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09 浏览:142760

摘 要:现如今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华夏大地,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付诸实施,小学教育已逐步全面进入素质教育阶段.但由于我省人口众多,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村与城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农村小学教育依然是其中的软肋.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师素质偏低、小学办学条件差、家庭教育缺陷等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发展好农村小学教育.

关 键 词:吉林省农村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30

教育是国之根本,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青少年成长的质量,决定着我国的未来发展.地处东北的吉林省农村人口众多,在全省总人口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也直接影响着全省义务教育的发展.随着我省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在与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受到人们更多关注,同时农村教育水平普遍低下的发展现状就显得极不协调.因此,研究我省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进而为加强我省的农村小学教育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至关重要.

1吉林省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现状

1.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人心,当前更多农村家庭选择生育一个子女,农村人口出生率逐渐走低,小学人口在逐年减少.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为了方便照顾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促成孩子到当地居住和学习;加之各地政府逐渐放宽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的政策,于是更多的农村子女就流入务工当地就读.农民收入的提高也使得其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多,如果条件允许他们更愿意将子女送入教学质量更高的城镇小学.农村小学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校为了缩减开支也只能不断缩小规模,更有一些小规模的学校不得不停办或者同其它同样规模的学校合并.学校分布不合理,教学规模又逐渐萎缩,造成农村小学的生源越来越少,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1.2小学办学条件差,城乡差异明显

尽管近几年吉林省对小学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增大,但是,相对于城镇小学来说,农村小学的设施破烂不堪.各地基本都将重点放在城镇中心小学,而对边远农村小学过问甚少.长期的边缘化使农村的小学与城镇小学的硬件设施差距越来越大.在很多农村小学,仅仅几间教室,在其中存在着不少危房,缺少修缮,严重威胁着学生的安全.小学教学器材奇缺,显微镜、酒精灯等等其他最基本的实验室设备,还有很多地方都不具备.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图书室等功能性教室,很多地方都没有,学生体育活动用的操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缺失,对现代体育活动没有接触.这些教育基础设施的缺失和陈旧,严重制约了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很多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善教学却苦于没有设备、经费.

1.3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吉林省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其他省份有差距,农村现在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我省农村的老人基本上是小学文化程度,这里所谓的“照顾”也就是生活起居意义上的照顾,根本无力胜任“留守子女”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使得“留守子女”们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严重缺失,这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

2吉林省农村小学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2.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的解决建议

第一,政府应当把扶持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扶贫工程的重点,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引进教师资源,提升办学水准.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更全面的怎么写作.

第二,政府引导教育资源整合,撤并学生人数少的学校.合理布局学校位置,做到兼顾周边村落.有必要的地区可以选择建设学生宿舍.为边缘地区学生提供寄宿怎么写作.

第三,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好教育形象.

2.2“小学办学条件差,城乡差异明显”的解决建议

第一,政府应当均衡城乡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预算,稍微向农村小学倾斜.重点建设小学教舍等基础设施,添置教学设备,完善体育设施.

第二,学校应当积极寻求突破,寻求社会帮助,改善学校环境.学校支出透明化,让每一分钱花在位置上,发挥其最大作用.

2.3“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解决建议

第一,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当地政府和村委会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村邻里管护网,对留守家庭的儿童加强管护;家庭、学校及村委会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体制,能够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的困难,给予足够的帮助,从制度上建立起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机制,对他们的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第二,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

吉林省当下农村小学的教育情形不容乐观,而农村小学教育占据了整个吉林省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病.只有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农村教育出现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