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79 浏览:10858

摘 要:自2007年教育部批准首家高校设立商务英语专业以来,国内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快速发展.但专业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无法达成共识,导致国内各高校在课程体系差异较大.本文以财经类院校为研究对象,利用需求分析方法,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国内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 键 词:财经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历史已有50多年,但直到2007年教育部才批准设立了全国首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截至2014年全国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已有百余所,数百所高校在英语专业下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或商务英语课程.

从现有国内设立商务英语专业和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高校现状来看,主要包括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英语+商务”的模式,即以语言为主,商务类专业课程较少,这类高校以语言类专业和非财经类院校为主;另一种是“商务+英语”的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学校以财经类院校为主,这种模式偏重商务类专门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弱.不同的模式均是从各校学科资源和课程设置的特点出发,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具有普适性,难以在其它地区推广.[1]

本文使用需求分析的方法,对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满足专业建设、地区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属性

国内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呈多样化特征,其原因之一在于国内学者对商务英语的概念、学科属性等的认识不尽相同.王兴孙(1997)林添湖(2001,2004)等学者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应该按照“语言学――(英语)应用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的层次分级,将商务英语作为一级学科“语言学”下的一个四级学科.根据黑龙江大学课题组(2007)的研究,国内大多数学者也认为商务英语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学科.2007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清晰,国内学界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认识也逐渐统一,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是一个交叉型的应用学科.[2]

二、国内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析

按照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应用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学科相关知识和理论,了解国际商务活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要全面而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还要求学生要有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和国际民商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则等,并具备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的潜力.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3]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国内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方向的高校普遍将大学四年教育分为两个阶段,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主要进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三四年级则偏重英语、经贸专业知识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具体课程设置上,虽然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有一定的要求,但由于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全国指导性的商务英语教学大纲,并且各学校的学科资源、师资水平和生源质量差异较大,因此,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作者选取30所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具有学科代表性或区域影响力的高校,对其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大体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1)英语专业课程+商务英语(或外经贸英语)课程

(2)英语专业课程十商务英语课程十商务专业课程(中文授课)

(3)英语专业课程十商务英语课程十商务专业课程(英文授课)

第一种模式出现在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独立的本科专业以前,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这种模式偏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商务类课程配套不够,学生接触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较少,对商务知识了解不够系统.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但无法将英语技能与商务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国内大多数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已经或正在向第二种模式过渡.这种模式尽量将英语与商务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英语专业课程和商务英语课程为主体,补充一定量的商务专业课程.系统的商务专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但由于授课语言采用中文,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国际商务环境中英语技能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结果很可能是,由于课时量分配不合理,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不够强,商务类专业知识也不扎实.需要注意的是,“商务英语”植根于“英语”,商务专业课程只是整个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必要的补充,不能因为加入了商务课程,就忽视了英语技能的培养与训练.[4]

第三种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目前仅有一些条件较为成熟的院校采用.该模式下,学生在一二年级打下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后,进行相关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然后进入全英文商务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在英语语言知识向商务知识的学习过渡上有比较好的衔接,不仅没有丢掉“英语”的根本,而且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到商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了一定的商务特色.但这种模式对师资要求较高,教授商务英语或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一定的商务专业背景,因此仅有部分院校能够全部或部分地采用该模式.但我们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会有足够的师资和教学条件采用这种模式.

三、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1.问卷设计

本文采用ESP研究中常用的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目标用户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受访对象为天津财经大学外语系商务英语方向往届毕业生,以他们的亲身体验作为我们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参考.考虑到受访对象的时间成本和接受程度,我们只设计了八个问题,可以粗略划分为行业现状、企业需求,课程建议等三个大方面.行业现状包括两个问题:现在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中使用英语的频率.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知道我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有利于我们对商务专业课进行更好地设计.

企业需求包括两个问题:现有工作对英语水平的要求、现在工作中所需的最重要的两项英语技能.

课程建议包括四个问题:工作中所需的商务专业知识的来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侧重哪方面能力的培养、商务课程应该用那种语言讲授、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

2.问卷回收与分析

通过对132份回收的问卷,我们有以下主要发现:

对于工作性质的问题,我们发现外语系往年毕业的学生有47%现在从事的是金融投资或财务工作,与商务英语专业密切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行业有13人,约占10%.由此可见,贸易、金融、财务是我系商务英语方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其它几项包括:销售、政府机构、教育培训、旅游、人力资源、翻译等,另有一些未列入问卷的行业,如软件开发、会展、互联网、行政、创业等.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与英语专业最相关职业之一的翻译,并不是我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纯语言类就业机会较少,另一方面,我系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并不适合这方面的工作.[5]

对于英语的使用频率,我们发现59名受访者并不经常使用英语,占受访者总人数的45%,每天或经常使用英语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翻译、贸易物流、教育培训、旅游等行业.经常使用英语的73人所在的企业对英语都至少达到“能够看懂英文材料,工作中不需要翻译”,要求“能够流利地与外国人进行书面和口头交流”的有10人,分别来自翻译、旅游、贸易物流等几个行业,要求“能够使用英文进行书面交流”的有26人.另外,“听”“说”与“写”是受访者认为在工作中最重要的英语技能.可见大部分企业都更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而听、说、写在业务工作中往往发挥显性作用也是比较易于考察的.

在对“商务专业知识的来源”的回答中,118人认为主要来源于入职培训和工作积累,由此可见,现有课程体系中商务专业课的设置与教学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脱节现象,需要进行调整.

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侧重哪方面能力的培养”的选项进行排序的回答较为平均,27%的受访者认为英语知识与技能,33%的受访者认为应侧重商务知识与技能,3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侧重沟通能力的培养,8%的受访者认为人文素养很重要.由于多数企业对英语使用的要求并不高,因此选择“英语知识与技能”的人较“商务知识与技能”和“沟通能力”要少,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在课程设计和日常教学中,更应该注意跨学科知识传授和沟通技能的训练.

对于商务课程授课语言的选择上,我们发现大部分受访者都倾向于中英双语或全英文授课,即使现在工作中对英语使用并不多的受访者,也倾向这两种授课方式.

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的答案中,大部分人都提到了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的课程.这也将是我们今后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重点改革的两个方面.

四、财经类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的规定,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括四类:(1)英语知识与技能课程;(2)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3)跨文化交际课程;(4)人文素养课程.对照本目录的规定,结合此前所做的问卷分析,我们认为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1-2年级)和高年级阶段(3-4年级).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着重打好英语基础,培养学生商务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学习策略意识和良好的学风,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高年级阶段在继续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重点提高商务专业知识,按照不同的方向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设置既相互兼融,又各有侧重,保持4年教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第二,除英语类专业课程外,应设置一套大商务专业课程,包括: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口笔译、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会话等,在增加学生商务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技能.

第三,应结合本校的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和行业需要,开设特色鲜明的商务英语特色方向.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在商务英语专业下设立金融英语、财会英语和经贸英语方向,不同方向开设专业含量更高、突出各方向特色的课程,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

第四,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商务英语专业应设定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等.要求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英语各项技能,并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学分.[6]

总之,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在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同时,突出提高商务课程的专业含量.专业特色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语言技能、牢固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