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课程与教材历史轨迹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39 浏览:147499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直是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科体系、专业设置到具体的课程和教材都经过一系列发展变迁.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课程与教材的历史轨迹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走向.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改革;轨迹

[作者简介]李正亭,西南林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云南昆明65022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0-0153-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这一课程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道德教育、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人格教育等等,涉及思想意识、文化心理和行为模式等各个层面.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曾使用过“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共同政治理论课”、“马列主义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名称,但绝大部分时间采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称.本文就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课程与教材历史轨迹作简要梳理.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国家就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1949年底,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在总结报告中指出:“新区学校安顿后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政治与思想教育.”当时确定的课程是“社会发展史”、“新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1951年,“社会发展史”一课改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再加上原来的“新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着重于讲授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思想.

1950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指示,在大学开设以“新主义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该课程以《新主义论》为教材(1953年该课程被改称为“中国革命史”,1961年改为“党史”).此时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主要有两本:《马恩列斯语录》(编)和《苏联政治经济学习》.由于苏联色彩浓厚,提出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编写我们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一年后,该教材出版.

1957年,“大鸣大放”开始,高校政治课除“社会主义教育”外全部停止.课程以著作为指导,根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12个“小题目”逐章展开学习.

1961年,教育部发布《改进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意见》,分析了当时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当时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还规定了课程设置和学习时间,布置了编写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培训师资力量等任务.

1964年10月,、高教部党组、教育部临时党组发布了《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当时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向他们进行无产阶级的阶级教育,培养坚强的革命接班人;配合学校中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反对修正主义,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一代.围绕新的任务,教育部对课程进行了新的调整,并提出了编写新教材的原则和要求.

1966年,高等学校停止招生,所有课程停开.1971年,高校复课后,政治课以讲解包括《宣言》《国家与革命》在内的4本马列著作和著作为主,教学成了政治运动的附属物,直到“”结束.1980年,改革开放后,教育部、共青团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联合通知,高校普遍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

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8月,教育部试行《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规定(草案)》,对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学习时间、阅读书目、考试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根据教育部规定,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两门课程.

二、不断深化改革到“98”方案的实施

197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对建国以来28年全国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课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肯定,对“”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对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的破坏进行了批判,重新明确了马列主义理论课的目的和任务.

从1978年至1984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主要是纠正“”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学内容.1980年7月,教育部印发《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地位和任务,明确了马列主义课的教学方针,确定了马列主义课的课程、学时、大纲和教材,并对高校马列主义课的教学制度、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领导管理体制等作了明确规定.1982年党的十二大之后,根据党的十二大关于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精神,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1984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确定在高等学校新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从此开始,马列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简称为“两课”,思想政治教育正式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进行建设.这一阶段思想政治课在课程的设置上主要是突出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教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党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四门课为主的课程体系.

从1985年到1997年是“两课”形成时期.1985年,三中全会后第一次高校马列主义理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要求增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后改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一课程,复旦大学成为首个试点.不久,由牵头集体编写了一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材.此次调整中还把“党史”又改称为“中国革命史”.时任总书记的还提出,要开设“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课程,后来这一课程演变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986年到1988年间,各地高校组织编写出版多个教材版本.在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课程设置由原来的老四门变为新四门,即“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不久,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两课”教学要以“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要“编成教材,进入课堂”.复旦大学首先开设了“理论”课程.同时,为了加强对思想的学习,中国革命史课也相应调整为思想概论.这次的课程调整方案又被称为“98方案”,即1998年经报请党同意的方案.根据这一方案,高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理科分别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科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课程,另有“形势与政策”课.

“98”方案的一个特点是注重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以建设,把“两课”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加以建设.把课程建设和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为重要课题,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把“两课”教育工作的状况作为评估学校工作和领导班子实绩的重要条件,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1997年12月,国家教委成立了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这是新形势下加强“两课”教学和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1998年到2004年是“两课”的发展时期.1998年4月23日,党批准了“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科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八门课程,并于同年秋季实施.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理论概论”课于2003年调整为“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05”方案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课全面务实的改革


根据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4年以16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根据16号文件的精神,和教育部于同年12月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政治局于2005年1月批准了这个《意见》.《意见》将“两课”更名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对具体的课程内容作了新的调整,确定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课程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与政策”.本方案从2006年秋季开始实施,简称“05方案”.

此次调整之后,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变为四门.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其中还补充了科学社会主义内容;原“思想概论”、“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为“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则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调整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此外,“形势与政策”课以必修课的方式延续了下来.硕士生、博士生的课程设置,暂仍按照“98方案”开设相关课程.当前,研究生层次(包括硕士生、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方案正在抓紧研究制定.

“05”方案提出要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持.

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艰辛与探索同行.坚持并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是我们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要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明确肯定其学科性,充分发挥其实践性,不断增强其实效性,才足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旺盛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白 云]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