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492 浏览:106479

近年来,黑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关于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在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完善技术推广怎么写作模式、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和显著成效,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一)农技推广体系情况.

1.农技推广机构.黑龙江省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包括种植、农机、水产)总计2079个,其中:省级6个、市(地)级33个、县(市、区)级261个、乡(镇)级1779个.目前,全省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种植业)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实行县管或县乡共管的管理体制.

2.村级怎么写作站、农民技术员、农技示范户.全省80%县(市、区)建立了村级农业科技怎么写作站,每个怎么写作站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派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指导.同时,建立农民技术员制度,延伸怎么写作链条.围绕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主导产业,培育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民,作为村级农民技术员,参与怎么写作站工作.对村级技术员进行重点培训,使村级农民技术员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全省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农民科技示范10万人左右,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应用先进实用技术.

(二)人员构成情况.

1.人员数量.全省农技推广机构现有人数7778人,其中:种植业5694人、水产733人、农机1351人.

2.专业情况.全省推广机构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437人(种植业495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578人(种植业1225人),占21.2%;中级技术职称3327人(种植业2232人),占44.7%;初级技术职称1889人(种植业1149人),占25.4%;初级以下技术职称643人,占8.7%.

3.学历情况.全省推广机构现有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2519人,占32.4%;大专学历3590人,占46.2%;中专学历1383人,占17.8%;中专以下学历286人,占3.6%.

(三)经费来源.全省各级农技人员工资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2009年开始,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目前覆盖全省87个县(市、区),每年项目资金总计1.4亿元,基本解决了农技人员工作经费不足问题.2011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实施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为乡镇农技站建设业务用房,配备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三年间,对96个县市区的881个乡镇投资1.5亿元.

(四)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成绩.通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推广体制得到逐步理顺,机构设置趋于合理,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活力不断增强,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推广体系公共怎么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主要包括:明确了公益性职能,把过去经营性职能全部分离出去;重新设置了机构,保证了体系的完整性;理顺了管理体制,怎么写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核定了人员编制,保证了农技人员的专业性;建立了各项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新了推广模式,推行了“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协会+科技明白人”、农民田间学校生产全过程培训、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带动等怎么写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同时,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了公共怎么写作能力.

二、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主要模式

(一)推广机构常规模式.一是一乡一站.目前,全省75个县(市、区)独立设置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种植业),其中由县农业管理部门垂直管理的乡镇站占24%,县乡共管的占76%.二是区域设站.根据行政区划和农产品区域分布,跨乡镇组建区域怎么写作站,重点研究推广某类作物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区域中心站人、财、物权隶属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怎么写作区域的乡镇协管.三是政府购写科技怎么写作.2012年,全省在87个种植业县、50个畜牧县、25个渔业县和10个农机县组织实施了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项目资金1.4亿元,项目建立试验示范基地369个(种植业261个、渔业76个、农机32个),遴选发布主导品种287个,主推技术265项,推广五大粮食作物10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1.58亿亩.

(二)科技特派员.东北农业大学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了“春雨行动”、“夏管行动”、“秋收行动”及“冬训行动”,积极组织专家走出校园,深入到乡镇、村屯、企业、场区,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大集、农民科技节、科普之冬等活动,采取现场培训、技术指导、发放科普及致富书籍等形式,为农民送去科技知识,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目前,学校建立了以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研究生直接参与的科技怎么写作小分队,活跃在农村生产一线,是一支流动的科技专家怎么写作队伍.

(三)院(校)县共建.一是搭建扶贫开发平台,提供组织机制保障.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办农业专家大院、实施农业致富项目、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等扶贫措施,逐渐摸索出一个全新的农业扶贫开发模式,使农业标准化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民收入、农民科技素质显著提高.二是实施“四项规定动作”,打开科技扶贫开发突破口.通过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兴办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谋划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等“四项动作”,推进科技扶贫开发工作.逐步探索出了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依托、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以科技入户项目为途径、以农业信息传播和科技培训为手段,集“咨询怎么写作、集中展示、生产示范、项目带动、技术推广、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模式.

与此同时,开展院(校)市联建.东北农业大学先后与哈尔滨、大庆、伊春、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双鸭山、黑河等市开展合作共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农科教”、“产学研”、“特派员”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新模式.(四)院(校)村共建.近年来,农业科学院为了扩大合作共建的广度和深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院村共建,将科技扶贫目标定位在基层经济实体,以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为宗旨,以项目制包干管理为扶持手段,提倡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多样化,树立科技致富典型,以点带面,助推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五)专家大院.各科研院所与农业院校均设有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专家大院一般都设在县农技推广中心.每个专家大院配备了必要的设施,有独立的专家值班室、咨询培训场所,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演示系统,开通了农技“110”.省农科院专家和县里的农技人员混合编队,常年驻院怎么写作,轮流值班,全天候直接怎么写作农民.

三、目前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数量较少,怎么写作半径过大.全省现有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农技人员5000人,要怎么写作全省966万农村劳动力,即1名农技人员要指导怎么写作近2000个农民.加之黑龙江省地域辽阔,耕地面积大,每名农技人员要怎么写作4万亩耕地.另外,由于我国目前土地经营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很难保证技术人员到位率和技术到位率.

(二)专业人员少,指导能力差.农村税费改革后,全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下放到乡镇管理,致使人员知识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大量非农专业人员进入推广队伍.一些农技人员不如农民懂技术,更谈不上指导农民.一些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对先进农业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全、不准.虽然近几年开展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但整体素质提升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农民文化程度低,吸纳科技能力差.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以老年、妇女居多,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务农农民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9%,初中文化程度占54.5%,高中文化程度仅占3.4%.农村新生代劳动力绝大部分在结束学业后进城务工,务农农民难以操作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资金投入不足,条件建设滞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较差,多数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只能借用乡镇政府房屋;缺少下乡交通工具,影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培训条件和手段落后,影响培训效果.近年来,虽然国家投入了一些改善推广机构条件的建设资金,但资金量较小,省市县乡级推广机构条件得不到很大改善.同时,推广工作经费也存在不足.

(五)人员待遇不高,工作动力不足.长期工作于乡镇基层的农技人员工资收入低,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农技人员每月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非示范县由于没有项目经费,乡镇农技人员下乡拿不到绩效工资和各种补贴.基层农技人员由于长年从事技术推广工作,没有论文和成果奖励,晋升技术职称较难,20年到30年工龄还是中级技术职称以下的数量居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对创新农业科技推广的具体建议

(一)推进体系改革.国家和省下派督导组开展检查督导,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贯彻落实新农技推广法.对还没有改革的县(市、区),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步伐;对已改革的县(市、区),要不断深化改革,真正打造一支“农业用得上、农民信得过、农村离不开”的农技推广队伍.

(二)增加人员编制.目前,全省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农技人员仅有5000人,每个乡镇一般为2-3人,难以有效开展各项怎么写作.政府应适当增加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以满足农业生产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

(三)加大推广资金投入.在原有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可从新增财力中提取1%,设立农民科技培训、高新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并力争逐年增加,把农业科技怎么写作当作公共事业来办,把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的优先位置,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未来“谁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要将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内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按规定幅度逐年增长,将农技人员经费、基本运转经费等各项支出依法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给予保证.

(四)提高人员工资待遇.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全面落实国家对公益事业岗位工作人员待遇的相关规定,落实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推动地方有关部门保障县乡农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社会保险缴费、住房公积金等,调动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国家和省应出台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意见,保障农民技术人员工作经费,解决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由省级人劳和农业部门出台乡镇农技人员特设岗位计划,通过公开招聘选录涉农专业大学生,进入乡镇农技推广队伍,严把“入口关”,做到定编定人定岗定责,保证乡镇农技推广队伍专业化.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研会,黑龙江省农委科教处,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