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32 浏览:11344

摘 要:中职教育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是我国怎么写作"三农"建设,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从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方面阐述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和意义,然后介绍国内外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中职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中等职业教育以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为教育目的,旨在提升普通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提高农民整体生产技能、市场眼界、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目前,农业发展问题已经在社会上引起高度重视,包括教育部、发改委在内的9个部门更是以文件的形式对加快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利用中等职业教育平台搞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将对促进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民科学生产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及发展背景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并以此赚取生活来源和经济来源,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以专业化农业生产为职业,充分利用市场,积极参与市场活动,以实现个人及家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新型职业农民将一改过去生产能力低下,社会形象不佳的问题,在提高整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必将获得更多社会尊重,且能在该类群体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几年后的今天,国民经济取得较大发展,要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急需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因此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2011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意见》,以提高农民对科学文化的掌握水平,提高农村生产力.同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共同召开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推动落实文件内容.2012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深入农村经济改革.2013年福建省颁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给出了不少的政策优惠,其中就包括支持发展农业教育,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化农民.文件指出要继续落实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免学费制度,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地区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落后的问题.

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职业农民发展模式借鉴

在职业农民的发展模式上,国际上根据地理状况、人口密度、农业种植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可分为东亚模式、西欧模式和北美模式.其中东亚模式指的是人均耕地面积普遍较低,经营相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国家.这类国家中大多以政府调控为主,分层次分类型的对农民进行专业技能、文化理论、市场运作等方面的培训,代表国家以日本和韩国最为典型.

西欧国家则以家庭农场为经营单位,这类生产主体土地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工业化发展程度高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模式.同时西欧国家的农业生产收入也比较高,使得土地生产者有能力负担更高生产投入.因此,在西欧国家中,较好地实现了政府、学校、科研院所和农业培训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多层次教育模式,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其代表国家有英国、法国和德国等.


第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美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高,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经营,农民受教育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且农民的市场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很高,对农业发展十分有利.如今已经构建了以农学院为主导的农业科教体系,全面实现了教育、科研和农技推广的有机结合.

(二)国内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借鉴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农业长期受压制的局面迫切需要改变,工业反哺农业已经势在必行.因此,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面,国内部分地区也已经率先展开.其中淄博和淮北两地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淄博地区的主要做法有两个要点:一是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淄博市把各类培养机构进行了有机整合,实现以教育为指导,以企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在为农民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参与市场的机会和途径.二是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效果.在培养模式上,改变过去单纯的技术培训模式,实行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让培养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和权威性.而淮北市则通过择优认定培训基地、完善制度细化管理、统一编撰培养教材、政府实物补贴四种措施来促进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在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培养效果,促进农民生产技术和市场经营水平的提升.

三、中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探究

联合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是承担初等技能教育的主要平台,培训对象大多知识水平较低,培训内容上相对简单.因此,大多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师资和设备配置上与地方农科所、高等院校相比都相对较为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中职教育要进一步提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能力,满足时怎么发表展需求,就要主动与其他具有更强的机构进行合作,发挥中职教育的平台优势和其他机构的教育及资源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做好对农民的技术和理论培养工作.

组织编订实用的校本教材

现存的农业教材偏向于理论性,实践性相对较弱,并不十分适合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除了需要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教育,还需要新型农业发展观念、市场分析、市场参与、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因此,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内容需要每年更新,这就要求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做到贴近实际,全面促进农业生产朝着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三)主动与村镇和企业合作,帮助农民拓宽眼界

企业与农户之间合作经营,以商业带动农业是实现农业现怎么发表展的一条捷径.通过与企业和村镇合作,发挥企业和村委会的作用,实现产业化经营和规模经营.目前,我国农民与企业之间的直接合作非常少,中职教育在提供教育的同时也应当积极整合企业资源和农户资源,这样既能扩展教育内容,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又能促进企业与农户的交流合作,帮助农民开拓眼界,扩展产销渠道.

(四)加大对惠农培训的投入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将成为中职教育尤其是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因此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面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是教学物资方面都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培养能力.而且,由于农民普遍收入较低,不愿意在自身学习方面增加成本投入,所以中职教育应当通过政府财政投入,或者通过企业采取订单培养等措施,不仅需要采取免费培养的方法以减轻农民参与培训的成本支出,还可以通过对优秀学员进行生产资料等奖励,鼓励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中来,以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五)开发远程教育系统拓展培养手段

远程培训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等特点,符合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首先,要加大农业科技培训支持.福建省尤其是泉州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可以充分利用经济资源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针对农民群体的电视、广播、通讯以及互联网教育平台.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信息怎么写作和技术培训,让该地区农民随时都可以获取最新的各种农业信息,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经营能力.其次,利用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针对农民开展多种模式的教育培训,实现初、中、高三个教育层次相衔接的培养模式,构建一个层次分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推进农民职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再次,利用政府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政府平台建设远程咨询系统,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便携式投影仪、无线电通讯设备和互联网对农民进行远程培训,给农民提供生活教育和技术教育,帮助他们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提高整体素质.

四、结语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闲暇时间较多,但时间相对零散,比较适合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上更偏重实践,相对容易学习,且对理论基础要求较低.所以,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通过多种途径,在政府的政策扶植下,学校的努力培养下,农民积极参与学习并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如此多管齐下必然能够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农民收入和素质的提高,对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