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845 浏览:105038

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呢?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具体方法如下:1.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3.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奥妙的故事;4.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等等.

二、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

三、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青少年"好想"、"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变等数学的奇异美,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标新立异,找出最优方法.

四、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

数学中的审美教育同文学艺术一样,具有潜在的思想教育功能.不过,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对缺乏数学素养的人来讲,特别是青少年受阅历、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像文学艺术那样轻易地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美学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发掘和精心提炼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它的核心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情感共鸣,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完美的世界观也能起积极作用.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握数学美的特征,掌握渗透美育的机会,就能发挥美育的功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