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97 浏览:18988

摘 要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社会将其培养长大是希望将来可以得到一定的回馈.近年来,随着我国毕业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其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在求职与就业时,其心理素质的表现差强人意,心理健康状况极不乐观.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之所以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与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健康的心理.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据中国心理学会调查,当年在校大学生约有四分之一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挫折的现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一、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自我国实施教育改革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始变得更加蓬勃与壮大,高职院校对国内中等教育学校的毕业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招收,使得高职院校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也保持着逐年递增的趋势.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使得其就业问题变得严峻,很多刚毕业的或者已经毕业很久了的大学生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是常见.

就业形势的艰难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强势或许是造成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客观原因,但其主观原因则大多是因为当前大学生不容乐观的心理健康状况所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弱,进入社会寻求工作职位时,受不了求职失败的打击,更经不起一点挫折,心理发育的不健康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抗打击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在进入社会以后能更好的融入社会环境,发挥其自身才能,利用所学知识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各大高职院校都应该及时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方面表现分析

1.环境适应问题.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学校环境的变迁.多数学生首次离开家门,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环境,意味着今后将开始独立生活,对众多的问题要自己拿主意,自己设法解决.所有这些都会给每个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二是学习条件和方法的变化.许多大学生入学前是班级中学习的尖子,深受老师、家长的宠爱和同学们尊重,自我感觉好、信心足.但在人才济济的大学中,其原有的拔尖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检测如对此现实不能正确地面对,就会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2.人际交往问题.它指大学生不能顺利地与周围的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孤独、空虚、失落的心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大都孤独,缺乏人际交往.这些人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敢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自我封闭,在他人心目中形成某种不好看法,从而丧失交际能力.二是嫉妒心理.从自私心理出发,羡慕超过自己的人,再从羡慕转向憎恨心理,表现为对他人的挑剔,甚至造谣、诬陷、打击他人,以求自己心理平衡和满足,导致人际关系的扭曲.三是恐惧心理.在与人面对面交往时,有的人举止拘谨,面红耳赤,手足发抖,出汗恶心,产生莫名其妙的紧张和恐惧反应.

3.学习心理问题.在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要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情况是针对公立制高职院校进行分析讲述,另一类是针对私立制的高职院校.先说前者,公立制的高职院校教育年制一般是4年,本科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理论与管理型的人才,因此,学院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育时,理论部分的内容明显偏多,教授对学生所布置的学业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紧迫,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这类学习生活感到不适应,过于繁重的学业会打击其学习的热情,厌学的心理接踵而至;再看后者,在私立制的高职院校中,其学制一般是3年,专科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实践操作型的人才,因此,专科学院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育时,往往更注重技术类的专业性教育,而理论知识相对偏少,且由于私立学院的管理较为松散,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不高,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精力分散,对学习不再感兴趣,反而对于学业无关的其他娱乐活动更加上心.

三、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高职院校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整体规划中

所谓大学生心理教育,就是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课程的辅导和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心理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高校教育中,某些专科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度不够,为其开设的心理健康辅导课和心理咨询办公室只是一个虚设,所聘请的心理辅导老师并非专科出身,对学生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了实际的作用,有的院校甚至连心理课程与办公室都没有,这些硬件设施配备的不齐全,是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彻底改善这一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便是引起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然后采取实际行动,如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选修课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改善与矫正,利用课程与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宣讲与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帮助他们塑造完善的人格.


2.建立心理档案,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档案是学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不断挖掘自己的心理潜能,促进其发展.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所特有的思想教育功能、价值导向功能、人格塑造功能、智力开发功能和身心调节功能,决定了它在满足学生文化需求、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载体,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4.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良好的性格与品质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要想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心理品质,消除妨碍人际交往的不良品质和性格.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学业完成和毕业后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教育时,还要注意加强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完善、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从真正意义上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的接班人.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