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学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的实践与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963 浏览:133073

摘 要:接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种种问题,为此作者在金融法学的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念,设计出“四步课堂教学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通过课堂交流、改进教具、引导课外阅读和接触学术前沿,四步课堂教学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关 键 词:课堂教学;多媒体;推荐书目;四步法

金融法学是一门高年级法学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一直以来,高年级专业选修课普遍呈现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选修率较低的状态.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参考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四步课堂教学法(简称四步法),获得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方法改革专项课题的立项.经过3年金融法课程的实践,该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部分学生在金融法学专业领域获得学界奖励之外,选修人数从一直以来的30多人直线上升为147人(当届学生人数为149人),获得超高选修率.

一、接受式金融法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采用的是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以定论的形式讲授教材,学生以听讲的方式学习课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进程快且容易施行,一直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手段.但对于大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以金融法学为例,笔者通过多年一线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1.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与课堂教学宗旨脱钩:大学的课堂教育应以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知识,提升思维能力为宗旨,从而使大学生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但当前多数大学生学习目的功利色彩较浓重,以考试取得学分作为学习任务,把课堂当做取得分数和学分的工具,而对于课程本身则没有太多兴趣.自从我校实行学分制之后,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所谓“大一大二混学分,大三大四忙实习”.开设在大三学期中的金融法学,在教改前选修率低下,课堂沉闷.学生基本只关心考试内容.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掌握的往往只限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内容的一部分,即只与考试有关的那一部分.

2.大学课堂的授课形式与时代、社会脱钩.接受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⑴由教师讲述理论为主,而不是以启发、诱导为主.⑵师生在课堂上缺乏实质性的交流:在这种授课形式下,教师很少、甚至不安排让学生发问的时间.长期采用这样的授课模式,会使教师对在课堂上只讲不导的状态习以为常,而学生也会对学而不思的状态形成依赖.在教改前金融法学课堂上,教师一旦采用不点名的提问方式,面对的往往是无人应答的场面.

这种只讲不导的教学模式和只学不思的学习模式,导致了大学毕业时这样的尴尬场景:一边是大学生感慨学不到东西,或学的东西没用;一边是招工单位抱怨高校向社会输送的是什么都不会的大学生.实际上在当前知识更新换代速度飞快的时代,如果学生只掌握了应试用的知识点,没有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那么在其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即面临掌握的理论已经过时,又或者理论与实际不能结合使用的境况.更使人深思的是:学生主动性人格的丢失,使得“大学生引领时代潮流”的风气,变为大学生落在时代之后的悲剧.

3.课堂之外的学习缺失.在课堂之外,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被动的学习状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们一般已习惯于做具有确切答案的作业,课后便不再进一步学习.人文社科类教师一般会在课程开始之时为学生列出推荐书目,这是教师指引学生课余学习的近乎唯一的手段.推荐书目中书籍的阅读就完全靠学生自觉.那么具体阅读情况如何,笔者曾连续对几届大三的学生做调查,请他们写出入大学以来阅读的全部书籍,结果发现学生列出的书单中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很少.

4.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没有在课堂中发挥应有的功效.如果要说当前大学课堂教育最大的改变,那就要算多媒体引入了课堂之中.现在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施,大多数老师已经选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学校花费大量资金取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笔者在对部分学生进行“对多媒体的看法”调查时听到了令人吃惊的意见:不少学生愿意选择教师不使用多媒体,回到板书时代.原因是:多媒体被认为只是板书的替代,只是老师将要板书的内容提早写入PPT,而教师照PPT宣科.学生认为这是效果最差的授课方式,由于PPT播放速度快,不能顾及学生的理解速度.加上使用PPT的教室光线黑暗,更容易打瞌睡.

存在以上问题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以上四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反思.

1.学生对课程知识兴趣的缺失

无论是在课堂上做不动脑筋的听众,还是课外不再进一步自学只满足应付考试的作业,都表明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本身缺乏兴趣.以至于大学生的学习还只是得知、记住的“learn”状态,而非努力钻研的“study”状态.而导致学生对学习无兴趣的原因,除与当前一部分学生的功利思想有关之外,还与学生受到的接受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关.接受式的课堂教学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完全沦为学习的客体而非主体,处于被灌输的境地.在学习自主性受到压抑的情况下,学习兴趣自然渐渐消失.

2.教师对学生本身关注不足

学生对课程知识缺乏兴趣与教师的认识有关.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的认识.通常教师更关注的是课程本身,也就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这样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知识本位”而非“学生本位”,过度的知识本位的课程只会让学生沦为知识的奴隶.当教师只注重作业的正确率与考试成绩而对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习以为常时,最终会导致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无兴趣,教师授课效果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时,才可能关注学生本身,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本身充满兴趣,才能产生自主研究的动力.而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深刻地认识事理,充分地掌握知识.三、四步法改革课堂的实践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以上四种不足现象,本次教改引入部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来改变传统接受式的课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即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采取有效手段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与应用.本次实践,采用4个步骤(四步法)革新课堂教学.

选择金融法学为实践课程,是因为金融法学属于高年级课程,高年级学生已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思维能力.此外,由于金融法与时代经济紧密相联,因此,它的理论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其学科特性也适合让学生自主探求知识.

1.用交流式授课方式落实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课堂交流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交流式授课首先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如果教师不能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化为课堂的指导者,那么课堂交流的本质将依然是原有的提问回答式.其次教师需要在课前通过各种调查手段,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与关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来设计讨论的问题.

本次教改实践参考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授课模式,在课程开始前或结束后设置一部分专门讨论时间,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讨论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讨论的问题由教师事先与学生商量确定,让学生提前一周准备.这样的交流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真正体现高校教学的前沿性与尖端性.同时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使得教学相长更好地落到实处.

2.改进教具,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教具,改变只有文字的课堂是使课程丰富多彩的必要手段.教师应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工具使用情况的反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来选择使用教具.

本次教改具体方案首先为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使用图片、影像等资料来说明或提示问题.由于图片和影像资料能更直观、形象地描述现象和事物,而多媒体教室使它们在短时间内得到展示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为直接在课堂中展示实物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到真实世界.实物材料比图片和影像资料更为直观,然而一般限于条件难以取得,需要教师长时间的收集、整理.比如,在说明恶性通胀问题时,于课堂上出示恶性通胀下的外国货币;阐述铸币贬值问题时,出示真实古代的钱币.当这些实物材料在课堂上一经展示,所需要解释的问题能被更快更好地理解.通过实践,发现学生直接接触实物材料的效果比通过教师口头讲述或者多媒体图片更好.

3.课堂指导课外,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与研究

大学学习的本质应是学生的自主研究.尤其是高年级课程,由于学生已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具备自主研究的能力.课外的大量时间是学生自我研究和开展自由交流的好时机.由于课外阅读相关书籍是大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的延伸体现,教师对此应加以重视.

本次教学改革采用“课堂推荐”法来改变以往教师推荐参考书的方式,即把列在黑板上的推荐书目变成课程的一部分.教师选择部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堂讲授到相关内容时,以课程内容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相关经典书籍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改革后,在后半学期,往往会接到学生主动发出的邀请,希望能安排课外时间开展读书交流.

课堂推荐之余,课后交流是必要的.通过与学生开展平等的交流,可以再一次发现学生阅读推荐书籍存在的困难.因为学术经典书籍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比如,由于经典名著的写作时间往往比较久远,写作的时代背景与当前不同,由此带来的隔阂常常造成学生们理解困难.又比如,有许多书籍因为翻译和表达的原因,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歧义.这些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一旦被解决,学生们可以重新恢复对阅读的热情.

4.带领学生接触学术前沿

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钻研能力,部分学生已能思考学术前沿问题.但教师常常因为授课时的限制,无法涉及前沿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次教改策略是分三步走:首先,在课程中加入介绍学术前沿所关注的问题,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或者鼓励学生探索感兴趣的话题,并引导其进一步深入思考.第二,鼓励学生在自我研究的基础上写作小论文,并加以批改.第三,部分学生对学术前沿问题思考较深入,教师在提出修改建议后,或是鼓励投稿,或是带领参加相关的学术年会,以各种形式使学生走向学术界.

通过三年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金融法学作为一门选修课,不仅取得良好的选修率,也让不少学生收获到发表与得奖的成绩.

结论

本次教改试点,除以上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之外,对现有的成绩评价方式也有一定的思考和改革.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不应只是书面的考试成绩,还应参考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创造力、鉴赏力、道德感等等.如缺少了这些内容,评价就不可能做到全面.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一般只是考试成绩,而考试内容往往是学科的基础知识.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把书本内容记住即是优秀.这样的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学生尤其是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次实践对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是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态度与能力,着重表扬和嘉奖思路活跃且对问题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因此,评价方式并不局限于考试或考查分数,论文或课堂讨论中答辩的质量,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的要求,不仅重视测量学生的知识,也重视测量学生的智能与品德;不仅重视总结性的评价,也重视形成性的评价.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