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视阈下中国传统“和”文化的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683 浏览:71714

摘 要:“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魁宝.在艺术设计视阈下对中国传统“和”文化进行探讨,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树立“和谐的艺术设计”新理念.在艺术设计视阈下开展传统“和”文化研究,必须采用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增强艺术设计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关 键 词:艺术设计;“和”文化;民族特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入改革的号角.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推动我国艺术设计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和”文化.


1艺术设计视阈下研究中国传统“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艺术设计视阈下,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和”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研究中国传统“和”文化,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文化的丰富内涵.李瑞怀指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和’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1]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字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可见,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和”文化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现在,我们所讲的“和”文化,包含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和合等多种含义.中国传统“和”文化对世界各地也产生了广泛影响.20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2]可见,研究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从实践意义上讲,研究中国传统“和”文化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开创“和谐化艺术设计”的新局面.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和”文化讲求和谐、和睦、和气、和善、祥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和”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主张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谋求生态平衡;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和”文化主张协和万邦、和平共处.中国传统“和”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设计师之间的关系中,“和”文化要求设计师之间加强团结与合作;在设计师与受众的关系中,“和”文化要求设计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同受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在设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和”文化需求设计师设计出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的作品;在设计的主客体与环境的关系中,要求设计师及其设计品必须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协调.可见,研究中国传统“和”文化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的确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中国传统“和”文化研究的历史、演进和发展前景

(1)古代思想家对传统“和”文化的探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和”文化进行了深刻的阐释.秦汉以后,儒释道诸家对“和”文化有进一步的研究和阐发.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人和”;魏晋时期,统治者崇尚道家学说,主张以“道”为本,强调“天和”;隋唐时期,佛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强调“心和”.宋明时期,学者们兼收并蓄,把儒道佛各家学说融为一体,强调人和、天和、心和的有机统一.清代以后,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强调“和合”.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史,“和”文化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2)传统“和”文化研究在现代中国的演进.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随着西方各种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重挑战.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和”文化得到了新的诠释.把“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而“统一战线”正是中国传统“和”文化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传统“和”文化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新诠释.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主张:加强民族团结,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这些都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传统“和”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前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研究“和”文化已成为目前哲学、美学、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热门课题.在哲学领域,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阐述了“和”文化的深刻哲理和现代价值;在学领域,唐凯麟在《大思路》一书中,对“和善”观作了深刻的阐释;[3]在美学领域,黎玉冰的《和而不同的审美观》一文,从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世界的和谐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传统和谐社会观及其现代价值.如何把“和”文化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是一项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以“和”文化为主题的设计出现了不少,但把“和”文化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学术论文却很少.我们经过认真的研究与思考,形成了“和谐化艺术设计”的新理念.“和谐化艺术设计”新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境,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它应当成为21世纪我国艺术设计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3艺术设计视阈下开展“和”文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基本思路.从一个“和”字可以揭示出中国汉字的深厚文化底蕴.汉代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收集了古代汉字9353字,清代《康熙字典》收集汉字则达40000多字.中国汉字特色,使中国文字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和”字为切入点,阐释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和睦、和谐、和气、和平、和善、和合、中和等现代流行概念,都发源于一个“和”字.因此,研究传统“和”文化的基本思路应当是:以“和”字为切入点,首先,诠释“和”字的丰富含义;接着,阐述“和”文化的基本精神;然后论述中国传统“和”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重点阐述“和谐化设计”新理念.

(2)基本方法.在艺术设计背景下开展传统“和”文化研究,应当采取下列方法:首先,对“和”字进行历史探源,论述“和”字的历史演变;其次,对“和”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和而不同”“和为贵”以及和谐、中和、和善、和合等思想进行学理分析;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阐释“和”文化的现代价值.二是人文与艺术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对“和”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诠释,从不同的学科视角阐发以“和”字为代表的中国文字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历代以“和”文化为主题的艺术设计品的研究,阐释这些艺术作品所寓含的“和”文化精神.三是理论探讨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重点阐释“和谐化设计”新理念,为实现“和”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提供理论依据;然后,根据“和谐化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平面设计的实践,使设计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中华民族特色.参考文献:

[1]李瑞怀.学哲学,用哲学: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74.

[2]罗素(美).中国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6.

[3]唐凯麟.大思路[M].长沙:湖南出版社,2002:18.

[4]张立文.论和合学[J].学术月刊,1995(9).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