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一片文需要查重真题

更新时间:2024-09-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86 浏览:11957

1何谓"教育反思"概而言之,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换言之,反思即指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剖析,解读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它反映一个人对其身心状况的认知.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它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困惑及心智上的困顿,还包括寻找,搜索和探索的活动,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方法.

教育反思包括: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2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教育案例的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3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践实录的区别

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四、教育案例与教学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学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1.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

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

2.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

3.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4(一)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二)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三)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四)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五)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六)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七)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

(八)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1500字以上)

(九)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 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5)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2)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3)述评型论文

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述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4)报告型论文

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

6课后备课,反思日记,课堂观摩,专家会诊,行动研究,教学后记,案例研究.

常用的三种形式如:

1,反思日记,如我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还有就是写出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使自己在今后吸取教训,让教学更上一层楼.总之,记教学日记,以写促思,以思促写,以思促教,长期积累,会有很大的收获.

2,教学后记,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本后面,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我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这种反思形式我天天坚持.

3,课堂观摩,学校组织"轮教互听"经常在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彼此的教育教学情况,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境,并就有关问题每周四相互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形成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们形成共识,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大家的共同提高.同时也能优化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提高.

7以前我对写教学反思的认识不够,这正是受习惯性思维和教学低期望的阻抗,还有传统的教学习惯等的制约.现在逐渐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所以便加强理论学习,掌握了一定教学反思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了教学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要有反思的意识,反思的能力和反思的习惯.教师应基于新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反思才会有发展,有反思才会有改革,有反思才会有提高.当然,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的意义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所以我们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反思"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教学反思及其意义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有"扣心自问","吾**三省吾身"等说法和论述,这说明早在古代,人们就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事实上,反思一词本身就含有"反省""内省"之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事物的本质.

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本身,尤其是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参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反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也可以反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以反思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一般而言,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指五个方面:1.指向教学,即分析,评价教学活动本身的利与弊,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2.指向学生发展,即分析,考虑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一些因素,3.指向教师发展,即分析,考虑与教师自身发展,素质提高相关的一些因素,4.指向教育改革,如考试制度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教育改革的实效性等,5.指向人际关系,如教师如何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8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能力为重,强调应用意识.让学生讨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怎么写作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心灵感悟】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巧妙激励

陶行知不愧是大师,处理打同学的王友也不同凡响,别出心裁.至今"四块糖"的故事已经成为教育经典,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首先,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打人,不管是什么理由,都是错误的.一般老师会训斥,会批评,会惩罚,而陶行知先生是找其闪光点.找出打人学生"遵守时间""有正义感""懂得尊重别人""知错能改"四个闪光点,并且大力表扬.善于找寻学生的闪光点是其教育理念之一.学生都有特长,都有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培植,扩大它!特别是对差生,一定要耐住性子,千方百计引导他们走上正规.有位老师说得好:"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周围人的赞美和期待.这种赞美和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都产生巨大作用.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听到的总是负面的评价,就会不自觉地自暴自弃.身为教师,我们要拿着'放大镜'给学生找优点,用'扩音器'给学生积极的评价.等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走路,这应成为班主任教师的追求."(2007年15~16期《人民教育》朱学界《让学生抬起头走路》)教育应该是温和的温馨的是其教育理念之二.陶行知先生对打人的王友始终是和善的,是"微笑"的,是"亲切"的.的确,教育应该是含情脉脉的,教育是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工作.它决不等于必须进行生硬的毫无感情地说教,更不等于必须进行以人为敌的训斥.相反,它应该是含情脉脉的,应该是诗意浓浓的,给人一片关爱,给人一片温馨,给人一片希望,使沙漠变绿洲,使顽劣变聪明,使野蛮变文明.有很多时候,和风细雨的教育反而比雷霆万钧的方式更有力量.

其次,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艺术.对打人的王友,不是斥责,而是表扬,不是处罚,而是奖励.他没有简单地对待打人的学生,不是简单地从大人的角度,严厉地指责了事,而是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与孩子达成共识,然后再契入教育.陶行知先生能够科学地对待打人的同学.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不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急于去批判,挞伐,惩处,而冷静地对待,用爱心与智慧给学生一个走出错误与尴尬的台阶,呵护他的自尊,让他感受到教育的宽容与善良.须知,班主任能育出一棵参天大树,也能毁掉一棵幼苗.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有一丝的希望,也要尽万分的努力,要千方百计去教育,去拯救,要从孩子们的一生前途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千万不能图一时的痛快,一时的意气用事.须知,毁掉一棵幼苗,容易,把幼苗,尤其是病残的幼苗培植成参天大树,难.正因为难,更能显示一名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与工作水平.

由这则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要爱护犯错误的孩子:青少年思想幼稚,往往会因为一时是非不分,认识糊涂而干了错事,这在所难免,做师长的此时应该以宽大为怀,容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引导他们以此为戒,完美心灵.为师者切忌只图一时痛快,一时轻巧,对其一棍子打死.这一推或一拉,也许就让人下地狱或是上天堂.

人生的诀窍就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教师的长处就应该是拥有教育智慧.

10一直以为"教",顾名思义,传授知识,只要老师的能力高,知识渊博,就定会有好的课堂效果,而实则不然,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固有的知识有限,单纯的知识的讲解,尤其是硬性的强加更不利于知识的接受.而支教这一路给我的感悟是:知识的传授要与学生的内心的体验相结合,"教"并不仅仅是单向的传授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不是强加的过程,更需要要学生内心的体验,真心的接受.

[主题]

半年的支教生活转眼间过去了,回想这一路,我的确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不少,尤其是很多的课堂瞬间常常会无意间记起,而其间给我感触最深的要数那节"我知我师"的思想品德课,课前我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自己的老师,这样,既了解了自己的老师,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经过一番准备的课堂,有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内心感悟,有了互动的课堂,效果明显提高了,我想新型的教学,新型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

[案例细节]

下面是我支教期间亲身经历的两节课,内容一样,效果却截然相反.

"我知我师"显而易见,即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老师,本以为这节课会很顺利,因为"知师莫若生"了.而当我讲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时候,讲台下一片唏嘘,我看到的是学生眼中的那种不屑与怀疑,这出乎我的意料,也使我大为不解,他们怎么会有如此之反应.下面是学生的回答:"教师之所以教书是为了赚钱,如果没有钱他还会教书吗""某某老师经常打骂我们,不是为了我们考高分,而是为了他拿奖金,教师是自私的."他们的回答,他们的质疑,使我一时无语,我试图说服他们,但任何的语言在此时显得苍白无力.这就是我的第一节课,学生们将信将疑地将那句话"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划为了重点.

那节课后,我拼命地收集教师伟大,无私的事迹,以用事实说服他们,而在我忙碌期间,当地一位教师—贾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

他说:"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才是最重要的,让他们了解自己身边的老师,再多的感人事迹也抵不过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贾老师说的没错,但具体的实施我又有点犯愁,怎样让学生走近老师,了解老师呢长期以来,学生对老师总有几分畏惧,一下子发生改观根本不可能,当务之急,是师生间该有一次平等的交流,于是我找来几个学生收集了以下他们想了解老师的问题,如:老师的兴趣,有没有什么烦恼的事,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等等.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我将学生分成六组,让他们分别去采访一位自己的老师.

那天下午,教研组里出现了少有的"人头攒动",几个老师被围攻的不可开交,刚开始学生还有几分不自然,而后一阵阵的惊叹声,欢笑声传了过来,我的心底暗暗为之高兴,对下节课,我充满了期待.而正如我所期待的那样,一上课,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说说自己的采访结果,经过积极热情的讨论后,我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经过采访,是不是对老师又有了更新的认识呢"有的答道:"原以为某某老师很严厉,其实也有可亲的一面.""原来老师也挺辛苦的,他对我们报有很大的期望.""他的付出更多的是想要得到精神的回报"等等.看来学生对老师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我给学生们讲了中涌现出来的教师的感人事迹中的一个——谭千秋的故事.记得那是一篇摘自报纸上的文章,一位老师用生命诠释了师魂,用生命给全世界上了最后一课,用生命展现了"大爱无痕",听着潭千秋的故事,同学们无语了,是感动,是震撼,还是在沉思呢可能都有吧.这时我问道:"教师有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讲台下还是静悄悄的,有的轻轻的摇着头,我知道他们从内心真正认可了.最后,我总结到,在地震的时候,在危急时刻,教师用生命抒写"大爱无痕",而在和平年代,在平常时刻,教师同样在三尺讲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抒写着"生命无悔".

这时再看学生的反应,他们好像一下子成长了许多,都在思考着什么.而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序曲,谈到教师学生不免会想到我,拿"教师"来衡量我,我说到:"现在的我还不能称得上一名真正的教师,因为我的知识,技能都有欠缺."而这时有几个学生答道:"在我们的心目中,你就是我们的老师."那一刻我真的有几分感动,我知道这节课的目的达到了.我用谭千秋的故事感到了学生,学生用朴实的话语感动了我.

[评价与反思]

比起第一节课我更喜欢第二节课的课堂效果,那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课堂,有学生内心的体验,有师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碰撞和升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的过程中应该一知识为载体,情感作先行,教师的备课,讲课也应该从多角度,多方位出发,

更可能的从学生的内心体验,亲身经历出发,使知识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从而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加强学生的知识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