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分型与治疗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776 浏览:56820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提出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中主要采用推拿点穴、摇头摇肩正骨法,旋转板提法、扶肩侧板法等多种手法结合,在患者顺肌肉纤维走向剥离、推按手法,以复原组织结构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关 键 词 :颈椎病非手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90-02

1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

颈椎病是软伤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脊椎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有逐渐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颈椎病在临床上又称颈椎综合症,是指颈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韧带、肌肉、筋膜等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改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组织受压迫、刺激、失稳等损害所发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多见于颈部损伤,慢性积累性劳损,尤其是工作和日常行为中,特定的不良体位姿势和疲劳,如低头写字、编织毛衣、缝纫、会计、教师、电脑操作员、牙医等职业均易患此疾病,还有风寒湿的工作环境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中医属“骨痹”、“慢性劳损”范畴,由于肝肾不足,感受风寒湿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隔,引起颈椎间盘慢性萎缩,椎间隙变窄,椎间孔也变小,椎体骨质增生引起颈椎体强直变形,导致神经组织受压、摩擦、粘连、缺血,从而形成本病.笔者近年来逐渐探索总结,以推拿点穴、正骨等手法综合治疗,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在治疗时,根据其症状体症,病因病史,年龄体制等因素,辨证施治.在一般情况下,根据解剖部位,颈椎病可分为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骨关节型及综合型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是比较复杂的,按分类的不同可有多种临床症状.

1.1软组织型:主要是颈部软组织受损害,颈部肌肉、筋膜损伤,韧带扭伤,小关节囊撕裂,姿态性劳损及神经根刺激所引起的肌肉痉挛等.

1.2神经根型:起主要表现是颈部及枕部头痛,颈肩部疼痛、麻木及沉重感并向手臂手指放射,活动受限,有时在活动时及饭后腹压增加时其症状有所加重,颈部肌肉紧张,常伴有颈部劳损,颈部后伸时反应为阳性,并常伴有皮肤感觉障碍和手臂麻木.

1.3脊髓型:其主要表现为疼痛不明显,但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和肢体麻木,僵硬无力,此现象多从下肢先发病,逐渐向上延伸,走路呈不稳定步态,感觉如踩海绵样,有时有痉挛性瘫痪或有头痛头昏,大小便异常,病理反射呈阳性,此类型常由颈椎体增生,骨嵴凸起压迫脊髓,或因颈椎间盘突出,向部压脊髓而引起.

1.4椎动脉型:颈椎体退行性变后,由于颈长度缩短,动脉硬化收缩力减弱,使推动脉相对变长,使其在颈后仰等体位下,容易受曲或受临近骨赘压迫,累及脑供血不足或一过性颅脑缺血引起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眼花、耳鸣、有时会有复视、记忆力减退或神经衰弱症状,有时出现运动感觉障碍,出现定向性规律性症状,偶有发生猝倒,但神志清醒.

1.5交感神经型:常与其他类型混合相伴存在,主要症状为偏头疼、游走性头痛、头昏、视物模糊、睁眼无力,有时伴有听力改变、心悸、心律失常、半身酸麻感、肢体发凉或灼热感、指(趾)端痛、出汗异常等,有些患者还表现为心动过缓、血压偏低、嗳气及胃肠蠕动增加等,往往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

1.6骨关节型:主要表现为颈痛,活动障碍,颈肌痉挛等,尤其对某一侧方向或某一角度活动受限特别明显,类似“落枕”的症状,且呈反复性进行性发生,同时伴有颈椎关节功能紊乱.

1.7混合型:由于颈部软组织发生病变,对骨关节失去保护作用,影响骨关节平衡,使之不断受到创伤或劳损性损害,有时甚至使功能性失调变成结构性变化,同时骨关节的病变也会反过来影响肌肉功能.因此软组织型颈椎病与骨关节型颈椎病,既能在特定时间内独立成病,又能相互影响而相继发生症状,而骨关节型颈椎病一旦成立又可加速颈椎病变的发展,与其他类型颈椎病合并发生,由于颈椎骨关节增生性改变,骨赘或钙化性椎间盘压迫可伴有脊髓型颈椎病发生,钩椎关节增生,后关节突肥厚,后侧方骨赘可伴有神经根型或椎动脉型颈椎病,关节前缘增生严重时,可压迫食道,患者常有咽喉异物感或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被误诊喉炎.总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是起病缓慢.颈部持续性疼痛,转侧不利挚引上肢,麻木酸胀.有时感觉减退,劳累后加剧,有时候在颈椎局部可以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而颈部神经、血管、脊髓、交感神经受压的一系列复杂症状反而明显,如头晕、目眩、心悸、胸闷、五心烦热、自汗、烦躁、手指麻木、失眠、健忘等症状,所以患者往往寻求内科医生诊治,因此常被误诊为内耳眩晕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小中风等.

2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是一种容易复发的退行性疾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手法治疗,均能达到良好效果.

2.1推拿点穴手法:正骨推拿法是针对颈椎关节功能紊乱的主要治法,一般情况下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侧部,以一手拇指肚和中指肚同时按患者风池穴半分钟,然后从风池穴起至颈根部用拇指肚、食脂、中脂肚对称用力拿捏颈椎柱旁开1.5寸的软组织自上而下操作3-5分钟,再在两侧肩胛上分别用掐、捏、揉、切等手法施治2-3分钟,以松驰颈肩部软组织,点揉风池、风府、大椎、天柱、大抒、天宗、缺盆、肩中俞、肩外俞等穴,用左手扶持患者头部,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小指分别扶按患者左侧曲差、头维、临泣、本神四穴,右手中指及无名指点按患者右侧风池穴、完骨穴,双手合力揉按,再换手重复患者另一侧穴位.然后再根据颈椎病类型随症加减点按穴位,如神经根型颈椎病,以拿法于患侧上肢自上而下3-5遍,加曲池、手三里、少海、养老、外关、合谷等穴.脊髓型颈椎病有行动障碍者加曲池、手三里、肩井、翳风、合谷、极泉等穴,再令患者取俯卧位,沿脊柱两侧膀胱经及双侧臀部,股后部,小腿后侧用滚法和掌根按揉法操作,再做踝关节背伸,再令患者仰卧,操作患者腿部,以右腿为例,医者立于患者右侧,左手扶持患者右腿膝盖部,右手持脚踝部,双手同时旋转摇动,使患者右腿以股骨大转子和膝关节为轴同时做圆周运动,再重复另一侧,椎动脉型颈椎病加用一指禅推法,施治于颈椎两侧的软组织,操作时上下往复移动速度稍慢些,颈肩部力度稍大些,如此循环约5分钟,对有眩晕耳鸣者,加太阳、攒竹、听宫、耳门、百会等穴,对有恶心、呕吐者加内关、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加前额部双侧太阳、攒竹、四白、晴明、百会、心俞、膈俞、率谷、颅息、角孙等穴. 2.2正骨推拿法:此方法是治疗颈椎病的重点,尤其对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骨关节型综合型等有轻巧、无痛、安全的特点,分卧位和坐位两种姿势,采用伤科正骨与推拿相结合的方法,卧位时有摇头正骨法、摇肩正骨法、坐位时有旋转提扳法、扶肩侧扳法等,操作时均需先行放松法,在正骨过程中,要时刻采用内家拳法中的“听劲”功夫,待患者完全放松时做手法动作,以增加安全性.避免造成医源性损伤.

2.3摇头正骨法:令患者仰卧位,医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其枕部,使其头部上抑,侧转缓慢摇动,将头转到较大幅度时,利用内家拳法中的“听劲”功夫,稍加有限度的闪颤力,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般先向健侧,后侧患侧,此法适用于枕环枢关节错位,对于C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可用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的下方作支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为圆心,将头转动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的手稍用闪颤力,与支点的拇指配合,使关节复位.C2―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时需患者侧卧屈头,一手托其头,另一手定点于患者关节处,将头抬起进行摇头扶正.

2.4摇肩正骨法:适合于第6颈椎至第2胸椎间旋转式关节错位,令患者侧卧,医者站其后,用一手扶其肩部为动点,向前推或向后拉,往复摇动,待患者无抗拒力时稍加闪颤力,使关节在运动中复位.

2.5旋转提扳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后侧,两手掌侧小鱼际肌部紧贴于颈部两侧,然后双手交替着力,使头部向左,向右作侧屈运动,反复做7-8次,然后用力使头部向左右两侧各旋转30-40度,重复7-8次,并在患者放松时稍加闪颤力,此时可听到弹响声,但不可追求此弹响声,以防发生医源性损伤.

2.6扶肩侧扳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后侧,左手按左肩,右手扶左侧耳上部,轻摇头部偏于右侧,待患者完全放松时用闪颤力向右侧上部拔伸侧扳,此时可听到弹响声,但不可追求此声响,以防意外,再反向重复操作每侧一次.

3结论

治疗前后的X光片进行对照,一般患者的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等影象均有显著变化.采用综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经过近年来不断探索总结,临床应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疗效.由于对患者的情况辩证施治,操作角度均在患者生理运动范围之内,且又运用内家拳法中的“听劲”功夫在患者没有自我保护性对抗的放松状态下施用手法,有较强的安全性,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且从未发生过医源性损伤,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