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01 浏览:10359

作者简介:周婷(1990-),女,汉族,江苏省南京人,教育学硕士,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专业,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摘 要:本文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内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有利于他们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的形成.

关 键 词: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教育;应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实际上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心理辅导的内容和素材,而且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教育的情境.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挖掘本学科心育内容.例如:教师通过选择典型课文,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像能力;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悟,对所营造出的教学情境的深入体会,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善加利用,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收到心育的实效.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1.品味感悟,榜样激励.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英雄的文章.教师可在“读中感悟”环境,抓住描写他们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使学生油然而生钦佩之情,向英雄学习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勇敢坚定、机智敏锐等心理品质.


2.结合事例,恰当评价.如小语教材中《第八次》一文主要体现了布鲁斯不懈斗争的精神,教师可结合当时布鲁斯身处的环境、面对的人物,加入“评一评”的环节,带领学生挖掘出布鲁斯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从而受到教育.

3.创设情境,扮演角色.在教学《小露珠》一课,可设计“看一看”“选一选”“小组讨论”等情境扮演角色,谈感受,让学生自省自悟.最后学生总结出:“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心灵.”

4.精选方法,自感自悟.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教学《掌声》时可采用体验的方法渗透爱心教育,教育学生应正确的看待自己,看待别人.

三、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

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要更新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运用好激励性语言,在对教材的学习、理解、分析之中,帮助学生揭示心育内容,感受心育滋润,接近心育目标.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诚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2.建立适当合理的学习期望.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的方法合适,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赞扬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语言,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你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作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语言表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合理评价,激励学生健康地成长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在评价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几点:1、保护学生的自尊.2、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3、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诊断问题和不足,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通过评价找出学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

五、运用元认知调节策略,调动学生语文作业的自觉性

让学生对语文作业的过程进行自我计划、监控和调整,激发孩子写作业的兴趣和自觉性.运用元认知策略,使学生自主地设计和执行教学计划,让学生从被动完成的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完成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六、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考试完后,对考试成绩和未知解答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渴望,及时反馈学生成绩并评讲试卷,从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就能取得最佳讲评效果.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在试卷讲评时最好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把要讲评的试卷作好错误情况的统计分析,统计好后,把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去纠错;2、可把全班学生依据性别、成绩好坏或班干部等因素分成若干小组,使每个组中的差生均有好生来辅导,每组均有较好的带头人和班干部,对试卷中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小组间讨论,通过互帮互学的途径加以解决,若还不能解决,最后由老师和全班学生一起来解决;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现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运用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和更灵活的教育手段,科学应对学生心理,帮助学生在成长中纠正偏失,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得到更好的指引和发展.(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