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31 浏览:1715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的弊端越发为人所诟病,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大量增加.在中学里,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而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向.因此,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今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受到教育界的广泛推崇.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在青春期的一段时间里,内心的自我意识急剧地膨胀,开始追求个性,变得更加固执和叛逆,和父母也常会出现矛盾.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中意的事情无论对错都会十分固执,父母的强加阻拦,会让彼此间难以沟通,加深矛盾.加之面临高考升学,相当多的学校抱着分数不放,把中学生的能力全部量化到分数上,使初中生面临的压力巨大.除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外,初中生还要面临来自自身的心理矛盾: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向往成熟又怀念儿时的矛盾等

二、中学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心里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这一阶段,是青少年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对社会有了认知,学习能力强,可塑性高,同时也在生理、心理方面等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而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为音乐是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演唱的情感美来表现其独特的魅力,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所以音乐教学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从音乐艺术中中学生可以学到有关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它对青少年的情感、认知等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这些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它学科不能体验和代替的,因此,音乐艺术教育是中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和关键的部分.开展音乐艺术教育,不仅是因为艺术本身值得教和值得学,更重要的是它还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的好处.一方面,音乐艺术为中学生的情感表达的创造性冲动提供了一个出口,使中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另一方面,通过音乐艺术进行的普通教育,是更生动活泼的教育,也是最成功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中学生不仅学到应学的知识,而且学得更加愉快.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强中中学生的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中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中中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不仅教会中学生唱歌,还使中学生有机会接触人类迄今为止的大多数伟大文明成果,对这些伟大成果的感知、理解、欣赏,有利于提高中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以学生为本,开展合适的音乐教学

1.加强教师的能力培养

音乐课堂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能力培养.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培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而教师要注重为人师表,要热爱教育岗位,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其次,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养,作为音乐教师,除了要在音乐教育这一方面体现出一定的水平,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要研究学习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掌握他们的思想发展方向,并且要培养自己的爱心、耐心,从而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更清晰的为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让音乐课成为学生激发天性的地方.

2.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音乐在学生心里健康成长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因而音乐教师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音乐教师是一个传道者,同时也应加强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彼此建立信任,才能更好的开展音乐教学.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音乐课堂环境的核心,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合作支持的态度和互动及良好的情绪气氛,必将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活动远比其他学科来的多.如:合唱、小组唱、如教师伴奏中学生演唱等,这就为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优化教学方案,适应学生成长需要

音乐课堂应该是活泼的、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中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因而如今的音乐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大纲等,不能一成不变,要优化教学方案,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兴趣制定相应的课程.传统的音乐教学很有必要,当下的流行音乐也应选择好的部分融入教学,既让学生习得良好的音乐知识,也照顾他们的音乐兴趣,满足中学生的现实音乐需要及心理认知规律,贴近其生活经验.

四、用音乐为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中学是学生人格构建的重要阶段,是不断扬弃旧我,积极发展和建设新我的时期.音乐在陶冶性情,完善人格方面可发挥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我们在对美的追求中发现自我并升华自我的途径.音乐教师应该把这些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寻找自我,认识自我,让自己更强大起来.健康的音乐可以使人超脱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获得心理的平衡与精神的和谐.例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优美悦耳的旋律,则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祖国壮丽山河的山水画,又如贝多芬的另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都是震撼人心的音乐精品.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音乐体验,使他们在内心筑起了一座座高楼、一座座丰碑,它们可以使中学生从情感上接受诸如团结、凝聚、奋进的精神品质.

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音乐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的观点,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发挥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真正把音乐融入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