学术界对美国研究的迅速发展,对于美国思想库的研究也开始逐步深入.

3.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

2003年8月《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倾向》一书出版后,不少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类专业研究生对于思想库研究产生兴趣,并以“美国思想库”作为了自己论文的选题.这些“准专业”研究力量的注入,使得中国的“美国思想库”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2004年5月党校穆占劳完成的以《美国思想库和美中关系研究》为题的博士论文为起点,通过对国家图书馆、CNKI和CALIS等博硕士论文库的查找,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美国思想库的研究已有十数篇之多(见表3).

从以上统计不难看出,国内关于美国思想库的博硕士论文题材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美国思想库与美国整体外交政策的关系研究,二是美国思想库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研究,三是单个美国著名思想库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研究.这些论文在选题上具有相当的重复性,应当引起今后研究者的注意.

美国思想库研究的主要维度

1.关于思想库的概念、分类和演变

(1)什么是思想库如何对美国思想库进行定义这是每一个研究美国思想库的人首先要碰到的问题.然而对于美国思想库的定义却是一件困难的事.从大型的上千人的研究机构如兰德公司,到小型的只有几个职员的研究组织如进步政策研究所等,不同的标准、范围所估计的美国思想库的数量相差很大.关于思想库的定义,国外很多学者进行了界定,也提出了各种标准.[18]国内学者在提及美国思想库概念时多数是直接引用国外学者的定义,但也有少数中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于美国思想库概念的理解和看法.如袁鹏认为一个机构要被称为思想库,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从事政策研究、以影响政府的政策选择为目标、非赢利和独立性,因此,思想库是“以政策研究为核心、以直接或间接怎么写作政策为目的、非赢利的独立研究机构”.[19]朱旭峰认为思想库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治体制之外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是政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与者”[20].

(2)关于美国思想库的分类.王春法认为,依据不同的标准,美国思想库可以作多种分类:从研究领域看,可以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思想库,从起源看,美国思想库可分为由某些大富豪出资建立、由政府组织和资助成立、由社会中“志同道合”的力量倡议集资而建和为离任总统或纪念某政治人物而设等几种,从机构归属看,可以分为政府资助型、民间研究所及大学附属研究中心三类,从政治态度看,可以分为自由派、保守派及中间派三大类,从规模看,可以分为小型、规模适中型、大型政府思想库及大型民间思想库等四类.[21]邱伟、吕其昌则认为美国思想库可以按起源、规模、资金来源、隶属关系、职能性质、政治倾向等六个方面进行划分.[22]他们的分类标准总体上来看还是比较全面的.

(3)关于美国思想库的发展历程.王春法认为美国思想库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诞生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初发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迅速发展期(60―80年代)、全盛时期(90年代以来).[21]《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政策倾向》一书作者认为美国思想库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为思想库的诞生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40―60年代,这是美国思想库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是美国思想库的爆炸式发展时期,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是思想库的纵深发展时期.陈广猛则将美国思想库的发展分为如下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学术研究型思想库的兴起(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代表),第二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末):政府合同型思想库的出现(以兰德公司为代表),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国内事务型思想库的兴起(以城市研究所为例),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冷战结束前):政策推销型思想库的繁荣(以传统基金会为例),冷战结束后思想库发展的新趋势.[23]以上这些阶段性划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思想库发展史还是很有帮助的.

2.关于美国思想库的社会功能和影响政策的途径

美国思想库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存在的价值在于其所充当的社会功能.对于美国思想库的功能,任晓认为,思想库在美国的政策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多种作用,通常履行四种主要功能:一是生产政策思想,二是提供政策方案,三是储备和提供人才,四是教育公职人员和公众.[1]而王春法则认为,美国思想库的社会功能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产思想――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思想,二是战略设计――为政府决策提供多种设计方案,三是引导社会思潮――形成影响决策选择的社会氛围,四是人才储备和周转的基地.[21]袁鹏和邱伟则对思想库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思想库在美国外交决策中主要发挥如下几方面功能:一是提供政策理念,二是储备和提供人才,三是建立关系网络影响决策者,教育、引导公众.[24]范士明也认为美国思想库在对外政策上至少能够起三种作用:生产思想、储备人才和教育公众.[25]

为了发挥上述功能,美国思想库采取了种种途径来影响美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王春法认为,思想库进行研究的最高价值就是要对公共决策发挥影响,而美国思想库发挥社会影响的渠道主要有研究报告、出版物、国会听证会、咨询、媒介发表、承担政府委托课题、会议演讲、与政府和企业的人员交流、发表声明、直接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与大学的联系等十种途径.[21]袁鹏和邱伟则认为思想库在以下十个方面影响着美国外交:思想库人员在政府部门任职、利用总统大选的特殊时期为总统候选人出谋划策、重视与国会的关系、与政府部门和机构维持某种固定渠道、通过社会公共活动来与外交政策制定者加强交流、有针对性地举办研究班和演讲,邀请政策制定者参与研究项目、借助大众媒体间接影响外交政策、出版著作或提交报告、通过国际交流提升地位并增加对政府的影响力.[24]这些对于美国思想库社会功能和影响途径的总结无疑会加深对它的了解和认识.

3.关于美国思想库的影响力

思想库对美国外交决策是否有影响力影响力多大这是思想库研究的一个难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对此相关研究还多是定性的研究,而较少定量的分析.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学者对美思想库研究的深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如朱旭峰即对此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其基本理论检测设如下:美国思想库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可以通过它们在美国媒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表现出来,而不同思想库受各媒体的青睐程度可以从媒体对思想库研究成果的引用情况来反映.所以,通过美国主要媒体对思想库的引用数量的统计可以建立起衡量其影响力的理论分析框架,由此可以获得思想库影响力变化的情况以及各流派思想库的影响力的量化指标,而这将有助于我们对美国社会思潮变化的定性研究建立在可靠的定量研究之上.[5]

此外,朱旭峰和苏钰还就西方思想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创造了一种基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力分析框架.该框架认为:思想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与社会的分层结构存在强对应关系,因而我们可以根据思想库与不同阶层的互动的行为特点,将思想库影响力分为:决策(核心)影响力、精英(中心)影响力和大众(边缘)影响力.思想库对于每个阶层的影响途径是不同的:对于政府的决策者,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是关键,对于除媒体以外的其他社会精英,思想库采用各种不同的交流方式以施加影响,对于大众来说,思想库建立与公众媒体的良好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思想库影响力的层次结构的梳理,可以给出一个用来洞察思想库各种行为的理论工具,这将有利于我们将思想库为实现其影响力的各种行为进行分类、量化和比较.[20]

4.关于美国思想库的组织管理及成功经验

思想库既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又有别于通常的学术研究部门,它们在研究工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上均有其独有的特点,国内的学者(主要是来自科研管理部门)对此也进行了考察.如邹逸安和何立坚从国外思想库的组织形式、人员构成及管理、研究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26]王春法则从管理体制、筹资管理、人员管理、课题管理等四个方面对美国思想库的组织和管理进行了总结.[21]侯经川还专门考察了国外思想库的知识管理.[27]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美国思想库的运行机制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此外,国内学者们还对美国思想库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如邹逸安将国外思想库及其成功的经验总结为:颇为超脱的地位、与政府决策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讲求人员配置的科学性的合理性、严格的成果评审制度、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健全的情报信息网络等七个因素.[28]王晓民、蔡晨风则将美国研究机构取得成功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选择研究课题和项目时,注重其实用性及针对性,二是坚持职业操守,尊重科学,注重研究的全面性、客观性,三是领导层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选择并确定项目和课题,直接组织、管理并监督项目和课题的进展以及激励研究人员上,很少干预具体的研究,四是建立评估体系,完善专家评审机制,确保研究质量,五是罗致人才,注重不同学科人才的合理配置,六是建立适合本机构特色的运行机制,随机应变,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七是项目和课题研究都会出精神产品,都会产生价值,安排项目,开展课题必须要有经费保障.[29]这些经验无疑对中国思想库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5.关于美国思想库的案例研究

关于思想库的案例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对于某个美国思想库相关情况的分析,包括历史演变、机构宗旨、人员组成、研究领域等各个方面,早期的美国思想库研究文章很多属于这一类,二是单个思想库与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关系研究,如任晓透过传统基金会的研究来分析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30]钱皓对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传统基金会等著名思想库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进行的分析,[31]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三是对美国某届政府中思想库作用的研究,如张春对思想库与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关系的分析等.[32]此外,随着近年来保守主义思想库在美国政治中的盛行,国内学界又出现了一些专门研究美国保守思想库的文章.[33]

存在的不足

尽管这些年来国内对美国思想库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方法的陈旧以及起步较晚等原因,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思想库研究相比,仍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缺乏对于美国思想库的档案研究.国内现有关于美国思想库的考察,其资料多来自二手文献和各大思想库的网站内容、研究报告及出版物等.总的来看,这些材料尚显薄弱,缺乏历史纵深感.实际上,美国的许多著名思想库如布鲁金斯学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等,都具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其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它们几乎都保存了自机构成立以来的丰富历史档案(包括机构的发展记录、会议纪要、研究项目记录、出版物、年度报告等),[34]这些资料对于思想库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通过对美国各思想库的档案考察,一方面可以详细了解美国各大思想库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思想库总体的发展规律,加深对于思想库这一美国社会重要现象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对思想库档案的解读,也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思想根源.同目前国内学术界在美国外交史研究中广泛利用外交档案(如美国务院出版的美国外交文件集FRUS)相比,对于思想库等非机构外交档案的使用还较为缺乏.实际上,思想库对美国政策议程的设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很多美国政府政策的思想雏形在思想库的研究报告中均能找到其影子.在笔者看来,对于衡量美国思想库影响力的难题,如果能通过历史档案分析的方法,对比思想库最初提出的政策思想和美国政府最终的正式政策文件,考察其中的所发生的变化并追踪变化的过程,也许可为思想库影响力的研究提供一些实证性的案例.

第二,缺乏对于思想库运作背后的制度性考察.从国内现有的关于思想库的研究文章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一些较为宏观的研究,如考察思想库在美国外交决策中的角色和功能、思想库在对华政策上的影响和作用等,而对美国思想库运作背后的各种制度性因素,如思想库如何进行项目管理、如何招募人才、筹资渠道如何、在行政上隶属于美国政府哪些部门、纳税情况如何等等细节方面,却很少有人涉及.这固然是由于条件限制,很难亲临思想库现场进行考察和访谈,但同时也反映了国内目前对美国思想库的研究还比较粗糙,尚没有深入到其运作背后的制度性层面.

如美国思想库从性质上来说绝大多数都是一种非政府组织(NGO),而与此相类似的机构在美国还有很多,如利益集团、慈善基金会、专业协会等,思想库到底在整个NGO组织的“光谱”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定位目前尚不见国内学者对其进行考察,仅有的只是从美国政府决策进程的角度对思想库的角色和功能进行分析.又如美国税法中关于思想库的纳税规定,1986年10月通过的美国税法第501(c)(3)条款关于非赢利组织免税的规定对于思想库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但国内目前尚不见此类专题的研究,而税收政策对于思想库等非赢利组织的发展又是如此的重要,甚至会直接影响该行业的兴衰.

第三,缺乏对于思想库如何具体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思想库来说,开展研究活动无疑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而美国思想库中研究项目更是多不胜数.试以对外关系委员会为例,该思想库不仅有欧洲研究部、亚洲研究部等地区研究部门,还有国际安全、军备控制与防扩散等专业研究部门,这些部门也都有各自的研究课题.通常这些课题的最终成果都以研究报告、专著或政策简报等形式出现,也较引人注意.然而,对于其最终研究成果的形成过程却很少有人关注.

实际上,一个思想库的研究项目,尤其是大型研究项目,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作的周期也较长久.因此项目开展的动因如何、经费来自何方、研究过程所发生的波折等问题同样需要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各方利益的博弈、思想的交锋通常会在思想库的会议记录中有所反映,而最终报告可能只是妥协的结果.通过对重要政策形成过程的探究,将会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政策的实质.

第四,缺乏对于思想库的理论分析.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对于美国思想库的研究成果多是介绍性和说明性的,而较少理论上的分析与思考.如何解释思想库这一美国社会的重要现象、如何衡量美国思想库的影响力等等这些复杂的问题都需要理论上的探索和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显然目前国内此类研究还较为缺乏.

从传统的美国公共决策理论来看,理性行为者模式、官僚政治模式、组织进程模式、决策的心理分析模式等理论都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并且也已为国内研究者所熟识.然而思想库在美国公共决策进程中的日益卷入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这些理论模型的适用性.当然这并不是说现有的决策理论和模式要被取代,而是应当考虑加上思想库这一重要参数,这样可使我们对于美国公共决策的认识更为完整和全面.此外,如果能在消化吸收原有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分析框架将会更有价值.这一点对于国内学者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但也有个别学者对此作了努力,如朱旭峰和苏钰提出的基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力分析框架来考察西方思想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20]即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希望此类研究以后会越来越多.

第五,对于美国内政思想库的考察较少.由于中国的思想库研究者多来自与外交政策相关的研究机构,所以他们考察的对象也偏向于美国外交方面的思想库,因而分析思想库与美国外交政策关系的文章也非常多,[35]甚至有时给人的错觉是美国的思想库都是外交方面的思想库或以外交政策研究为主的思想库,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事实上,美国国内大多数思想库都是研究国内政策问题的思想库,或是以国内政策问题研究为主的思想库,如大家所熟知的布鲁金斯学会2007年预算中外交政策部分所占比例仅为23%,其余经济研究(15%)、全球经济(10%)、发展(16%)、治理研究(5%)、大城市政策项目(13%)等与国内政策相关部分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外交政策.[36]而著名的兰德公司研究的领域则更广,包括:艺术、儿童政策、国内司法、教育、能源和环境、健康和医疗、国际事务、国家安全、人口和老龄化、公共安全、科学和技术、吸毒、恐怖主义和本土安全、交通和基础设施、劳动力和工作场所等各个方面,其中国际事务部分所占的份额很少.著名学者莱昂•,海勒巴斯特(LynnHellebust)对美国一千多家主要思想库进行的调查后发现,它们关注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政策(48%)、健康政策(37%)、基础和中等教育(29%)、环境保护(27%)、国际事务(26%)、政治(25%),[37]外交方面的研究在整个美国思想库的研究领域中所占的份额远不如国内问题那么大,这一点应当引起国内研究者的注意.

总之,中国的美国思想库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鉴于思想库对于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加强其相关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注释:

[1]任晓.第五种权力――美国思想库的成长、功能及运行机制.现代国际关系,2000(7)

[2]即“以政策研究为核心、以直接或间接怎么写作政府为目的、非赢利的独立研究机构”.见: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编.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倾向.时事出版社,2003:9

[3]当然,其他各种专业思想库如军事思想库、公共卫生思想库等与各自专业也有联系,不过这已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4]详见第二节美国思想库研究成果的“博硕士论文”部分.

[5]朱旭峰.美国思想库对社会思潮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2(8)

[6]仅有夏禹龙编著.现代智囊团.知识出版社,1984,李忠尚编著.新智囊论.人民出版社,1990,李光编著.现代思想库与科学决策.科学出版社,1991等有限几部论述思想库与智囊团的一般性著作.

[7]吴天佑,傅曦编.美国重要思想库.时事出版社,1982

[8]朱锋,若编.领导者的外脑――当代西方思想库.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编.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政策倾向.时事出版社,2003

[10]张春.美国思想库与一个中国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虽然在他之前已有党校穆占劳和外交学院狄会深作了有关美国思想库的相关博士论文,但尚未见其出版.

[11][美]劳伦斯•,肖普,威廉•,明特.帝国智囊团――对外关系委员会和美国外交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12]如[美]杰里尔•,罗塞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美]伦纳德•,西尔克,马克•,西尔克.美国的权势集团.金君辉,潘同文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

[13]何慧译著.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美国康伦公司研究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军事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美国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影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

[14]由于“思想库”这一概念的灵活性,它具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脑库”、“智库”、“政策研究机构”等.为对近20多年来中国的思想库研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将这些类似的关 键 词列在了一起进行比较,并且用“主题”而不是“篇名”作为检索的关 键 词,此外考虑到早期核心期刊的数量较为有限且评选标准不太规范,本统计并未选择核心期刊作为文章的来源,而是包括了所有的CNKI期刊目录,以求检索范围更为全面.

[15]之所以把80年代以来的思想库研究文章逐年列出,一方面可使思想库研究的发展考察得更细致,另一方面是想指出,国内对于美国思想库的关注很早就有,但早期的文章多是些重复性的劳动,并未能推动思想库研究的深入.

[16]胡征庆.里根依靠的“思想库”.世界知识,1981(15),张静怡.兰德公司――美国著名的综合思想库.望,1984(27,28),陈佩尧.美国对华政策的新设计师――访大西洋委员会.国际展望,1986.等等

[17]邹逸安.国外思想库及其成功的经验.中国科技论坛,1991(10),邹逸安.国外思想库的组织和管理.中国科技论坛,1992(2),于恩光.美国的思想库.领导文萃,1994(6),薛澜.在美国公共政策制订过程中的思想库.国际经济评论,1996(6),田志力.试论思想库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5)

[18]薛澜,朱旭峰.“中国思想库”:涵义、分类与研究展望.科学学研究,2006(3)

[19]袁鹏.美国思想库:概念及起源.国际资料信息,2002(10)

[20]朱旭峰,苏钰.西方思想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基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力分析框架构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2)

[21]王春法.美国思想库的运行机制研究.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2)

[22]邱伟,吕其昌.美国思想库的分类.国际资料信息,2003(6)

[23]陈广猛.美国思想库的发展和演变.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12)

[24]袁鹏,邱伟.思想库影响美外交政策的十大途径.国际资料信息,2003(9)

[25]范士明.美国思想库与对外政策.国际政治研究,2000(4)

[26]邹逸安,何立坚.国外思想库的组织和管理.中国科技论坛,1992(2)

[27]侯经川.国外思想库的知识管理.科研管理,2004(6)

[28]邹逸安.国外思想库及其成功的经验.中国科技论坛,1991(4)

[29]王晓民,蔡晨风.美国研究机构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北京大学学报,2001(1)

[30]任晓.论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传统基金会之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2)

[31]钱皓.兰德公司与美国对华军事政策研究.国际观察,2005(6),布鲁金斯学会与克林顿的对华接触政策.国际观察,2006(3),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冷战后的“中国威胁论”.国际论坛,2006(6)

[32]张春.思想库与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国际论坛,2005(3)

[33]张文宗.美国保守派思想库崛起的原因探析.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6),李艳.美国保守主义思想库的演变及其主导美国政治的原因.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4)

[34]如美国著名思想库对外关系委员会1999年将主要档案转移至了普林斯顿大学马德图书馆(MuddLibrary),其厚度高达400英尺(近800箱).

[35]田志力.试论思想库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5),范士明.美国思想库与对外政策.国际政治研究,2000(4),张继生,张启祥.思想库与美国对外政策.国际观察,2001(4),张继业.思想库与美国对外政策.国际论坛,2001(5),陈光.思想库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2(3),袁鹏.思想库影响美外交政策的十大途径.国际资料信息,2003(9),钱文荣.美国思想库及其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亚非纵横,2004(3),罗峰.思想库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社会观察,2005(6),狄会深.美国思想库如何影响政府对华政策.当代世界,2006(2)

[36]布鲁金斯学会2007年度报告..brookings.edu/about/annualreport.aspx

[37]有些思想库关注的研究领域并不止一个方面.见:HellebustL.ThinkTankExplosion:GrowthoftheIndependentThinkTankIndustryintheUnitedStates.Topeka,KS:GovernmentResearchService,2007..省略

(责任编辑:张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