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怎样渗透法制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84 浏览:130077

中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他们法律意识,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它的优势是法制教育其它途径无可比拟的.其一,具有地位优势.在目前客观存在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其二,具有数量优势.学科课程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它在学校教育中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在中小学各项教育中学科课程的数量在整个中小学学科课程中占据绝对优势,数量上的优势表明教育的广泛和深入,抓住了学科课程就是抓住了法制渗透的主线.但渗透时要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入爱国主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法制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知识穿插和糅合到课程的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吸收到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但又不能超越法律界限.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这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十八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犯罪学系心理学教研室李玫瑾教授也十分关注青少年法制教育问题.她说,学校的法制课程应该像语文、数学一样,列入到小学和中学的基础课程之中.这种法制教育不是讲法律条文,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与法、社会规则与法、自由与法、甚至幸福与法等讲起,让人在接受教育的早期就能认识法律与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找准“渗透点”.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例如,我在教学课文《我家门前的小河》后,学生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此时我引导学生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校门口的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全部被垃圾填塞,恶臭熏天.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

2.把握“渗透时机”

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自身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课堂.


4.掌握“渗透度”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法制素质也是其中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有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