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的与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15 浏览:15303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外贸技能型人才需求状况,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出发,分析研究并提出在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新形势下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路,详细阐述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和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外贸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师业务索质与教学质量,推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课教育教学改革.

关 键 词:中等职业教育;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改革;职业技能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从事涉外商务人员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直接指导对外贸易业务工作.该课程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从事进出口业务操作的能力.因此,加快《进出口贸易实务》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专业课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背景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外贸企业将更直接地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对于具有外贸业务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


(一)企业对具备外贸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加

近年来,由于本科院校培养的外贸人才大多流向了大城市的国企、外资企业及合资企业的高薪岗位,对于中小城市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具备从事报关、跟单等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外贸行业迅速发展.调查有关统计结果显示:众多企业急需大量既懂得对外贸易知识,又熟悉业务的初、中级专业人才.

(二)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伴随着外贸领域的不断拓宽,外贸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市场调查发现,79%的民营企业更愿意接受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层次的从业人员来从事业务员、跟单员等工作.这正是中职校所需要培养的具备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三)企业对外贸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

随着对外经济活动的深入,企业对外贸易人员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和操作业务要求不断提高:一方面,外贸企业最看重的不是学生学历,而是必需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实际工作问题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就业导向观念,并据此改革教学内容,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具备外贸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二、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教育应突出应用性、技能性.《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学科,包括进出口商品交易条款的商订和贸易合同的签订、履行的流程.培养目标应该从“理论知识”转向“职业技能”,即通过该课程的学校培养一批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的初中级外贸实用性技能型人才,适应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及怎么写作工作中的基本需要.

(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中注重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中偏重讲解性教学,缺乏学生的直接参与和动手练习,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这种只管教不管用的模式,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违背了现代教学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造成所学知识严重脱离职业岗位的技能需要.缺乏实训、实习基地及各种条件限制,多数学生未能获得应有的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不足.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仍然采用的是呆板、固化的考试测评,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考试少;一次考试定结论多、数次考试综合评价少.这种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主要有:考试目的定位不当;考试内容片面、教材化;考试方式单调;考试重结果而轻过程.

(四)师资队伍薄弱

部分国际商务专业教师或长时间从事理论教学,没有接触实际外贸工作的机会,或是刚刚从大学毕业,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不少,但综合实践能力较弱,本身就是重理论教学模式的产物.因此,实践经验丰富、高质量的专业师资极其缺乏,教师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教学要求.

三、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了改变上述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也为了适应和满足我国对专业技能型外贸人才的更高要求,培养掌握相应岗位基本技能和适应岗位专业素质的应用型外贸人才,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开展如下思考与探讨: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职业教育怎么写作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要构建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职业教育怎么写作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标准进行职业教育的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估.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发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仍有相当差距,中职院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供需脱节.这直接反映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体制对市场需求、对职教大众化带来就业大众化趋势的严重不适应.相当一部分中职院校尽管想办好中职教育,但在具体工作上却存在着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急需,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就业信息通道不畅等诸多问题.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正是督促中职院校切实转变观念,走向市场,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把提高办学质量放在首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突出其鲜明的应用性特色,增强社会认可度.(三)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修订教学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应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能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为此要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计划,培养符合一线岗位要求的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

按照“工作要求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原则,在教学中应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使学生对进出口贸易的具体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并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四)打造“双师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应从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入手,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利用多种形式使教师轮流到外贸企业实习,接触实践提高操作水平.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努力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丰富其实践经验.

(五)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中等职教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使自己的毕业生成为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推行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接轨的产教结合模式,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本身及能满足用人企业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教育要坚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原则.近几年来,部分中职学校通过校企密切合作,专门成立了各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根据企业对所需人才知识和实际技能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技能培训措施,大大地改变了过去教学计划制定脱离实际需要的盲目性,有力的推动了中职学校教育改革深入进行.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应确立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教学的加强,让学生比较深入地掌握和熟悉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工作环节、流程与管理等实践知识,并获得岗位技能的训练,满足企业对外贸业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政府相关职教优惠政策的支持和外部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的前提下,《进出口贸易实务》的教学将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培养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凸现职教本色.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