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3—6岁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路径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685 浏览:82485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收到全面、良好的教育,那么他成为社会人之后就是一个鲜活、健康的社会细胞分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之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到了学校里,教师需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幼儿来讲是何等的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家庭结构、社会背景、父母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而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良好的幼儿家庭教育问题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点问题.

1当今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家长忽视言传身教作用:有些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常常是严格要求孩子,而对自己的要求则放宽了许多.这些家长并不是没有正确的教育方式,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自身对儿童的影响.例如,有些家长教育儿童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但是自己和同事、朋友交谈时却时不时蹦出几句粗俗不堪的污言秽语.又或者家长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能撒谎,而自己却常常有意无意的在孩子面前说出一些违心的谎言.某些家长可能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则不然,3-6岁儿童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所以,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在严格要求自己的情况下,才能去教育孩子,不要自己还没有做到,就去要求孩子.

1.2家长过分溺爱子女: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如今的家长越来越把孩子视为“掌中宝”、“心头肉”,全家人全都宠爱着这一个宝贝儿,生怕有什么地方照顾不周让孩子受了委屈.甚至有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如穿衣服、用筷子吃饭、系鞋带等小事家长也为孩子统统包办代替,这就使得幼儿没有机会掌握生活的常识,从而在今后的道路上成为“生活上的白痴”,很多3-6岁的幼儿甚至分不清鞋子的左右、不会剥鸡蛋皮,更不用提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等孩子长大了再说.可殊不知,古谚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儿童正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错过这一黄金时期,将来也只会是“亡羊补牢,为时过晚”了.

1.3家长教育方式不一致:随着独生子女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比例逐日升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呈现一种“倒三角”式的家庭模式,即4个老人、2个成年人、1个孩子的“421”结构.由于三代人生活成长背景的不同,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待家庭教育的态度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长辈与晚辈间的教育冲突时有发生,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已成为一个家庭生活和谐的关键问题.”{浅谈幼儿家庭教育-新课程研究}例如有些老人过分溺爱自己的孙子,无论孩子发生什么过错都一律包庇纵容,而当家长想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老人则搬出自己的一套理论多加阻拦.还有父母二人的家庭教育观的不同,有时也会导致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冲突.

1.4家园教育脱节问题: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园联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可是,当今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与配合工作却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家长想了解孩子却苦于没有渠道,有的教师想与家长配合却苦于没有恰当的方式,最后导致了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出现了彼此不了解的问题.当幼儿出现一些问题后,家长埋怨教师没有尽到责任,而教师则是也有一肚子委屈说不出,从而出现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家园联系成了幼儿园管理中的一个困难问题.


2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家长教育意识不强:之所以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会出现忽视言传身教作用的问题,很大的程度上是属于家长自身素质问题.正因为家长自身的教育意识不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如果采取间接的方式向孩子表达我们的观点效果就会好很多,特别是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积极的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在心理学上,把他人的评价和暗示将引导某人朝着他人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一效应在儿童教育中尤其受到重视,因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将引导孩子朝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与成人相比,孩子都有很强的可塑性,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他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和品质,使孩子得到较好的发展.

2.2家园沟通配合不足: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在学前教育的范围内,幼儿园良好的硬件设施及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仍不十分完善.在一些地区,幼儿班及容纳量往往大大超过国家规定数量,这就导致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剧增,在庞大的工作量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时间势必也会缩短.而且有些家长把幼儿送进幼儿园后就认为教育是老师的责任,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则是不闻不问,即使有机会向教室询问,也大多是关于幼儿的饮食起居,问及幼儿心理发展及精神状态的是少之又少.而疲于照顾大量幼儿的教师也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就没有一条沟通的途径,不交流,自然就会产生很多误会.

3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路径

3.1家园方面:建立幼儿的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深受社会影响,同时也影响社会.要建立和谐社会,首先是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谐家庭中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注意修身养性,为孩子做良好的表率,克服“四、二、一”的家庭成员结构所带来的不足,不溺爱孩子.既然如此,家庭成员间就要相亲相爱,家长们要为培养和教育新一代人共同负起责任,要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出优秀一代.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科学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的良好发展又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因此,幼儿园更应承担起教育的重任,主要是建立家长学校机制,规范管理,积极实施家园同步教育.幼儿园的家长学校要充分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认真解决那些只挂牌不上课的现象,切实帮助幼儿家长们能从传统的教育理念向现代的教育理念转变,掌握现代幼儿家庭教育的方法.

3.2社会方面:目前,引导家长教育观念的主流力量不是专业机构,而是电视传媒和图书出版商.不可否认的是,有关家庭教育的电视节目和图书为改善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已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仅仅依靠这两种力量的自发作用尚不足以完成培养正确教育观念的任务.原因之一是家长对电视节目的收视和对图书的选择都存在较强的随机性,难以提供稳定而系统的指导.原因之二是家教图书市场良莠不齐,既存在着一些高质量家庭教育指导产品,也存在着很多观点偏激的、甚至不科学的误导性读物.因此,还需要有关机构给予恰当的引导.政府中的教育部门要督导幼儿家庭教育开展的情况,检查幼儿园、托儿所等托幼机构中家长学校的设立等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幼儿家长学校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农村和偏远地区幼儿家庭教育更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制定计划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