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利用职业教育发横财

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848 浏览:105591

最近,从教育部传来两个喜讯: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基本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并且专门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设立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两年共3000元.但是,教育部还要求各级教育部门配合劳动、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强督察和管理,坚决禁止组织或介绍未成年学生外出务工的现象发生.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数量换国家资助,以组织外出务工节约办学成本并收取费用,而置真正的职业教育于不顾的“职业相似度检测机构”并不少见.并且在职业教育再次受到重视得到财政支持的时候,他们“吃政策”的营生越发红火了.支持发展职业教育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明确职业教育体系的规划、规范职业教育市场竞争秩序等基础框架没有确立,投机分子就可能利用国家政策大发横财.

职业教育中的利益链条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6年,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由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主要资助受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两年共3000元.2006年当年资助了80万名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7年下半年,受国家助学金资助的中职学生达到1600万人,占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的90%.


这一项本来用以鼓励学生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资助政策,却被一些地方认为是“生财之道”.虽然有关政策明确规定,“学校应于学生入学一个月内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为每位受助学生分别银行,直接将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一律不得以实物或怎么写作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但是,一些教育机构却没有认真落实这样的规定.为了获得国家的资助,学校打着“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精神”的旗帜,采取给招生奖励等多种方式,发动学生和家长参与到招生之中,并给拉来生源的学生和家长300―500元不等的奖励.有的学校拿到国家对应学生规模的资助金后,并没有把钱发到学生手中,而是成为了学校的钱――每个学生1500元的助学金扣除用于招生奖励的钱,还可赚取1000元.

这些教育机构的大胆做法,显然是因为有的学生和家长并不懂得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以及一些地方为达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这一“政绩目标”而采取的纵容态度.

赚政策钱,是有风险的.而通过压缩办学成本,借“勤工俭学”、“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名义,组织学生外出务工,则是不少学校明目张胆的行为.照理,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十分正常的,可是,有的学校招来学生,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职业教育培养,或者最多进行短暂的职业培训,就开始动起将他们作为劳务输送到需要大量劳动力资源的工厂中的念头,而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根本也无法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只是把他们作为流水线上的简单的操作工,与普通的民工毫无二致.

在组织学生“教学实习”过程中,学校可以获得企业给予的好处,而学生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勤工助学”收入.这由此被认为是国家、企业、学校、学生的“四方共赢”――国家,得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规模”;企业,缓解了“民工荒”的压力,且可支付低于民工的工资;学校,不用支付办学成本,却能作为劳务输出相似度检测获得收益,而且早早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保证了“就业率”;学生,解决了“上学”的学费问题以及就业问题.也正是有如此的“四赢”,有的职业教育机构,向家长开出“零学费”、“双倍退还学费”、包找工作的条件招收学生,让老百姓们看到职业教育前景“一片大好”.而事实上,学校正赚着国家的政策补助,正收着企业的劳务管理费,正把学生的“教学实习”收入抵为学费,而学生,只是以学生的身份,干了三年普通民工的活,是新型的廉价劳动力,得到的是不超过普通民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不超过普通民工的微薄收入.他们能得到的唯一“教育”,可能是,不要再相信这样的职业教育.

不能“有职业无教育”

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100万人.但是,如果为了追求职业教育规模,而不顾职业教育过程管理与质量监督,以及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出路,从长远看,将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为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围绕技能培养构建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要坚持就业导向,这没有错.但是坚持就业导向,不是让学生一进学校就去“就业”,不是片面追求“就业率”,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的就业能力,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本质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要求职业教育学校准确定位、科学设置职业教育内容与职业教育环节,形成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紧密衔接和相互补充,由此让学生在接受完职业教育之后,成为有较强技能的人才资源,而不是一个普通的、没有多少技能的劳动力.

二是建立职业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竞争,还存在无序状态.职业教育吸引生源,依靠的不是职业教育本身的质量和品牌,而是一些“宣传攻势”,有的甚至用“”手段.这不是长久发展职业教育的道路,影响的恰恰是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品牌.建立职业教育的竞争机制,必须进一步透明职业教育的办学过程,向社会公布职业教育学校的招生标准、职业教育学生的资助政策、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情况、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去向.不透明的办学,必然导致职业教育的鱼目混珠现象,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不能为了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而放任这种鱼目混珠现象,让家长和学生在不清楚办学情况下受骗上当.

三是在职业教育中实施教育券制度.目前通过学校向学生发放国家资助金的政策,不但可能出现学校克扣国家资助金的问题,还不利于职业教育学校间的竞争.国家可以通过给职业教育学生发教育券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得到真正的好处,而学校也无法赚“政策钱”,更可促使职业教育真正关心教育质量.在国家对所有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均实行免费后,实施教育券制度的意义,就更为重大.

四是严格审查职业教育合作办学企业的教育资格.根据我国的国情,充分利用城市和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十分必要.但是,要避免合作办学中的“劳务输出”变调,必须对长期接受学生进行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的合作办学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在国外职业教育发展中,不少企业也介入职业教育,但是,这些企业必须具有职业教育的能力.我国目前有的接受学生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的企业,本身就存在经常让员工加班、使用童工等用工不规范、不合法的问题.近年的大批未成年学生被组织超时工作的问题,大多发生在这些企业.这样的企业,其实应该排除在“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机构之外.还有的企业,能让学生做的是强体力劳动、技术简单的活,根本无法培养所谓的“专业技能”,让学生们去这些企业“顶岗实习”,实则是让这些企业大赚廉价劳动力的钱.

国家投入100多亿元,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但在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之后,他们能否获得真正的教育,获得技能,似乎成了被遗忘,或者说不那么被重视的话题.让学生“有职业无教育”的职业教育,并未实现受教育者职业技能的提高,也无益于整个国家人力资源的优化,更难以向大量技术岗位提供高素质的实用技能人才,这是偏离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的.思考如何保障2100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利益,这是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绕不过的话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