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阅读法实施《思品》新课标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83 浏览:20819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实现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对知识的了解、理解、应用、技能的形成,阅读能力的具备是物质基础.体验性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学生的感受、认同、反对、欣赏、热爱、树立、追求等心理行为的发起是与阅读水平成正比的.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思品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兴趣,激发动机,乐于阅读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思品课本没有小说、连环画那样具有很强的故事情节、轻松有趣的语言,部分学生认为思品课本的内容过于抽象,抓不住关键的知识点,案例、图片不能用较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清楚.从而产生畏惧、厌烦情绪,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缺乏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着力对学生的思品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首先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思品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感受思品学习不仅能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解除困惑,为前进导航.在此基础上利用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导言等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中安排适当的阅读时间,久而久之,就利于形成阅读习惯.


二、训练阅读思维,形成阅读习惯

习惯是形成能力的关键,为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进行训练,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阅读思维.只有培养出良好的阅读思维,才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学生在语文、英语的学习中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在培育思品课阅读能力的初期,应根据思品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

第一、展开合理想象.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要引导学生尽可能抓住教材中所提供的想象的契机进行想象.在学习“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时,要求学生针对教材中“煤矿爆炸”、“工伤概不负责”、“校园恶作剧”的三副图片展开感同身受的合理想象,想象出这些结局会导致的后果.这样教师远不需要去重申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和地位了.

第二、利用直观感悟.直观感悟即敏感性,是学生对案例进行快捷的反应,从而获得信息进而生成更多信息.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要学会刹那间的感知,运用自己的眼光迅速作出判断,提出建设性意见,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解读.在阅读“东岸羚羊”生命哲学故事时,让学生讲解东岸羚羊强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要求入手得出人生当自强的必要性.在此阶段过后,教师在讲解时就会得到学生主动的配合.在学生经常体验到阅读的成功,并经常体验到由于这种成功所带来的巨大的愉快,他就会形成一种很强的和很稳固的成就动机.这种成就动机,继而会转化成一种愉悦的阅读心理环境.

第三、引发联想.联想有相类联想、相似联想、反向联想、连锁联想和变形联想等.通过这些方式的联想可以将两种形象按照某种特定的关系组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把本不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使阅读内容在可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比.例如.拾金不昧是一种道德义务.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道德义务的履行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原属于道德义务范畴的内容被国家法律认可,则成为了法定义务.通过对两则案例的对比、体会,开展求同、求异思维的训练,明确两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阅读习惯的养成.为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必须加强阅读训练,方法如下:1、主动问答.学生带着由教师设计的问题阅读,以提高阅读的针对性,从而提高阅读实效.在阅读中找问题,通过阅读列出一系列的问题菜单.这些问题可以是对原由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等价转换、逆否转换、强弱转换等,这样可以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2、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品和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思品教材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诱因.阅读能力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需要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如果仅读而不思的阅读效果是没有任何实效的.只有一边阅读,一边联系地思考,才能弄清所读的内容.3、自主讨论.采用讨论法是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编设4-6人的探究学习小组,创建一个开放的思维发展空间.“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观点的提出,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课本中的问题:你对“知识改变命运”是如何理解的?谈谈自己身边学有所成的例子,分析教育对他们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展开讨论,然后交流,自评互评.4、读写结合.在复习阶段的阅读是为了记住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领会知识.在阅读时,从目录、章节中把社会的热点焦点与内容相互联系,能提高学生答题的全面性.阅读时,思维可以如同天马行空尽情思索,有新意的思想观点如果不及时形成文字会永远从你的脑袋中消失,边读边写,或是阅读后再写,写出心得体会、小论文等,或者把思维的花絮整理成作为开展研究的课题.这样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根据精细程度和阅读速度大致有:精读、略读、问题阅读、变速阅读等九种.根据时间上又有预读、复读等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侧面谈如何进行仔细阅读、理解和运用.

1、分析标题,精读概念.条目是标题的外在形态,是内容的载体.只有剖开“形”才能抓住标题的“眼”而后才能入“神”.思品学科中概念特别多,几乎贯穿全部的教学内容,而且又较为抽象,学生很难记忆、理解.但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双基”的掌握和对课文中心及论点观点的接受.在阅读思品概念时,主要抓住关 键 词,分清哪些是修饰词,哪些是表示范围的,哪些是揭示内涵和本质特征的,词组与词组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否定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剖析词义、理解词所表达的内容.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还要经常进行对比阅读.如国体与政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悟性,能在遇到一个新概念时较敏锐、准确地抓住关 键 词,较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的特征.

2.复述课文,抓住关键

阅读完课文后,要求学生能复述其中的主干内容.学生在听完教师的讲课后,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复读课文,并且交代复读后要复述主干内容.这样,学生阅读就有很明确的目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抽象、归纳、联想等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这种方式可以在多种课型性灵活的进行,以便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参与度得到更大的提高.

3、运用图式,强化记忆.阅读需要有思考伴随.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针对交际情况设计一些图式.图式法的运用,它能使具体的内容与抽象的内容拉近距离,有利于对某些思辨性的问题进行推理,有利于集中阅读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迅速而准确的记忆.

4、延伸空间,拓展视野.阅读课外的思品书籍,是拓宽深化思品课堂知识,保证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的思品书籍.通过课外读书活动,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或结合实际情况写思品小论文.使学生能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为一体.

思品课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成为一名“会学习”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