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的童年早教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890 浏览:43097

[人物档案]

主人公邹秦瑞.男,生于西安,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硕士研究生.

邹秦瑞的父母很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邹秦瑞奠定了从事科技工作的素质基础.作者骆风,广州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研究,著有多本教育专著.

学前教育:

从小,父母对我疼爱却不溺爱,很重视对我的培养.他们给我订阅了《看图说话》等杂志,还写了许多小人书,每天睡觉前,父亲都会给我讲故事.那些形形色色的童话形象,善与恶、好与坏的斗争,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堂道德课.

讲完故事后,父亲常让我说说听故事的感想,鼓励我把故事复述出来,后来还把我讲的故事录下来.这样一来,我的记忆力、分析能力、语言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小学阶段:

“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父母潜心培养我的良好习惯,上学的第一天起,父母就向我宣布了一条铁的纪律: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绝不可拖到第二天!仅此一条就令我受益终生.其他还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要学就好好学习,要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做事不可半途而废;学习上要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等当时在班里,我是最早做完作业的,也是为数不多的从来不向家里人要零花钱的同学之一.

我刚上小学,父亲有机会去美国进修,但前提是他必须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他没有一点英文基础,白天要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从ABCD开始学起.常常我一觉醒来,发现父亲还戴着耳机坐在台灯前面,书桌上是厚厚的英文书和日渐增多的笔记.

当时父亲已年过不惑,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坐到写字台前,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父亲刻苦学习的情景,我也就督促自己向父亲看齐,不能偷懒!

父亲在美国进修期间,我每个月写给他的信,他都会在上面圈圈点点,然后寄回来,告诉我哪个字写得好,哪个字应该怎样写.偶尔我的作文有一两篇得意之作也会寄给父亲,他则逐字逐句地修改.这三年的几十封信,对我的写作和叙事能力很有帮助.

上小学时,只要我上课好好听讲,课后按时把作业做完就可以了,父母并无额外的要求.下午放学以后,我每每要玩到天黑,才满身是汗地回到家中.父母从不责备,而是给我换上干净衣服,再递上一杯凉开水.

父亲教我下中国象棋,很快我就迷得如痴如醉,水平也超过了他.大院里的大人们在一起下棋时,我常在旁边看,心里很想跟他们“杀”几盘,可又不好意思开口.父亲鼓励我:“没关系,这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自己爱好,自己就要去争取!你可以在人家下完一盘棋的时候去说,‘叔叔,我想向您学习一盘可以吗’如果人家同意了,你就大大方方地去下.”于是,在和高手们的厮杀中我的棋艺日渐增长.

小学三年级时我在阿姨家上了半年学.姨父是老师,兴趣爱好很多,喜欢下围棋,打桥牌,还会下国际象棋.在他的影响下,我也跃跃欲试.为了腾出时间学棋,下棋,我必须按时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还必须在各门课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姨父对我的要求,所以这些业余爱好不仅没有影响学习,反而成了我学习的动力.后来我又毛遂自荐参加了学校里的计算机小组,迈出了走向神奇的计算机世界的第一步.


就这样,我的小学阶段可以说是“玩”过来的,“玩”令我获益非浅,提高了我的自我管理能力,还锻炼了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