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应相互渗透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646 浏览:96397

摘 要:从风景园林学科特点入手,分析了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的互补关系,强调了两学科渗透教育的意义,明确了两者的角色定位,提出了针对两专业渗透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策略.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6-04

修回日期:2013-07-02

1学科现状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与建筑学同时位于我国110个一级学科之列[1].建筑、园林、城乡规划3个学科各有特点和规律,但是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三者需要互相依赖、融合、促进,立足各自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风景园林学可设5个二级学科或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3].21世纪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时期,风景园林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3].风景园林的外延包括景观建筑、构筑物与工程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等.

2风景园林专业发展

风景园林学科名来源于西方学科名“LandscapeArchitecture”,由于早期翻译的差异和学科认识的局限,历史上曾被译为“景观建筑学”,偏向人工营建的景观.当时也有“风景园林”这一概念,偏向自然风景的内容.两者经常被比较区分,认为两者各有侧重,也有被认为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011年后颁布的一级学科目录中的“风景园林”学科名,与西方“LandscapeArchitecture”相对应,融合了以往的“景观建筑学”和“风景园林”两个概念,属于旧词新涵义.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也有一定的历史,以1951年原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设置的“造园组”为学科诞生的标志[4].

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扩展,并明确了方向,能被业内接受.“景观建筑学”在历史上曾呼声较大,但容易与建筑学专业混淆,其内容也被涵盖在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内,并被替代取消.“景观建筑学”或许改称为“景观营造学”比较合适,这里的“建筑”不是建筑学中的一种类型建筑,如公共建筑、文化建筑等,而应该是“营建”“营造”的意思.目前,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被设置在农学、林学、工学及艺术学等众多门类及学科中,没有统一的研究内容,侧重点甚至还会大相径庭,这也导致了国内对这个学科内涵的认识模糊不清,继而影响与同列一级学科的“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互相渗透.

全国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或风景园林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是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另一类是建筑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在人工环境的规划设计.

3学科关系

风景园林专业是以室外人居环境――开放空间(OpenSpace)为中心,跨越庭园、城市绿地和区域景观尺度的规划与设计,融合城市设计、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等.这是“城市绿地――城市开放空间――区域景观”空间层面的专业[6].在某些空间尺度上,建筑属于风景园林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利用好建筑元素,控制好建筑元素的体量、形式及建筑围合的户外空间,是风景园林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点.

建筑学专业先于风景园林学,是一个成熟的系统性学科,其研究内容明确.与风景园林相对而言,建筑学研究的是室内人居环境.两者虽然有内外之分,但研究内容存在交集,涉及的学科领域也有交集.建筑内环境需考虑外环境的影响,与建筑相关的小环境应该由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完成.

目前,我国建筑学专业的基本教育还是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理论为基础,重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过分注重场地内部的关系与结构,忽视建筑本身应具备的社会、时代与地域属性,没有建立与实际场地以至更大范围地域相关联的设计思维[7].建筑设计受诸多技术限制,包括规划条件、功能、结构、设计规范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做设计时,往往花大部分精力来满足限制条件,而无力融入建筑设计的理念或情感元素,即类似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风景园林学科的景观设计受技术条件限制较少,重景观视线,强调场地情感、人的宜居感受,给设计者很大的创作空间,可以突破学生做建筑设计时的思维局限.故建筑设计融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式,不仅解决实实在在的项目设计问题,加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且能培养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

4社会需求与现状

从2001年开始的短短10年间,中国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从28.4%提升到37.37%,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从4.6m2上升到9.71m2[8].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生活环境的品质日益重视.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城市规划对场地的限定与要求,而规划对于场地的控制指标中往往包括25%~40%的绿地率,这就意味着一个建筑作品不仅仅需要处理建筑本身,它的周边环境特别是绿地也成为重要的设计内容,这些任务通常落在与建筑师配合的风景园林师身上[5].


为满足社会的需求,景观及园林设计公司日益庞大,但目前该类公司的人员格局普遍存在缺陷,景观设计师不具有建筑设计的能力,或公司建筑设计力量较弱.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对外工程怎么写作,造成一些项目不能独立完成.就广州几个主要的景观设计公司而言,如广州园林院(简称,下同)、广州普邦、广州怡境等,都存在这一问题,比如风景度检测区规划项目,涉及到景观建筑就无法承担.这与公司的人员招聘有关,公司主要以景观设计师为主,而且所招的景观设计师很多是来自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农林院校出来的学生往往侧重植物和纯景观教育,建筑设计能力较弱.

须将景观与建筑一体考虑的项目比比皆是,如资源再利用方面,考虑“可持续发展”,旧建筑区域的再利用开发工程;城市公共空间界面的景观建设;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垂直景观[9].有些小型项目同为设计类的内容,但没条件细分工种,建筑和景观往往一体设计,由同一班设计师完成;大型项目,虽有条件分工设计,但由于建筑与景观关系紧密,设计师必须同时了解不同领域才能互相配合.景观与建筑结合的社会要求促使景观设计公司和建筑设计公司进行人员调整,特别是景观设计公司.易道景观公司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公司原先定位为景观设计,后融建筑、规划于一体,设计师的配置也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项目要求.

风景园林学现与建筑学同为一级学科,虽然明确了风景园林的学科内容,但其概念依然可能令人误解,并与建筑学关系疏远.景观设计公司的人员构制跟院校的人才培养关系密切,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往往不会做跟景观有关的建筑设计;而建筑学专业学生又不屑做景观设计,以为只是植物配置或者绿化小品的内容,且本科对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的教育也不充分,而且建筑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去景观设计公司.简单地说,学建筑的不重视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的不会建筑设计,导致综合性人才的缺乏.

5教学策略

5.1两学科设置互补的课程

目前风景园林专业设置有园林建筑设计,但深度不够,特别是农林院校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而且建筑设计的内容可扩大范围,跟景观关系密切的建筑类型都可以纳入,如度检测别墅、度检测酒店、会所等.也可以强调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不光是建筑形体,还要考虑传统园林建筑构造,以应对实际工程.考虑到风景园林专业学习的内容较多,5年制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是主流,故建议风景园林专业改为5年制比较合适[4].

建筑学专业教育不能仅限于《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史》之类的理论课程,还要加入景观设计环节,如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设计;每个类型建筑设计中也应融入景观设计.

5.2设置景观建筑二级专业

这里的景观建筑专业并非以往的“景观建筑学”,而是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的一个分支及综合,研究的内容是与景观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及其相应的户外环境,这个环境不限于建筑庭院,可扩展到城市绿地.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曾经培养过建筑与景观的综合人才,并受到社会企业好评.在学院建筑学专业成立之初,有过4年制的景观与建筑设计方向.专业教育上,建筑设计教育2年,景观设计教育1年半,毕业设计半年,学制比较紧凑.学生兼具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能力,特别适合景观规划设计公司,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可惜在5年制建筑学专业申请下来后,这个方向被取消.

5.3通识教育

将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科设置在同一学院,三位一体.头两年专业教育在同一平台上教学,第三年开展各专业的内容,这也有利于响应国家的“通才教育”.这种模式是解决这一社会需求的最有效方法,国内比较成熟的工科院校的建筑学院都这样设置,如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由于历史原因,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学院,或只有风景园林专业,如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这样会形成各学科较独立,交融性差.三位一体的模式,应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专业互补的理念,同时各学科的师资力量需平衡,不能一方主导,才能达到教学上的互补.

6总结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乡建设一日千里,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包括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环境的危机、城乡矛盾的加剧等.3个学科涉及的领域与社会发展密切,如今在建设中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1].城乡规划和建筑学这2个学科的渗透关系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之初,我们也要重视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及城乡规划的渗透关系.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