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117 浏览:57697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标》在“读、写、说”方面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讲述复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训练的落实,是我们一直要思考的问题.

【关 键 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训练;寻找突破口

一、阅读教学,单一和滞后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老师不顾新课程的理念,片面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卷面成绩,阅读教学呈现出两个弊端:一、内容单一,只拘泥于书本和试卷的素材,为作而讲,为讲而作,学生本身学习紧张生活圈子狭窄,没有办法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积累素材,即使看到遇到新鲜素材,也无动于衷,不知把它当成教材来分析阅读.更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阅读名著.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它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如果没有大语文的理念,不知道扩大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渠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语文学习必将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二、方法滞后,很多教师在讲解课本和试卷的过程中,自己也不做分析和阅读,拿着标准答案给学生一对就了匆匆了事,不对素材进行综合分析,不深入挖掘它灵活自然的写作技巧,博大深厚的蕴涵,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发现,殊不知这些材料,就是学生写作可以借鉴的范本和运用的作文素材,把阅读和写作相互割裂.

二、写作教学,低效与无序的现状

在目前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作文现状仍然不容乐观:首先,在写作的内容(写什么)上,学生缺乏真实深刻的材料,无法对生活现实作出筛选、提炼、运用,只能或是编写一些虚检测、肤浅的故事,或是在文中人云亦云地谈论一些为人们所习见的常识和道理.这些由于材料匮乏而导致的作文低幼化、程式化、平庸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而这种倾向的盛行似乎更应该归咎于教师,因为学生囿于学习的紧张和生活的闭塞,不可能有广泛接触课外生活的时机.那么这就意味着,学生作文的不良倾向反映出来的实际上是我们写作教学的低效,如果语文教师不将这个问题解决,指望学生在自己的狭小范围内虚构出有生活质感的文章,真不啻于天方夜谭.它告诫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帮助学生积累材料,了解生活,关注热点、重视创新,训练思考.

其次,在作文的形式(怎么写)上,作文教学也无法可循.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由于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的课时安排、作文批改的周期和作文训练的程序安排都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语文教师很难有系统的作文训练.很多学校通常的方法都是借试作文的写作来检测学生的作文水平,并通过作文评讲来指导写作.但这种做法的局限是很明显的,学生的写作没有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范训练,不能够在内容上完成知识的积累和强化,不能通过作文写作来完成素材的吐故纳新,所以很多时候学生还是在自己有限的作文“宝库”里转圈,甚至是将屈指可数的作文素材随意拼贴剪接.评讲时的具体分析也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话题和材料,完全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救措施,不足以满足作文内容和材料千变万化的要求.

三、口语练习,贫乏和孤立的现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口语练习课几乎是一片空白,考试过程中遇到口语交际题,老师也是匆匆对一下标准答案,有些老师还对一些题型进行归类,总结一些答题技巧,这看似负责任,但题型千变万化,那些个技巧如何应付得了.在农村学校,学生的口语练习更是一片空白,学生胆子小,知识面狭窄,以至于让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他们要么人云亦云,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回答“好”或“不好”,“是”或“不是”,学生的口语水平贫乏,训练也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四、寻找突破口,课前讲说的实践和效果

我们尝试着采用课前讲说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口语能力,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里的课前讲说是师生基于一定的材料和内容进行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参与对话和讨论时,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方法、体验,它们的相互交流和碰撞又会为彼此提供新的视角,形成新的判断.

课前讲说是一种和语文课紧密结合的教学形式,它贯穿于每一堂语文课中,所以,应该形成具体的组织程序,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同时,它应该尽量避免摇摆性,减少偶然性因素,在不同的年级和班级都可以很方便地推广和采用.在平时的课前讲说中,笔者采用“四个一”方法即一周一个话题―天一个学生.采取这样的程序:学生依据话题自选材料――自行分析阅读――课前脱稿讲说――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打印成册――学生学习、体会.


课前讲说简单易行,操作性强.课前预备铃响后,以学生的学号为顺序,首先进行几分钟的讲话,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讲说的准备过程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一些作文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高作文的思辨能力.讲说的材料或话题每周一换,一般是教师在上周末提供给学生,在讲说之前,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包括怎样转述材料,从哪个角度挖掘材料内涵,如何从写作方法上借鉴,以及阅读分析材料引起自己对现实的思考,都要统统以口语的形式展示给老师和同学.课前讲说对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训练方式,提供了一个整合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契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提供了师生教学相长、和谐共进的途径;它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身心发展都纳入可操作的过程之中.

总之,课前讲练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它可以将阅读教学、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达到三者并驾齐驱、相互补充、互惠共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