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的艺术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81 浏览:18141

孩子经常犯错误,每次犯错误后,孩子都会说“下次一定改”,可不久还会再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该打就要打,该惩罚就要惩罚.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如果一定要惩罚孩子时,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惩罚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法.孩子违反了父母的要求或者行为准则时就要受到惩罚,对孩子惩罚的目的是要把孩子的错误言行与不愉快的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阻止他们重犯错误.所以,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是否有过惩罚,而是在于用怎么样的形式来惩罚.

当然,惩罚也有多种形式,打、骂、批评、暂时孤立(大家所说的冷处理)、中止孩子喜爱的活动等等,都能起到惩罚的作用.惩罚孩子不可能说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不好,关键是惩罚要用得妥当而及时.因此,了解每种惩罚方式带来的后果,遵循惩罚的原则,掌握好惩罚的尺度,就十分重要了.

打是一种最不可取的惩罚手段.一些孩子在棍捧和巴掌下喊出的“我改了,我再不这样了”,这只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应,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改错愿望.有些家长见孩子犯了错误,就忍不住大打出手,打完之后又觉心疼,又去给孩子道歉,结果,这样的惩罚对孩子来说完全无效.还有一些家长把惩罚变成了发泄自己不满的手段,见到孩子犯了小小的错误,就怒气冲冲,拳脚相加.

不当惩罚的恶劣影响

1. 家长们要知道,如果孩子因为小错受到了重罚,心中就会积聚起孤僻和怨恨,恶化亲子关系,造成代际间的亲子隔阂,孩子不向父母说实话,并使他们学会用家长对待他们的这种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人和解决问题.

不适当的惩罚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会导致孩子懦弱、

欺软怕硬、口是心非等等不良个性品质.但是,决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打孩子,只是说打是最后的一种惩罚方法.最好不打孩子,但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再不打就是一种纵容.特别是对小孩子.当然,对已经长大的孩子就不能再用这种惩罚手段了.


3. 责骂不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肉体痛苦,但它却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因为责骂常常会严重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强烈,而且这种自尊心不容忽视.

惩罚孩子的6项原则

为了尊重孩子的人格,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健康成长,我们提倡对孩子实施非体罚式的惩罚,如警告、批评、暂时孤立、中止孩子喜欢的活动等.在对孩子进行惩罚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原则:

原则1:犯错后立即惩罚.也就是说惩罚要在不良行为刚刚结束的时候来实施,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如果延迟了时间,效果就差很多.例如:妈妈常用“等回家后再收拾你”,“等你爸回来再找你谈”来威胁孩子,可是过后孩子早把犯错误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也许大人自己也忘了,这样孩子以后会照犯不误.

原则2:对孩子讲清楚要求.检测如家长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业才准看电视,你就要让他记在心上,并严格执行.孩子犯了错才惩罚,不可不教而罚.家长要先定下要求,而这一要求怎么制定呢?前提一定是家长跟孩子平等地商议决定,尊重孩子的意愿,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

原则3:惩罚之前先对孩子进行警告.几次警告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警惕,告诉孩子必须改正自己的行为,否则会受到惩罚.

原则4:惩罚前要说明原因.家长在惩罚前后要对孩子说明他被罚的理由,使之心服口服,否则孩子不懂他为什么受罚,难于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原则5:惩罚必须前后一致.如果惩罚前后不一致,孩子永远不会改正错误,有时不但不能减少错误,反而会提高孩子不良行为的发生率,以后再惩罚就更加困难了.

原则6:惩罚的强度要适当.成人必须根据被罚孩子的情况,考虑实施惩罚的强度.如对一些孩子,父母冷冷地瞪眼可能就过分严厉了;而对另一些孩子,打屁股也不算严厉.因此,因人施用适当强度的刺激,能使孩子真正受到触动,从而有效地阻止其不良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