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宏观经济学的初步认识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173 浏览:117030

作者简介:李宁志,(1984.11-),男,汉族,辽宁葫芦岛市人,2012级辽宁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学.

摘 要:宏观经济学探讨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主要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宏观经济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利于从整体角度把握社会发展状况,从经济学的层面分析社会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简单的阐述了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内容涉及到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经历、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等,在此基础上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失业现象.

关 键 词:宏观经济学;内容;发展;中国失业现象

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一、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通过研究整个国民经济各种总量的变化,来说明资源利用是如何得以优化的经济学理论.由于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就业总水平以及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之为就业理论、收入理论.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的,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纵观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宏观经济理论主要包括投资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周期理论、消费函数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等等.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经济政策效用等.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主要包括各派理论建立的不同的经济模型,主要用于经济理论的验证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总体说来,它的产生发展大约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凯恩斯之前,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领域,但是部分经济学家也开始涉足宏观经济问题,从经济整体角度来看待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宏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又被称之为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学派.第二阶段:形成阶段.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著名的凯恩斯革命是分不开的.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使古典宏观经济理论陷入了困境,美国失业率在不断上升,同时国民经济总产出在不断下跌,在这一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失业率和总产出不是常量,而是变量.于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积极探索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理论上分析了失业长期存在的原因,这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第三阶段:补充拓展阶段.凯恩斯革命之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起了宏观经济,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拓展.著名的IS―LM模型、消费投资与货币需求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菲利普斯曲线等都是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成果.从20世纪60年始,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M.Friedman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现代货币主义.现代货币主义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主张政府应实行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与此同时,银行应执行货币供给原则,保持货币存量的稳定增长.现代货币主义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经济学理论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架构.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有一定的联系的.首先,两者均采用了实证分析法,都属于实证经济学.其次,两者互为补充.宏观经济学是从宏观角度分析国民经济,微观经济学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国民经济,两者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化.最后,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2].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以家庭、厂商等单个经济单位为主要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整体角度分析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与特点.第二,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经济,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运用平均量或个量的总和来分析整体经济运行情况.第三,基本检测设不同.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基于完全理性、充分信息等基本检测设,检测设“看不见的手”能够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宏观经济学检测设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通过“看得见的手”调整市场机制的缺陷.第四,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理论,围绕这一中心理论还涉及到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具体包括开放经济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等.


四、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

(一)中国失业现象分析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失业理论,失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不同的失业类型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就业反向恶化是中国失业现象的一大特色.下面就中国失业现象作简要分析:第一,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主要是指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造成中国摩擦性失业现象严重的一大原因就是求职者缺乏就业信息,求职者自身条件与工作岗位难以匹配.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是:社会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强的高校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不少职员因各种原因而辞职失业;广大农民工盲目涌入城市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些都造成了摩擦性失业.第二,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主要是指劳动力供需不匹配造成的失业.中国结构性失业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求职者数量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造成有的地区拥有大量工作职位却无人求职,而有的地区则多人争抢同一职位,如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性造成东部地区人满为患,西部地区无人问津;二是求职者自身素质较低,专业性人才短缺,一方面大量求职者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苦于缺乏技术性人才.第三,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主要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2008年的经济危机造成中国失业人数增加就属于周期性失业.

(二)中国失业现象的应对措施

第一,多方位防止结构性失业.加强劳动力市场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打破地域界限,建立空岗报告制度,最大限度的披露空缺岗位,继续完善市、区、街就业体系,促进就业人员的流动,全面提升就业者的专业性素质等等都是防止结构性失业的重要措施.第二,提高就业怎么写作水平,防止摩擦性失业.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现阶段中国各大高校频频扩招,难免会造成人才质量的下降.为了防止结构性失业,必须完善高校教育体制,注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求职者的专业能力;加大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完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与职业指导,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第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应对周期性失业.为了应对周期性失业,可以增加政府开支、降低税率、增加货币供给量等.我国要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深化企业改革,确保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加强民生工作,解决消费不足问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行利率市场化等.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等[3].

五、结论

总而言之,宏观经济学是将整个经济活动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对经济系统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一国经济的总体趋势的一门经济学科.宏观经济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学理论的完善而不断发展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会真正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