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精神病健康教育护理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873 浏览:81087

【摘 要】目的改进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措施,提高精神健康教育质量,确保精神患者在心理及社交方面的正常认知,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方法对我院32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健康教育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9例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均取得了有效的效果,其心理健康及社交认知等方面较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措施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关 键 词】精神病;健康教育;护理探讨

1基本资料

本文收集了我院近段时间的32例精神病患者临床健康教育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62岁,病程从数月到数年不等.文化程度在高中及其以上的有21例,初中文化程度的有7例,其余4例患者的受教育文化程度在小学及其以下.


2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2.1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

2.1.1自卑精神病患者一般都能察觉到自身病情的特殊性,而产生一种自卑感.尤其是一些病情复发次数较多的患者,不仅内心极为疲惫,其自卑感也更加严重,外在表现通常为孤僻、不愿和其他人交往,更有甚者会做出轻生的行为.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安慰与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对生活怀有积极的心理态度.首先要建立起与其家属和单位的沟通,使患者周围的人群能够正确认识患者病情,并使他们能够理解患者,为患者的康复与重新融入社会生活提供帮助.其次是加大公益宣传,使整个社会都能够以一种道德的眼光来看待精神病患者,使社会大众能够对精神病患者给予更多的宽容和关怀,以减少消除的自卑感.

2.1.2烦恼有的精神病患者会认为自身疾病的治愈几率极低,可能自己一生都会受到精神病的困扰,而产生过度的烦恼与焦躁.还有的患者因为自身家庭为他们进行疾病治疗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阻碍了家人的正常生活,而烦恼不堪.尤其是患者步入康复期,其认知清晰,他们的烦恼情绪也就会更加的严重.所以,在医护过程中,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所顾虑和烦恼的事情,并一一开导,告诉他们能够步入康复期说明他们的病情已无大碍,以后可以正常地融入社会生活,能够独立,能够去报答自己的家人,总之应该往前看,如果只是一味的烦恼是解决不了任何事情的,反而可能会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那么家人的付出就失去了意义.

2.1.3恐惧精神患者会怀有恐惧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担心自身病情难以痊愈,同时又担心长期服用药物又会对自身的一些脑部生理功能造成影响,会使他们难以胜任看似简单的社会工作与家庭生活.针对前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医护人员应当帮助他们进行病情分析,使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病情,并找出以往导致病情发作的根源所在,使他们能够总结教训,在医嘱的指导下,进行定期用药、治疗,还要教导他们强化自身素质,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医护配合中来,以最合理的方式来处理生活当中的事物.对于后者,应当告知他们如果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用药,不会对他们的脑部智力造成额外的损害.

2.2社交方面的健康教育

2.2.1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要多鼓励患者,使他们能够相信自己,让他们知道自己有能力去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可以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与娱乐,比如打球、下棋等等,还要引导患者进行生活能力锻炼,比如折叠衣物、床铺,打扫卫生等等,也可以让他们去主动帮助一些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这样便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同时又锻炼了基本生活能力.

2.2.2加强对患者社交意义与能力的教育要使患者能够正常、顺利地融入社交生活中,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其意义的所在,还要进行社交能力教育,这才能使他们在将来的社交生活中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问题,这对巩固患者疗效、提高患者社交质量有重要的作用意义.

2.2.3对患者周围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精神病患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要使他们融入社会,所以加大对患者周围人群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部分患者家属在患者出院后,仍然认为他们是“精神病”,就始终将他们至于一种安全范围内.不让他们做任何事,也不让他们接触其他家庭以外的人,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行为.加大对患者周围人群的健康教育就是要让他们在患者出院后,将患者完全看做的“正常人”,让他们自行料理自身生活,并从事相应的劳动,比如煮饭、打扫卫生等等.还要将他们带入人群中,去进行社交活动实践,比如和亲戚、朋友等一块聊天、下棋、看电视等等.

3结果

通过文本所采取的健康教育护理措施,32例精神病患者中有29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较普通的护理措施相比,这29例患者在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心理健康以及社交认知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越性.

4讨论

精神病与其它疾病的区别较大,其复发率非常高,而且很容易致残,对患者的心理伤害更是很难估量的.该病的病程通常较长,而且会带给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也较重,这不仅会使患者自身受到病痛的折磨与影响,也会使其家属的日常生活受到牵连.而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改良自身生活行为方式,防止疾病复发或是其他不愿见到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