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不土化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88 浏览:153403

【摘 要】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教育心理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只有本土化的教育心理学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 键 词】教育心理学不足;本土化

1879年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在1913-1914年,桑代克又把它扩充成3大卷,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由此确立.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应用科学,它经过了20年代的初创时期,20至50年代的发展时期,以及60年代以来的理论建设时期,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历史发展,如今教育心理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的地方.

1.学科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倾向于以基本理论为前提,以学习理论为主干,但对品德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个别差异和学科心理也日渐重视.这种局面说明我国教育心理学体系零乱、内容庞杂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心理现象被分割成小块,研究课题较多,内容缺乏相对的稳定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还是由于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者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当然,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限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研究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教育心理学,在其研究发展历程中必不可少地会沿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在现在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必须要进行定量研究的潮流,这是很危险的.且不说心理学和自然科学有很大的不同,仅就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比也有许多差别.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必须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必须把质的研究方法引入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中,并与量的研究结合起来.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程度不高

教育要怎么写作于人,要通过教育来影响和塑造人.作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统一的教育心理学,本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研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更严重的是在很多时候被忽视或忽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受教育者已经转变为学习者,所以在具体的教育当中,他们更应该参与到具体的教学中.具体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要和学习者的具体需求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4.研究成果难以中国化

心理学的思想在中国的古代就已经存在,孔子曾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但完善的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却最先在西方产生.当我们引进西方和苏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时,却很难做到西方心理学思想的中国化,这就导致这些理论在他们的国度里能够很好地指导教育实践,而且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在中国收效甚微.原因就是这些理论并不适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很多研究者在选题的时候,课题的来源只是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或翻译,没有从中国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找目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这样不断研究的结果是西方的心理学更加完善,而对我国的学校教育事业并没有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此基础上教育心理学的出路就是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借鉴与创新并举

毋庸置疑,教育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这样的研究也才有实际意义.实践证明,离开了中国实际与中国文化背景,照搬西方心理学理论是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这因为,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积淀形成的文化结晶,它与中国本土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及其历史密不可分,是中国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及对现代中国人的至深影响力无一种世界文化可比,离开它或脱离这种文化而去研究单纯意义的中国人毫无意义.i但研究不是固步自封,中国教育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并不排斥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借鉴,这种借鉴具体而言即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工具的借鉴.西方心理学从其产生之日起到今天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的研究者总结了各方面丰富的经验,并且使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与工具,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杨国枢、林崇德等一些著名心理学家在对心理学本土化的途径与道路探讨时也提出,本土化研究最首要的一步就是深入地学习、研究并验证西方理论.因为研究工具与方法的借鉴不但可以使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少走弯路,也使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学研究更科学、更合理、更合法,而且有利于心理学的国际交流与沟通.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走这条道路是毋庸置疑的.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形式的借鉴并不排斥中国传统的研究方法.最佳的契合点是“中西合璧”,取长补短,在借鉴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这也许能更为有效地解决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ii.

挖掘中国古代教育心理学思想

中国教育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离不开对丰富古老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挖掘,这些思想与西方文化背景中的科学心理学大相径庭.它经几千年积淀而来,是中国心理学的长处之一.如,儒家、道家、墨家以及众多的中国古代学派领导者及追随者们的独特的思想视角与内涵,都曾强有力地渗透到国人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塑造了中国本土文化特有的心理生活状态.如今,这种特殊的影响力正日益为西方心理学家所关注,其理论解释观点与精神修养方式也正以各种渠道进入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挖掘中国历史中众多教育家的心理学思想,以中国人的理念研究中国教育中的问题,较之西方的理论更加切合实际、有效.可以说中国古代心理学是中国教育心理学坚实的基础,如何挖掘、利用之以实现现代教育心理学与古代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衔接与融合,是实现教育心理学本土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就具有了很大的文化差异性.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既要借鉴和吸收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更要建立适合本国具体国情,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独特理论.由于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特殊使命,那就是它的发展必须与教育对象相适应.所以,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去关注教育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寻找和建立适合本国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在合理学习和利用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同时,结合本国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促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实践怎么写作.

注释:

i燕国材.中国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心理学探新,2006,(3):7-9.

ii郑荣双,车文博.本土心理学特征论析[J].心理学探新,2003,(3):3-5.

【参考文献】

[1]段蕙芬.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趋势[J].教育研究,1994(1):25-28.

[2]张卿.学与教的历史轨迹[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