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视域下的网络坛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70 浏览:130729

【摘 要】本文从市民社会理论出发,以“绿坝”事件中“强国论坛”和“猫眼看人”为例,探讨了网络论坛对我国社会的意义及局限性.认为具备“开放”与“赋权”特点的网络论坛客观上对于中国公共领域具备一定的建构意义,但我们也无需过分沉醉于网络公共领域的幻想之中.网络论坛在内容上的非理性与碎片化,特别是其在新闻来源与新闻框架上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构成了其实现公共领域功能的最大障碍.

【关 键 词】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网络论坛;“绿坝”事件

自1987年钱天白代表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起,几十年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狂飙突进.与之相伴随,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学术界开始尝试使用市民社会理论阐释近代以来中国情境下国家与社会二者间的关系变动.进入21世纪,互联网在中国社会中愈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互联网本身所具备的“开放”、“匿名”与“”等特性暗合于市民社会的学术旨趣,二者遂产生强烈共振;层出不穷的网络公共事件又在客观上为采用市民社会理论进行网络研究提供了优质的酵母与研究对象.

爆发于2009年6月的“绿坝”事件是一桩体现网络时代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与日益茁壮的市民社会间冲突的典型事件.此事件因《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报道《中国收紧互联网控制》引爆;因社会各界人士(香港树仁大学教授魏永征、北京律师刘晓原、公益法律组织“公盟”等)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而进一步发酵.期间以《财经网》为代表的市场化媒体、以《新华网》为代表的媒体、以《华尔街日报》为代表的境外媒体都对该事件进行了持续的报道.折射至网络上,“绿坝”事件在网络论坛上引发大范围讨论,网络论坛与传统媒体也形成了大规模互动.

本文希望通过对“绿坝”事件的梳理,借助市民社会理论对网络论坛的民意表达功能进行如下探索:一是被学者冠以“信息时代的公共领域”的网络论坛如何进行新闻生产?二是呈现于网络论坛上的舆论表达具备怎样的特点?三是“绿坝”事件是否具有偶然性?未来,它又能在多大程度上重现?由于本次研究希望将网络论坛置于市民社会理论中加以阐释,而且考虑到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现实(不同所有制媒体在信息传播与遮蔽上将会采取截然不同的逻辑),本文选择国有体制的“强国论坛”和市场化网络论坛凯迪社区旗下的“猫眼看人”作为研究对象.

一、“强国论坛”和“猫眼看人”的经验性分析

对于“强国论坛”和“猫眼看人”的经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其一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的信息源头在哪里?是网民自己的生产还是由传统媒体提供;其二,网络论坛上的信息互动程度如何?是个体的单向表达,还是形成一定的讨论;其三,网络论坛上的信息主要存在哪些类型?主要以哪一类的信息为主?


本文系统收集了“绿坝”事件爆发一周内(6月8日至6月14日)“强国论坛”与“猫眼看人”两个论坛中所有关于“绿坝”的帖子,并且从信息来源、信息互动程度(跟帖数量)、信息内容分类(原帖和跟帖的内容侧重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在信息来源方面,为了考察媒体与网络论坛相关内容互动情况,本次研究对“强国论坛”和“猫眼看人”两大社区从6月8日至6月14日期间的原帖内容出处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