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314 浏览:108286

【摘 要】: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应该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抓好课堂教育的同时,尝试走出学校,用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培养具有个性化和具有创造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从而让我们的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于广大的用人单位.

【关 键 词】:中职计算机教育就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32-02

Abstract:Toimprovethestudents'vocationalputermajor,shouldbein"industryemploymentdemandoriented",payspecialattentiontotheclassroomineducation,tryoutofschool,withdiversifiedwaysandmeans,thecultivationofcreativespiritandindividuation,thuakeourpracticaltalents,adapttothestudentsinthesocietyofunitofchooseandemploypersons.

Keywords:secondaryeducationemploymentputerteachingreform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既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而中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

只有明确了这个目标,中职教育才不致于丧失自己的办学特色,迷失自己的办学方向,才不致于出现一方面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又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尴尬局面.

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学习局限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不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这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

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就业”就是目标和生命,而受到行业青睐的是不需要“再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的学生.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教工作会的召开,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实现高就业来推动计算机专业全面、深入的改革.

针对以上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要求,我认为,根据目前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以“就业为导向”,科学进行课程设置

基于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我认为,中职学校应定位在面向操作第一线,填补社会上低端人才培养的空白,成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计算机维护、操作、图形图像处理、局域网的维护与管理和文秘操作等方面.因此,在计算机专业的课时安排上,可以适当减少文化课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时,并对不同计算机专业文化课内容进行改革.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从社会“所需”、学生“想学”的角度,调整课程安排.例如:愿意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学主要训练录入速度和排版技巧,学习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的课程,想从事“广告设计”的同学除了添加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外,还要学习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手绘等美术相关课程,愿意搞网站建设的学生还要学习外设维修、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等岗位课程.

二、专业教师应随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知识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创新而不断地更新,而我们老师所学习到的知识却在不断地落伍,如果我们还继续把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再循规蹈矩地传授给学生,在新的时期,那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比如在大学时我们所学的操作系统是DOS操作系统,而现在流行的是WindowsXp、WindowsVISTA、Windows7.试想,这种早已过时的知识又怎能传授给学生呢又如何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和发展趋势呢那么,学生们就会抱怨为什么学校的电脑不是Vista操作系统,不是2008版本的Office办公软件,在学校学的软件社会上都淘汰不用,而现在用的软件学校都不教.因此,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要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也应该注意组织对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鼓励年青教师外出到企业学习,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这样,在教学中教师们就能有的放矢地对课本的知识进行传授.

三、教材的选择应跟得上时代的变迁

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最新的硬件设施和各种软件层出不穷.

如果我们在教材的选择上总是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那么所培养出的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就不能紧跟社会的变化,就不能被广大的用人单位所接纳.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新”,要根据现行的技术来写作适合于自己的教材,其次,在教材的选择上,应由同一专业课教师商量后统一指定好的教材,再上报教务部门进行制定.最后,在一些专业课上,可以让专业课教师自行进行教材的编写,这样制定出的教材才能本着“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行业需求为导向”这一职业教育的特点.

四、在课时设置上要重视实践课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要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不够,以及教师实践指导方法的缺陷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5或6: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应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实践课程除了完成作业外,应该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计算机课程考核改革

传统的“理论”与“实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不管是在哪一行,从事哪种职业,一本证书很有可能就是一块“敲门砖”.对于计算机专业,可按学生兴趣,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将学生分为办公软件操作员、图形图像处理员、网络技术员、计算机维修人员等几个方面,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和自身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样,学生就业时不但具有了计算机专业的书,还有多个标志自己专业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更有属于自己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这种课程考核改革方案,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专业的主攻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探索更加主动,更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手操作能力、职业能力更强.

六、让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业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到各个企业中去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各个单位的用途、了解现在的用人单位所需要些什么样的人才.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在专业学习中选准自己的重点学习目标.

总之,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怎么写作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培养目标必须明确指向某一职业群,培养一线岗位需求的从业者,使受教育者不但具有在某一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在职业群就业、转岗、晋升的基础.因此,中职学校设置专业和构建课程体系要以就业需要为导向,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变化.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