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01 浏览:7586

[摘 要]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学,它摆脱了学生对教师传授的过分依赖性,是一种促进学生创造性思想发展的思维训练过程,已被教学实践证实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财经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如何搞好案例教学尤为重要.

[关 键 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

[作者简介]黄瑛,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200―03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如何教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培养适应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成为高校的迫切需要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应该引入案例教学这种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一、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方法选择的必要性和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运用科学方法,协调人与事的关系,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简单地说,它就是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激励及其控制调整的过程.从内容上来看,它包括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工资福利政策等.

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实践性很强的特征,把案例教学方法引入人力资源教学过程是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主要由阅读案例资料、案例分析讨论、撰写分析报告三个环节组成.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迄今为止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即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引入情景进行案例分析并围绕某一特定目标和内容展开双边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是互动的,首先教师给出一些具体而完整的背景材料,然后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最后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这种互动式的活动能够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第二个特征则体现在它不仅是一个单向沟通的过程,还是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多向沟通的过程.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角,通过小组讨论的沟通形式参与案例分析的各个环节,承担着更多的学的任务;教师也在其中参与教学,但不起主导作用,只是通过简单评论的沟通方式来参与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协调与引导的作用,主要负责去挑选或撰写教学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老师有责任去挑选案例教学所需要用到的材料,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保证所选的材料是本土化的、有时效性的,因为现有案例库里的材料大多数不是从外国直接引入没有本土化的,就是已经失去其时效性的;如果在现有的资料中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来进行案例分析,教师还必须亲自进行实地调查并且撰写所需要的案例材料,因为这些教学材料有别于一般的教材,具有独特的来源、性质,其内容的编排也要求更具针对性.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需要做好预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工作,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的工作和踊跃参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的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小组讨论中扮演好自己在案例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所面对的实际情境,正确地评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风险,最后得出最佳方案.参与讨论的学生一定要把自己每一个想法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持续不断的案例教学活动,学生逐步学会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掌握案例分析要领之后,学生就能很容易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因素来解决问题.现实工作中所面临的情况和案例中所给出的各种情况是一样错综复杂的,如果我们能在案例中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实问题中用同样的方法也能够找到.这也是案例教学对于训练学生的意义所在.

二、案例教学中的参与方与引导方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沟通渠道从过去的单方向变为了多方向,教师地位从主要变为了从属,学生地位则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就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显然,在这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当着参与方即主要的角色,而老师则充当着引导方即次要的角色,并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两者的作用不可替代.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测评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和可能作出怎样的决策,因此学生成为整个教与学的主角,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参与,包括从预习理论知识到审阅案例材料,又从案例分析讨论再到撰写分析报告的整个过程.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全面了解和把握案例数据和细节;提前做好教学准备,为学生设计好一系列启发性问题作为引导之用;控制案例讨论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讨论,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尽情地表达出来.同时,注意控制好讨论的节奏,合理安排案例分析的教学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亲自参与讨论,但要注意教师的评论应该是简短的,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是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讨论能够继续.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的讲评也是重要的环节,应注意不要把答案说死了,因为案例与现实经济生活一样,很难说有“标准”答案,答案应该是开放式的,并且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从讨论中获得一种今后在工作中能够用来处理不同情况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学生的接受程度

案例教学是摆脱教师传授的过分依赖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想发展的思维训练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劳动都是创造性劳动,表现在知识的灵活应用、答案的多样化、思维的活跃性及沟通的多渠道上.因此,案例教学的重点自然要放在这种思维训练的过程上.

然而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要熟悉这种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需要时间.因此不同的学习时期学生的接受能力会有所不同,教师在不同时期对学生引导的侧重点也会略微不同.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的大小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学生熟悉案例分析方法的阶段.这个阶段上,教师通过连续不断的案例材料分析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案例分析的步骤及分析方法.教师要在这个阶段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式引导,甚至有时候可以参与到其中进行讨论和分析,但绝对不能直接给学生结论性的评论,只能作提示性的简短的评论,最终还是要以激发他们自身的创造性思想为主.这个时期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还相对比较弱,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偏向于强调学生课前的预习和对案例材料的阅读,教会他们如何从诸多复杂因素中抓住关键因素来进行分析.第二个阶段应该是注重案例分析讨论的阶段,经过前期大量的案例训练之后,学生们开始慢慢了解和熟悉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这个时候学生接受老师或材料所给信息的能力也开始增强,因此教学重点开始转向注重讨论气氛和效果上来.这个时期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热烈的讨论,能够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需要把讨论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作出书面的阐述,通过对分析报告的撰写,增强学生的写作和文字表达能力.总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对教学重点进行调整.


四、总结

案例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这种实践能力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学生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取舍和分析,提高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通过课堂上激烈的讨论,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管如此,教师还需要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时常会遇到的问题:首先,表现在材料的选择上,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针对性都很强的学科,在选取材料时一定要选取那些有针对性的本土化的材料,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材料不能完全是取自外国的案例,很多情况下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是不一样的.其次表现在学习气氛营造上,中国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通常不愿意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和思考.此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如分小组讨论、轮任负责人等方法,使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案例讨论的环境;好的环境可以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获得成效.此外,还表现在沟通渠道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要进行沟通,教师在这个沟通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主要还是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不应过多加以评论和干预.

[责任编辑:钟 山]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