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材《很好——初级汉语口语3、4》对外汉语初级三的文化教学法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188 浏览:76434

作者简介:屠晶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很重要,同样文化教学也不能忽视,在论述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文化教学方法的文章中,作者几乎都把学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我觉得这样划分比较笼统,因为初级还可以分为零基础的,有一定基础的和水平接近中级的学生,因此针对初级的不同阶段其文化教学的方法也不一样,正好我这学期在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实习,所教班级为初级三,即即将跨入中级的学生,所用的教材是《很好——初级汉语口语3、4》,所以我结合我所看的理论书籍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阐释对外汉语初级三的文化教学法.

关 键 词:对外汉语;初级三;文化教学法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是不能分割的.同样,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关系也十分密切,那么在初级三阶段应不应该进行文化教学呢?有的人认为初级阶段不应该进行文化教学,因为初级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少,汉语水平有限,没有必要进行文化讲解,但我认为初级三的学生即将跨入中级,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所以应当进行适当的文化教学.

那么我们又应当怎样进行初级三的文化教学呢?有的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以文化为纲,一切围绕文化进行教学;有的人觉得文化教学应该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穿插其中.恰好这学期我在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实习,所教的班级为初一和初三(海外将学生分成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有三个阶段,如初级分为:初一、初二、初三)共三个班,我所从事的是初级的口语和听力教学(口语教学所用的教材初一是《阶梯汉语》、初三是《很好——初级汉语口语3、4》).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阅读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书籍,在阅读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周思源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中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相关文章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有些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不谋而合,但有些观点,特别是引用的例句我不太赞同,本书中很多例子都比较陈旧,比如有的例子是从老舍的《正红旗下》中找的、也有像“红卫兵”“造反派”等词,这样的例子和实际交际完全脱节,后来我发现这本书是1997年出版的,离现在已经过去16年了,所以很多内容都比较陈旧,但很多观点还是值得借鉴的.因此此篇论文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自己所阅读的相关书籍,阐释如何进行对外汉语初级三的文化教学.


一、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是不能分割的.同样,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也不能分割,要有机结合.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最主要的还是语言教学,文化只是一个辅助,如果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讲文化,就会喧宾夺主,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但如果只教汉语本体知识,这样就和实际的交际脱节,使学生在日常的交际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所以二者要有机结合.同时针对初级三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汉语水平有限,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中国文化课,我们完全可以将文化内容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中去.现在以我初级三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很好——初级汉语口语3》的第34课《第三位好老师》中写到“今天上课马兰、姜智贤、唐老师都生病了,所以马克当起了老师.”于是在讲到三个人因为生病而精神不好的时候,我就顺便跟他们讲了中国的一句谚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告诉他们这句话的意思,但我不会单独讲“革命”这个词,因为初级三的学生,汉语水平有限,即便跟他们讲了,他们也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词,所以我直接对这句话进行讲解.但仅仅告诉他们意思还不够,还要告诉他们用法:当你关心生病的朋友,叫他注意身体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句话,这样对方会感觉到很温暖.这样就很自然地将文化内容融会到了课文中.

《很好——初级汉语口语4》的第38课《一举两得》,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上海和杭州既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又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值得一去.”这里出现了杭州,恰好我们班有同学去过杭州,我就叫她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杭州,同时我向学生介绍苏州,并且向学生展示西湖和苏州的照片,然后问学生“杭州和苏州美不美?”“想不想去?”之类的问题,接着就告诉学生“中国有句话(不能说有句谚语,因为初级班的学生不懂什么叫谚语)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是说在中国,大家认为苏州和杭州很漂亮,值得一去.”告诉他们意思的同时也告诉他们这句话的用法.这样他们在很轻松很自然的情况下既学到了一句谚语,也对苏州和杭州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这种“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的方法优点在于:语言和文化不会脱节,而且文化部分自然引人,不会占用很多时间,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很轻松的状态下学到文化知识.

所以,针对初级三的学生,跟他们讲授中国文化,一方面不能像教初一的学生那样讲解一些很简单的见面用语,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另一方面又不能讲解专业的文化知识,比如中国的历史、古代礼俗等,而应该利用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很自然地将文化内容融入到课文中去.

二、将汉语中的某些文化现象和留学生的母语文化进行适当对比

在初级三的课堂教学中,当我们讲到某些汉文化时,我们可以问一下学生在他们国家有没有这种现象,或者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本班学生的国籍,查一下资料,适当进行文化对比.但我认为,因为是初级三,而且是联合国班,所以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专门讲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但有些文化如果不进行对比,就有可能出现交际误会和冲突,像这种情况,文化差异的对比就是有必要的.现在以我初级三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很好——初级汉语口语3》的第35课《口香糖》写到“一个老板本来还高高兴兴的,没想到突然就向秘书发火,同时马克说他的的女朋友也是这样,一会高兴一会生气.”我就引导学生,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他们的心情变化快吗?”“那你们觉得小孩子是不是也是一会笑一会哭了?”“在中国,六月的天变化很快,一会下雨一会出太阳”等问题,然后告诉他们“中国有句话说‘孩子的脸,六月天’,就是用来说一个人的心情像六月的天气一样变化很快.”,这时我们班的一个丹麦同学说“在丹麦也有这样的说法,用天气来说一个人的心情”,于是这句谚语她很快就学会了.我想这应该就是文化背景的正迁移吧.所以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我都会更加用心将我的学生的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对比,以便他们更快地掌握中国的文化.《很好——初级汉语口语3》的第32课《六六大顺》,课文中提到中国人喜欢六和八,我告诉他们在中国“666,就是顺顺顺;888就是发发发”讲到这里下面就有学生在笑,一个澳大利亚的同学告诉我“666在他们国家是不好的意思,是鬼的生日,所以他们不用这三个数字.”同时,一个美国同学和一个丹麦同学说在他们国家也是这样.这样反差很大的对比,使他们很快就记住了“在中国,666所表示的意思与自己国家的意思不一样,而且恰恰相反,表示顺利,是好的方面.”这样使得他们日后在和中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不至于不理解中国人对6的喜爱,同时也不至于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还有一次在讲“送礼物”这个话题时,韩国学生告诉我,在韩国,他们去朋友家做客一般都送生活用品,最常见的是送手纸.我当时很吃惊,因为这和中国差别很大.我告诉他们“中国人去朋友家,送的礼物一般都比较贵重,比如:钱、画、酒等等,这是因为中国人爱面子.”,我觉得这个差异是有必要告诉他们的,设想一下,如果韩国人不懂中国的送礼文化,去中国朋友家做客,用手纸作为礼物,想必中国人会觉得这个韩国人很小气,进而会认为整个韩国的人都很小气,这样误会和偏见也就产生了.殊不知,这就是因为文化上的差异而引起的.

这种“将汉语中的某些文化现象和留学生的母语文化进行适当对比”的方法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避免因为两国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会和冲突,并且当出现文化背景正迁移时,会有助于学生很快掌握相关文化现象.

所以在进行初级三的课堂教学时,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文化对比.

三、在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之外适当补充一些能够与当代现象契合的文化知识

国家在开放,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交融也越来越密切,这使得语言和文化也在相应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年轻人身上所反映的习俗文化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但教材上的文化点如果不及时更新,或许就会过时,如果学生学到的是过时的文化,那在实际的交际中势必会发生一些误会,所以跟学生讲解文化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以我初级三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很好——初级汉语口语3》的第30课《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课文中出现了“阿姨”这个词,是一个小学生称呼一个大学生,课文的注释是这样解释的“课文中两个孩子叫马兰‘阿姨’,而不是‘姐姐’,是将她的辈分提高,这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尊重.”其实一个小孩子称呼一个二十多岁的女性为“阿姨”在过去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设想现实生活中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叫你阿姨,你会高兴吗?显然不会.现代社会许多年轻女性是很不喜欢别人把自己的年龄叫老,都希望别人把自己叫年轻,所以我们在称呼女人时,宁愿称呼“姐姐”也不要叫“阿姨”,这种已经变化了的现象是有必要需要告诉学生的,这样他们在实际的交际中才能更顺畅.

这仅仅是教材中出现的一个称呼演变的文化现象,我觉得仅仅跟他们讲这一个称呼演变是不够的,所以我适当地增加了另外一个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增加多了,一则会暂用课堂时间,造成喧宾夺主;二则多了,学生记不住也没有用.

于是我展开讲解了“小姐”这个词,因为在很多教材中都提到了这个词,比如有本教材中是这样写的:关于问路“小姐,请问去动物园怎么走?”当时我觉得“小姐”这个词用的不对,“小姐”这一称谓近年来意义发生了变化,由一种尊敬的社交称谓变成了让人厌恶的称谓.现在,年轻女性一般忌讳别人称自己为“小姐”.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外国人向一个年轻女性问路,一上来就说“小姐等”年轻女性肯定不高兴,有可能就不会理你,这个外国人有可能会觉得中国人太不懂礼貌了,不热情,误会也就这样产生了.

这种“在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之外适当补充一些能够与当代现象契合的文化知识”的方法优点在于:跟当代社会现象契合,与时俱进,使得交际更加顺畅.

所以,老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老师要不断学习,善于发现社会现象.上课时,遇到某些社会文化现象与教材相冲突,要告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这样才能减少交际冲突.

四、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初级三应不应该进行文化教学,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怎样教学,我认为应该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将汉语中的某些文化现象和留学生的母语文化进行适当对比”和“在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之外适当补充一些能够与当代现象契合的文化知识”这三方面进行文化教学,当然这三方面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同时进行,这就要从教材的编写、老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情况等来考虑.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如果做好了这三方面,初级三的文化教学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