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亚历山大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4 浏览:11811

“7月26号”大道

革命和婚礼的相遇

原本就从朋友那里耳闻过,说亚历山大可玩又有趣的地界不少,在去往亚历山大的途中,我专程取地图来做过一番调查:算是印证差不多所有老港的城市发展形态学,亚历山大市区的形状,也是沿着海岸线蔓延复杂有序的街道网格,仿佛一柄红海勇士惯用的弯刀.亚历山大城南,从亚历山大图书馆开始,经酒吧街,到摩西清真寺,最终抵达卡特巴城堡,每一处皆是“若不去一次便仿佛没到过亚历山大”这般程度的景致,且均集中在名为“7月26号”的一条海滨大道上,正如同锋利无匹的刀刃一般.

“7月26号”这类日期型街名,说奇怪也奇怪,但在埃及其实是称不上稀奇事的.除这条街外,我所知道的,亚历山大还有“5月14号大道”,开罗不远处也有取名为“10月6号”的城市:5月14号是关于什么的纪念日并不清楚,反正7月26号是拿来纪念埃及推翻君主政体的所谓“七月革命”的,10月6号则用以铭记赎罪日战争.照当地人说法,“日期命名法”的实例,全国范围内共有十几处,所选日期,无一例外是与一百多年来的近现代革命、开战、停战时间相关,本意虽是加强民众的爱国心,但对不怎么愿意去了解目的地国历史的游客们而言,听到“7月26号大道”这类街名时的感觉,也唯有惊奇感叹了.飞机上的同行同胞讲过一则传闻,说摩西寺附近有间著名酒吧,名字也叫7月26号,到这家店中喝酒的夫妻,如果婚礼恰好是在7月26号举办,出示相关后,店主即刻予以免单优惠,并额外赠送一杯特调鸡尾酒,名字同样是“7月26号”.如此的浪漫设定,大概会让许多环球旅行客式情侣们选择埃及七月革命纪念日成婚.傍海而建的巨型建筑

第一站便去了亚历山大图书馆.请注意,这儿可与托勒密王朝时期举三代国王之力兴建的、号称“亚历山大城两大奇迹”之一的大图书馆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联系——这座由穆巴拉克筹资建造的世界级图书馆,完全走现代主义风格(竟是由挪威建筑师来主持设计),哪怕以最大宽容度去比较,与毁于战火的旧馆之间,也找不到一处相似的地方.因为旧馆损毁已久,不止建筑图纸、规制无处可寻,甚至连只砖片瓦的痕迹也找不到了,因此,新馆选址也并非原址,而是在城中过去皇家属地中挑择了一处来修建,除了功能、名字和致敬意味之外,再无关联.

当年旧馆之所以名垂青史,归根到底是因为建造者将重点完全放在了书上:据说,当年往来亚历山大港的船只,每艘都必须经过严格搜查,一旦发现书籍便立即没收,充作图书馆馆藏.先后几位埃及国王,在图书馆方面持有完全一致的愿景——希望能将世界上的每一本书都收归亚历山大图书馆所有.根据新馆内展出的历史资料,旧馆全盛时,共有藏书近6万册,以当时出版水平而言,已是举世无双的奇迹了.

尚未进入新馆,便已为建筑本身的宏伟气势所震撼.傍海而建的巨型建筑总能造成此种效果:潮水起落,一刻不停,反而会为建筑本体催生出某种无可辩驳的坚固感.新馆整体,为实现主阅览厅内逐层推进的视效,选择了拼贴圆形斜顶的表现方法,外观看去如斜斜切开的柱体,墙面全是花岗岩材质,粗粝肃穆,取其沉淀历史的天然属性.面海一侧低沉,近岸那端奇高,为方便使用者往来,在墙上直接开洞,制造了一条神奇走道,可由街面直达内广场上半球形的报告厅和策展馆.读到这篇文章的你,若也有机会在那条走道上漫步,请一定记得留意一下花岗岩上的雕刻:建造者甄选了数十种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语言文字,在墙壁上留下了印记,其中也包括汉字.

法国国家图书馆曾捐赠过大批图书给亚历山大新馆,并派专人协助新馆实现了藏书的数字化管理,因此,馆内的查询系统与法国国家图书馆颇为相似,除阿拉伯文外,不止英文,还额外提供法文搜索功能.实际上,馆藏的法文书籍数量,早已突破6位数,甚至不少在巴黎不对外开放阅览的珍本,也能够在亚历山大图书馆找到可供开卷的副本.或许正是因为这点特别之处,馆内不仅有埃及本地学生和文史学者们埋头钻研,世界各国研究者也很不少.日本青年借印度教授之手,拿过奥地利博士生递过来的参考书籍,彼此之间用英语交流——馆内时时可见这样的场景,令人深刻体会到知识无国界的妙处.

大阅览室天顶的自然光取光方式十分特别:抛弃掉简单的平面玻璃,使用棱镜来过滤阳光.如此一来,因为晴天里每时每刻太阳角度的变化,投射在阅览大厅或者支撑屋顶的无华水泥柱上的光斑色彩都会发生变化.读书读到疲累眼酸时,无论何时抬眼一望,看到的图书馆都各不相同.有趣固然有趣,没准也会有人专为见识日出日落间各时刻棱镜滤光的渐变而呆看天顶一整天的——可不是妄言求奇,这样的人我去一趟就发现了两位,一老一少,认真仰头的态度与读书无异.可惜时间不够,无法验证他们是否会待到日落黄昏再离去了.摩西寺,阿拉伯和洛可可的混搭

辞别图书馆,却找不到去Abuel-Abbasel-Mursi也即摩西·阿布·阿巴斯清真寺的路.横竖看不明白地图,茫茫然跟着一大群举标语牌的当地女人乱走,拐过几个弯,摩西寺赫然耸立在眼前.

因为隐没在市井街道和人群当中的缘故,无法配置宽敞气派的殿前广场(或许曾经有过吧),仅仅按穆斯林的规矩,在寺门前用铁栏围起一块三角区,铺上草皮,修建喷泉,以满足《古兰经》教义中要求信徒们在参拜之前必须洗净脸颊和双手的要求.实际上,喷泉的存在意义更多是象征性的,毕竟寺内也设有专门的漱洗处.黑白相间的地堤和铸铁护栏,作为售卖棉花糖及各式杂物的摊贩们聚集的场所来使用,倒是相当理想;里来一声“那么,摩西寺前喷泉草坪见好了”的情侣们,大概也很不少.反正,在四周低矮房屋和树丛掩映之间,显得清真寺格外醒目壮观——不止首次到访的游客会呆看半晌,当地人隔三岔五路过时,应该也会由衷感叹吧.

和亚历山大的另一处名胜蒙塔扎宫相似,摩西寺也不是纯正的阿拉伯风格.参照旅游导览上的说法,13世纪时,有位家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富有苏菲行者(可看作伊斯兰教中的苦行僧),远游到突尼斯港传教,偶然听说亚历山大港新办了一所大型穆斯林神学院.当时的亚历山大是宗教战争的前沿阵地,基督教势力十分强大,为了协助传教,这位行者变卖家财,举家迁居至亚历山大,担任学院讲师,一待就是43年,至死也未踏归故土.为了纪念他传教的功绩,以及在当地所施的诸多善行,埃及苏丹筹资,在他的墓地上修建了同名清真寺.最开始造的寺庙倒是名副其实的阿拉伯风格,却在二次大战期间毁于战火.重修清真寺时,摩西·阿巴斯在埃及伊斯兰传教史上的地位已显著提高,成为了全国“四大圣徒”之一.设计师考虑到摩西的出生地,在重建时融入了明显的安达卢西亚建筑风格:白色主体,几乎不掺杂多余装饰色.穹顶、屋檐、塔楼、拱顶和廊柱的雕花纹路,繁复华丽,乃是仿效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中的狮子院,使用白色大理石、珍珠混合灰泥,由巧匠一点一点在外墙上堆砌雕刻而来.埃及式的穹窿上,看不到哪怕一小片空白,仿佛是用手工编织的整块蕾丝绉纱,由天际无物之处小心覆盖了上去——如此,说是阿拉伯折衷主义的洛可可式体现,也未尝不可.除鞋,净手,缓缓步入寺内大堂,站在呈正八边形分布的八根花岗岩支撑柱正中位置,仰头张望.想不到,外面看时是纯白素雅如蕾丝般的单色浮雕,到了里面却是用五彩斑斓的鲜艳漆绘、还有桃金娘花瓣形状的鎏金穹顶来装饰,瑰丽非凡.其实,基督教方面差不多同时期的教堂建筑,为求给教民带来震慑心灵的实效,走的也是类似的强对比策略:无论科隆大教堂,还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都是外观繁复内里便收敛,反之亦然的实例.

亚历山大港属地中海式气候,若以平均气温来看,算不得十分炎热,但却格外干燥,时不时还有沙尘暴来袭.与欧陆大部分教堂室内温度常年适宜的感受不同,摩西寺在夏日西晒的情况下,即使站在大堂里,也会觉得烈日当空、焦渴难耐.为此,寺内的八根大柱上,专门安装有摇头扇,低垂的大吊灯也牵上线,挂了不少吊扇,甚至专门配置了多台饮水机,防止信徒香客们中暑,也方便吹走可从任何缝隙处涌入的沙尘——这种将现代电器明目张胆地搭配到古建上的思路,思来想去,似乎也只在北非见过.法罗斯灯塔,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逛完摩西寺,走不多远便到达卡特巴城堡.这座城堡的整体观感,与西西里岛上的CastelloManiace相似:依着礁石群的天然形貌修建外城,墙面等距开凿狭长形箭窗,城墙上布置火炮、烽火台,并高筑四方形的内城塔,起指挥和瞭望作用.15世纪时修建的卡特巴堡,当初就是为了抵御鄂图曼帝国的海军而建造,因为是军用建筑,几乎没有多余装饰,内部构造也十分简单.

卡特巴堡成为亚历山大旅行地标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因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斯灯塔:埃及在七大奇迹中独占两员,除吉萨大金字塔外,便是此处.据传,当年由托勒密二世下令修建在卡特巴城堡原址上的灯塔,总高度达135米,塔顶的波塞冬铜像高达7米,苦工们将木材和橄榄油沿着螺旋形阶梯一包一包地搬到塔顶,在波塞冬像下焚烧,并利用镜子的反光原理来进行夜间照明、导航.就是这样一座了不起的灯塔,竟被三次大地震给毁得一干二净,好在堆砌巨塔用的花岗岩石料十分坚固,即使整体成了废墟,大部分仍然可资使用.1477年,为抵御土耳其人的攻势,苏丹卡特巴聘请著名石匠Qagmas,利用灯塔残料,在旧址上修建海防城堡,以自己名字命名.除旧砖石外,还从城郊采掘了不少新砖石.因为赶工期的缘故,如此堆砌起来的城堡,墙面上的砖石颜色参差不齐,远远看去斑驳沧桑,独具风情.

相比参观城堡,倚在城墙上望海吹风的感觉,似乎还要更好.城堡四周的礁石,被地中海不停翻滚着的乌蓝色波涛,细细打磨得仿佛黑曜石般光洁闪耀.大量水泥硬块杂乱堆筑起来的防波堤上,零零星星的海钓客们耐心等待着猎物上钩.精明的小贩们看重此处海岸风景的壮美,取简陋的塑料桌椅向海摆成一排,当作露天茶座来经营,生意相当不赖.

从城堡下来,我来到防波堤上,写了SAFI牌的矿泉水,一边观海,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其中一位钓客闲聊.听说我原打算去蒙塔扎宫看塔楼,又觉得那地方太远,打算直接走到ElGondyElMaghool喷泉广场附近的酒吧街厮混了事时,他竟直接开车,横跨大半个城市,把我送到宫殿外的导游处,途中还请我喝了一罐冻甘蔗汁,堪称热心待客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