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668 浏览:94438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的现象可以在每一个人身上存在,存在于人的情绪、人际、行为等不同方面.它不在我们的心灵之外,而在我们的心灵之中;如果说它神秘,那只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它而已.

强迫性重复的特点和要害就是“不自觉”,它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很难看到它和把握它.因此,打破坏的强迫性重复的方法,就是要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把可能导致重复的环节切断;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以建立良性的强迫性重复机制.

笔者班中有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月,父母均是工厂的工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对月的期望值比较高,从小就灌输给月学习能改变命运的信念.月从小就好学,做完作业就阅读课外书,很少跟小伙伴们交流、玩耍.当然,父母也不赞同她玩耍,一看月空闲了会催促、安排她超额完成学习的内容.月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的表扬、同学羡慕的眼神、亲戚的称赞让她更加有了学习的动力,更加沉湎于自主独立的学习中.

月求助的主要原因是看到别的同学开心地玩耍,而她无法拥有欢快的心情、愉悦的心境,充分享受与其他伙伴在一起的时光,她总对那些尚待解决的事情忧心忡忡,对流逝的时间满怀惆怅.她不会享受闲暇,一有空就想着读书和做作业.有时刻意不让自己学习,那瞬间她觉得很不舒服,同时也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无所适从感.但如果一直沉浸在学习中也会觉得疲倦、不舒服、了无趣味等因此,学与玩的状态下始终在她心中纠缠.

在高强度的学习中,据可靠的科学数据显示很多孩子可能或强或弱有些强迫.这对于学习的习惯养成和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专注于学习内容是有帮助的,但也要有享受闲暇的能力.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闲暇”作为一个中学生来说,是人际互动、内心反省、生理、心理状态调整的黄金时间,比如在和同学、家人娱乐时、在度检测的过程中短暂等待游乐项目的闲暇中,这些时刻从词源上来说是丰满、轻松、单纯、甜蜜的,但对于月来说这些词源接近于“空洞”.丧失时间的感觉令她无法忍受,月会感到正在丧失自我.为了避免这种感觉,她当然会想方设法消灭空闲.而且,这种“享受闲暇”的方式也确实让她获益.从月的生长轨迹来说,她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承认,她自始至终都试图通过大量增加的活动修复较低的自我认同,并从外界获得自己不敢给予认可,同时增加了跟父母和老师的情感的正向、肯定性的联结,增加了自己内心的安全感.

尽管月强调这种行为方式给自己造成的烦恼“莫过如此”,但实际上她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其实质是童年时期对闲暇时间的不合理分配形成的强迫性的重复.月现在处理学习和闲暇的模式再现了对童年的忠诚,忠诚到都不愿意让自己在闲暇中舒服些,一旦舒服了即是对父母、老师的背叛.

基于强迫性重复的特征,要打破强迫性重复的怪圈,需要心灵与强迫性重复的力量做顽强斗争.在跟月多次的谈话和探索后,共同进行了转化之旅.转化是一个漫长、艰辛、执着、智慧的过程,首先赋予自己一些权利,如享受闲暇的权利,留存充裕的时间来给自己,适应不舒服的感觉,要有足够的时间让这种不舒服发酵,让自己在这种感觉中浸泡,慢慢地适应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起初,只持续体验几分钟,为的是不要产生焦虑.然后逐渐地延长时间,坚持做、反复做.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自己的心声,细心体会内心的感受,了解内心深处的想法.当处于强烈的情绪体验中时,不要搜集更多的不良的东西来证据明自己的不舒服,以防止出现认知偏差.经过一段时间后,情绪的波动时间会越来越短,同时增加运动和家人、同学的交流,变化交流的方式和形式.同时为了巩固疗效,将体验在生活中进行系统地扩展,结合自身的习惯,增加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晚上花10分钟记录白天的闲暇经历:做了什么事,遇见了什么人,思考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意义是什么.寥寥数语.开始,强迫自己这么做,但渐渐地,每晚写日记的习惯让月在白天参与闲暇的分配时有很强烈的参与感,能够更清楚地体验它们.对空闲时间的享受,令她感受到快乐、轻松、满足、幸福.


本文来源:{$getarticle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