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教育全面收费形势下奖助学金体系建设

更新时间:2023-1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88 浏览:21822

摘 要:本文全面总结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试点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其原因,借鉴了国外高校尤其是美欧研究生教育奖助学金体系的经验和成熟做法,分析了我国高校目前的奖助学金体系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形势下奖助学金体系建设的目标、路径和对策.

关 键 词:研究生教育收费奖助学金

一、研究生教育实行全面收费的缘由与形势

自本世纪初以来,我国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当年全国高校共招收研究生26万人,其中博士生4.9万人,硕士生21.8万人.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数量保持较大规模的同时,仍在不断扩大,主要在2012年前,2012年后趋于稳定.2014年全国计划招收研究生63.1万人,扩招3.8%.其中博士招生计划数为7.1万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56万人(专业学位23.7万人),扩招3.9%.硕士生扩招幅度占绝大比重,2014年博士生人数比2003年只增加了44.9%,而同期硕士生规模则扩大了156.9%,硕士生招生扩招幅度则远超过博士生的扩招幅度.研究生扩招导致高校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已成为社会和广大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为改革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2006年由哈工大、西安交大、华中科技大学等三所高校开始试点,拉开了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序幕.2007年扩至北大、清华等17所高校,2008年试点高校增加至53所,试点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收费及奖助学金方面已经取得一些经验和教训.2013年2月28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教育开始全面收费.国家希望通过实施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改革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形成“鲶鱼效应”,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根据《意见》,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按照“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须交纳学费,原则上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千元,博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1万元.据介绍,研究生学费标准适度从低确定,综合考虑研究生经济承受能力、现行本科生学费标准及部分高校试行研究生收费制度的情况.

同时,教育部表示将完善奖助学金制度,研究生所获资助总体上超过其应缴纳的学费,不会增加新的经济负担.将全面加大对研究生的奖助力度,确保研究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奖助政策包括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制度,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费用.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万元,硕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千元.(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每年奖励4.5万名,其中博士生1万名,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生3.5万名,每生每年2万元.(2)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支持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高等学校根据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怎么写作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具体标准和评定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3)高校按规定统筹多渠道资金,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加大对“三助”岗位的津贴资助力度,根据研究生参与教学、科研、管理的实绩给予相应资助.(4)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除按规定享受上述政策外,还可享受高校减免学费、特殊困难补助、入学“绿色通道”等政策.(5)提高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限额,确保符合条件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并及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因此,本文将围绕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是否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通过提高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检验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建设成效.

二、关于国内外研究生奖助学金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关于研究生教育奖助学金的研究主要来自具有教育研究机构的高校和师范院校,比较有影响的机构有如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获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著述或者其培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照内容分为两类,一是关于国内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的研究,二是关于国外如美欧等国家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的研究.

关于国内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研究的龚靖波(2007)认为,目前我国已建立“奖、助、补、贷”多元化研究生资助体系,勉强能保证部分研究生的基本生活需要,但其力度、受奖面仍与研究生教育的实际需求有差距,使研究生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与研究,导致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呈下降的趋势.从我国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出发,从资助强度与面、建立竞争性的奖助机制、导师资助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等四个方面对我国新型研究生教育奖助机制的构建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徐梅(2008)认为,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生在学人数的逐年增加,研究生教育在社会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生作为各类项目课题组成员承担很多研究任务.但随着研究生教育收费的逐渐铺开,较重的学费负担明显影响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全身心投入.提出了“以人为本”、“以研究生为本”的理念,让研究生参与奖助学金制度建设上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和在三助岗位设置制度上更合理.王艺烨(2011)认为研究生奖助体系是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保障作用,力求达到激励效果的一种教育经费使用体系.自2006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以来,对于已提出的构建新型研究生奖助体系的相关政策,如:奖学金制取代公费制,导师负责制,“三助”制度等,引起多方争议.并且,由争议引发的矛盾呈现日趋激烈的趋势.研究生奖助体系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激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最后,在借鉴国外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发展经验基础上,以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激励理论为理论支撑,结合我国目前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发展现状,设计出研究生双要素奖助体系.利用这一奖助体系,将有效的激励研究生发挥个人的研究潜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研究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形成极具特色的研究生学术传承精神.凡勇昆、王帅(2008)认为,我国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改革作为整个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教育主管部门和研究生两大视角对这项制度进行了分析,其目的是促进我国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改革.宋大伟(2011)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这一体系提出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认为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资金来源,增设资助奖项,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确保评选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等措施.关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研究的有蒋盛楠、贾莉莉(2005)从研究生奖助学金的种类、资金来源、获取途径、申请条件、审批程序等对美国两所公立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进行分析和综合比较,并结合我国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的现状,提出增加社会和企业对高校奖助学金的支持,科学增设奖学金种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奖学金评定体系等.高展、缪园(2008)通过分析比较美国及我国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现状,结合当前十七所高校试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情况,初步探讨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特别是奖助机制改革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研究生奖助机制的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积极拓宽研究生奖助学金资金来源渠道,理顺资助体系,完善管理机构等方面.郑谦、刘朝臣(2013)认为,中美高校奖助学金运行模式有较大差异,美国奖助学金发放以“成绩和需要”为主要原则,而中国的奖助学金制度的运行模式呈现重在资助贫困而激励不足的特点,对于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和良好校风学风产生不良影响.借鉴美国高校奖助学金运行模式,对我国奖助学金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成人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科学设计和透明公开的奖助学金制度有助于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高等教育领域.

三、我国高校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现状

(一)研究生奖助学金种类.

奖助学金包括奖学金和助学金两个方面②,其学金指对某个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助学金则指为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资助.我国研究生奖助学金的历史较为长远,从最早的研究生人民助学金到改革开放后奖学金、助学贷款与困难补助相结合,直到2006年研究生收费试点,研究生奖助体系才逐步完善起来.

目前我国奖学金种类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各高校自设的学业奖学金,以及企业资助的奖学金等.以广东省某高校为例,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含国家级、省级优秀论文配套奖金)、创新奖学金等,以及企业资助的××奖学金和×××奖学金.但有一种新型企业奖学金值得关注,如平安励志奖学金与以上企业资助的奖学金由学校评选和发放不同,其由企业自己组织专家评选并发放奖金.标准大概如下:国家奖学金博士3万元、硕士2万元外,但受奖面小,还有学业奖学金硕士最高达8千元,平均大概4千多,博士最高达1万元,平均大概6千左右,受奖面较大,其他各类奖学金最高等级的奖金大概在2千元左右.

助学金一般包括普通助学金、三助(助管、助学、助研)和贫困补助等几项,其中普通助学金一般除了国家资助的部分外,大部分高校都会相应的配套一部分,使其达到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博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随着收费教育改革的试点,助学贷款将普遍存在于各高校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当中(此前自费生较多申请助学贷款).上述那所高校除了以上资助政策外,还包括研究生创新项目资助、参加学术会议资助、图书资料费等.助学金的出现主要是为了体现教育公平,从教育部的规定和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助学金的额度也基本达到这个目的.

在2013年的《意见》出台前,从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情况看,基本还是采取先收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标准在每年1万元左右,专业学位大概在每年两三万元,博士学费分自费和公费,自费大概在每年3万元以上.并设置不同等级奖助学金,高等级的奖助学金可以弥补学费,但低等级的奖助学金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达到学费的标准.由于助学金的获取是需要评定的,这种实施办法导致学生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学业压力会更大.《意见》说明助学金是普遍发放,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达到更理想的教育公平境地.

(二)研究生奖助学金来源.

我国高校研究生奖助学金的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学校自筹两块.总的来说,还是政府拨款、学校自筹经费占绝大比重,社会捐赠和导师助研费所占比例较低.同样以广东某高校2014年奖助学金情况为例,根据有关材料估算,政府拨款的研究生奖助学金(含国家奖学金115万元、国家助学金约645万元,合计约760万元)占35.17%,学校自筹研究生奖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约1290万元、优秀研究生7万元、校优秀硕士论文3.8万元和研究生科研项目费4万元,合计约1304.8万元)占60.39%,社会企业捐赠(含××奖学金10万元、×××奖学金9万元等,合计19万元)占0.88%,导师从科研经费中资助学生大概占到3.56%(每生估算计300元,合计77万元).那么,每位研究生平均获得资助达到1万多元.


若按照现在的奖助学金补助标准,由于现在物价高涨,硕士研究生人均在校除了缴纳8千元学费外,还要至少花费1.5万元其他支出,至少每年2.3万元支出.所以目前的奖学金额度和受奖面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不足以弥补学费和日常支出,这与国外的情况很相似.

(三)我国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评定.

由于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设置的目的不一样,即研究生奖学金是奖励“优秀”,而助学金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资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因此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定标准不一样.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一般按照某个标准的“优秀”,如学习成绩优异、科研成果毕业论文方面比较突出或者在班级事务中表现突出等.从评选的程序看,一般都是学生本人申请,高校二级学院成立评审小组初评,最后全校评审小组以评定的形式进行.

助学金的评定是根据不同的类型分不同的评定方法,比如普通助学金就是直接发放给每一个研究生,而贫困补助则是给经济困难同学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资助,对于经济极为困难的同学一般也提供助学贷款,其他“三助”则是根据岗位情况由聘请单位和个人发放,其中助研一般由聘请的老师(如自己导师)发放.由于助研补助的金额发放较为随意,部分导师甚至不给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发放补助,为弥补这种缺陷,部分高校采取设立研究生创新项目的形式资助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研究.2014年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前,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奖助学金都是按照以上的思路发放,甚至助学金也是按照奖学金的评审程序评定,甚至捆绑在一起,没有区分奖学金和助学金.如广州另一所高校奖学金额度高、助学金额度极少,即采取奖学金分等级评定,高等级奖学金除了可以弥补学费和生活费外还有剩余,低等级的奖学金获得者就不能弥补学费了,只能自己筹措经费.当然这种实施办法具有更加强烈的刺激效果,但对于经济困难学生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

四、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试点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我国自2006年始部分高效开始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试点工作,试点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收费及奖助学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因此有必要做深入彻底的总结和分析.本课题仅总结2006年后试点改革高校的经验和教训,在此不总结各高校采取公费、自费“双轨制”等之前的情况.

研究生奖助学金的目的刚才已经有所提及,即奖学金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向某方面的“优秀”靠拢,助学金更多的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而设,也就是使经济困难并有潜力的学生通过助学金完成学业,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激励理论,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做研究,为更好地激励研究生进行创新性工作及在此过程中对研究方法和理论的掌握,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有助于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那么就有必要设立一定的优秀标准进行测度.正如刚才所述,科研能力是研究生优秀标准的核心,那么就要对科研能力的培养等进行奖励和资助.即使助学金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但其也有前提条件,那就是对有潜力同生学进行资助,从而减少学生外出赚钱弥补学费的压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因此,实施效果如何就要看奖助学金是否起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有助于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从试点高校的看,总体上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也存在各种问题.李欣阅(2010)以上海四所试点高校为例,对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改革实施效果进行了研究,认为奖助学金改革的总体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促使研究生获得更多创新性成果不显著,学生满意度不是很高.王超(2010)、刘金玉(2012)以兰州大学为主,分析了各试点高校奖助学金情况,认为现行的奖助学金制度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奖助学金制度,比以往更具有激励性,促进了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方面的投入,但同样存在导致研究生压力过大,科研创新性不高等负面影响.

总之,2006年以来实施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也存在各种不足.

(一)助研经费的导师负责制.

这次奖助学金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行导师负责制,即设立助研岗位,课题经费与指导研究生数量挂钩.这种助研岗位与之前的“三助”之助研岗位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生不仅协助导师做科研并获得相应的报酬,而且导师指导人数与课题经费挂钩,这样就从源头上保证了研究生在助研时可能获得课题的资助.同时也能保证导师课题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当然,这不能完全保证研究生获得相匹配的报酬,如何保证研究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与其工作相匹配的报酬确实是个难以界定的问题,因为研究生的工作对于整个课题的贡献有多大很难界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导师资助力度不仅与导师课题经费有关,更多的是取决于导师的慷慨程度.在此过程中,师生关系还可能异化,演变为“老板员工”关系.因此,导师负责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但也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彻底解决研究生经费资助问题.

(二)以综合测评分作为奖学金评定的标准.

部分高校在试点过程中以综合测评分作为奖学金评定的标准.所谓综合评分就是将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参与活动等各种参考,以分数形式衡量并赋以一定的权重,综合得出一个考评分.这种考评标准看似合理、全面,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一般的学生获得了高等级的奖学金,其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担任了一定的学生干部职务,因而在综合测评中领先于其他同学.这种做法降低了科研和学习成绩的比重,鉴于奖学金具有导向作用,以综合考评分作为奖学金评定的标准影响创新能力培养导向.

(三)提升科研创新性成果方面不显著.

从试点高校看,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提升科研创新性成果方面不显著.奖助学金激励作用的发挥不仅依赖于评定条件的设定,更依赖研究生本身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说,其读研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科研能力,而是为找到一份好工作做准备.那么其读研的目的则是获得更高层次的文凭,或者在读研过程中沉迷于考书和实习.当然研究生在读过程中为就业做准备无可厚非,但很多学生把主次颠倒,没有看到在培养科的能力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将对研究生长远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综上所述,研究生在读研过程中对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把握不准导致其科学研究的参与度.从实践看,国家奖学金(硕士每人2万元,博士3万元)实施三年以来,并没有对科研热情的提升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倒是通过设立研究生科研项目资助研究生效果较好,对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和发表论文的帮助较大.

因此,为了达到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和教育改革的目标,光从经济上刺激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是从思想上入手,提高其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改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再就是在设定奖学金的标准上,向高层次科研成果倾斜,摒弃光从科研成果数量上评选奖学金的做法.

五、国外高校尤其是美欧等发达国家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建设的经验

美欧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最为成功的案例,是美欧经济一直以来引领世界的原因之一.美欧研究生教育是美欧教育极重要的一块,而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建设是美欧研究生教育得以顺利发展的支撑所在,因此其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建设和运作经验理所当然也应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学习的榜样.(一)奖助学金来源形式多样,且额度较大.

欧美等国家研究生奖助学金来源形式多样,奖学金主要来源包括学校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如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政府、慈善机构、企业和个人捐赠等,奖学金中社会捐赠和学校筹集资金所占比重较大.助学金包括助学贷款、三助等奖学金,与中国类似,助学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和学校,2007-2008学年度美国56.4%的研究生受到了政府有关项目的资助,44.1%的研究生受到了学校的有关资助.但受到其他资助的比例也达到了30.7%,远超中国助学金比例.

美国大学理事会对美国研究生资助的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1学年美国研究生教育所获得的各类资助共计496亿美元.其中,来自联邦奖助学金资助12亿美元,占全部研究生教育资助的2%,联邦勤工助学资助1亿美元,州政府资助1亿美元,占全部资助的比例均不足1%,联邦贷款340亿美元,占69%,各大学自身提供的资助84亿美元,占17%,私人和雇主提供的资助42亿美元,占9%,还有针对家庭的联邦教育税扣除及减免约15亿美元,占3%③.由此可见,联邦助学贷款是研究生奖助学金最主要的来源.

(二)以提升研究和创新能力为导向.

欧美等国家研究生相当一部分助学金来自导师的课题经费,这就要求研究生在读过程中参与到导师的课题中,并且完成相应的部分.课题研究是研究能力培养的基础和途径,不仅包括实验、课题撰写,还包括实地考察及学术交流等,导师都有可能从其课题经费中提供支持,以培养其创新能力.研究生奖学金不仅有普通类似我国各高校奖学金的学业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这种对学业有要求的评审方式也必然对其科学研究能力有所考察.

(三)与国家人才需求相结合.

美国通过设立专门的竞争性项目给予大学经费,这些项目是专门围绕着国家的人才需求而设立,既包括我们平常见到的课题,又包括一些人才计划如美国曾支持的俄语人才计划等.这中专项项目的好处在于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为国家战略怎么写作,而不至于像撒胡椒面一样,不能为国家急需人才怎么写作.当然,在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里既要包括针对所有研究生的奖助学金,也应该有专门的人才资助计划.

(四)尽可能地促使受益人群多样化和受益面大.

为了促使研究生奖助学金受益人群多样化和受益面大,除了之前所述奖助学金本身金额庞大外,欧美等国家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在评定标准的多样化,比如一些奖助学金会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立,二是对已经获得较高金额奖学金的额度进行限定,防止“赢者通吃”的情况出现.

六、我国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建设的目标、路径和对策

(一)目标.

我国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建设的目标总的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生在学期间获得足够的资助,不会因经费问题导致学生辍学,二是研究生学风改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国家需要培养合适的人才.

(二)路径.

为实现以上建设目标,根据我国现有的财政状况和各高校奖助学金的实施情况,提出我国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建设的路径一方面从加大政府助学贷款的规模和力度,使政府的助学贷款占到整个资助体系比重的过半,并且使社会和企业捐赠为奖学金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应加强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程度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报酬,为避免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后获得资助的随意性,建立相应的课题经费资助管理办法势在必行,例如设立专门的研究生科研项目是种较好的探索.

(三)对策.

1.完善资金来源渠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裕的资金来源,建设奖助学金体系就是无本之木.目前而言,我国高校的奖助学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学校自筹和社会及校友捐赠,但是与欧美高校相比,我国政府的助学贷款、社会和校友捐赠的比重都太低.因此,拓展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向一方面需要政府增加投入,尤其是助学贷款的投入.另一方面需要筹集更多的社会和校友捐赠,这其中必然要求高校有规范的资金管理.除了资金管理制度外,在执行过程中公开透明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难获得捐赠人的认可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完善奖助学金制度,理顺资助体系

在获得充裕资金来源后,如何管理和分配好这些资金至关重要,如刚才所述,涉及捐赠人的认可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必须完善奖助学金的制度,在实现该项奖助学金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的细化,便于操作,防止道德风险或者评选偏差.在资助体系中,既要有针对所有学生的经费安排(如普通奖学金、贫困补助只要符合条件即可),又要有竞争性的资金安排(主要是奖学金).在分配研究生奖助学金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避免部分优秀学生获得基本所有最高等级奖助学金的情况,这就需要在设计奖助学金制度时做好相应的规定.

3.完善管理机构

任何制度都必须依靠人执行,因此必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奖助学金.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奖助学金一是有利于筹集经费,资金有接口,也便于开拓,二是有利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专门的管理机构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和目标调整相关的制度,三是责权明晰,任何在奖助学金制度制订、奖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能够很好地明确责任,达到责权匹配.

注释:

①本文奖助体系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

②国外有的高校分无偿奖助学金和有偿奖助学金,与此划分不一致.

③李献斌,王蕊.美国全日制研究生资助体系研究及其启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1.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