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小故事构建学校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09 浏览:45071

小学语文《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践》作业题

1.新课程倡导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1)坚持多元性,学生的智能是不一样的,表现在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上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同样的知识,即使学生掌握了,表达的方式也会因为智能表达不一样而导致考试得分不同.

(2)坚持全面性,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业的检测,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理应体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分数只能代表某一阶段或者某一知识的掌握,分数的好坏不能衡量学生的好坏.所以说,分数不代表学习的全部,它仅仅是衡量这门学科在某一阶段学习的一方面.

(3)坚持过程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不是通过一次考试就能体现出来的.语文学科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有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知识的广度非常大,如果只看结果而忽略过程,那么会错过孩子们成长的过程.

(4)坚持性,坚持性需要以"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起来"作为前提.在学业评价改革中,必须将学生的自主评价放在评价的重要位置.整个评价包括教师参与,学生参与,家长参与和社会参与.

(5)坚持语文性,小学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小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对这科学业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实践活动了,在活动中学以致用,才会将知识学活,活用.这样才能培养出勇于创新的人才.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业评价,如何让用这个支点来调整教师的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生动活泼地学习,公平地发展呢

答: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支点.它以评价标准的多维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应注重其激励功能等核心特点反衬了当前教育评价的缺陷,即评价主体的消极被动,评价方式方法的单一,僵化,忽视评价结果的激励功能等.那么就上述问题: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如何进行学业评价,如何用这个支点来调整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呢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进行学业评价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学生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我们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意了学生之间,教师,家长及学生自己的评价.另外我们认为家长是最关注孩子成长的群体,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家长也和孩子一起走进了新课程,成为了课程改革的支持者,实施者,开发者.为了让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设定了一类辅助性评价──家长的评价.让家长参与评价,让家长了解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旨在使我们的家长不但能变成孩子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最优良的环境,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社会信息.

二)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我们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成长的经历,这是对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也是为教师,家长能够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学生将自己的一些生活和学习心得,以及心里话,烦恼,苦闷在这里倾诉.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这里,你会为孩子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骄傲.

三)设立学生成绩展示平台,使学业评价更具直观性.低年级学生好胜心,自尊心都很强,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我们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征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提高学习兴趣,我们为学生铺设一个尽情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处处为学生创设展示的时空,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我们班的教室后面就有一张"小小雏鹰展示台",孩子们各方面的表现情况都在展台上有体现.这样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3.试谈谈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注意他的那些教学功能

答:(1)巩固功能,细追究,语文作业的巩固功能可说是起源于"学而时习之".根据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们在记忆的最初阶段,伴随着产生的遗忘现象不仅速度快而且数量多.因此,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为了加强记忆,避免遗忘,需要就所学新知识或关键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只是"一面之交",在大脑中还没有多少印象,需要温习,巩固加以记忆,理解,积累和运用,这就是语文作业的巩固功能.

(2)发展功能,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也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等综合能力.这样的作业都是在新情境下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现和应用.完成作业要再学习,可以使学习得以延伸,增加理解的深度,产生新认识,使学生继续获取知识,也是对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这就是作业的发展功能.设计语文作业要善于挖掘教科书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从传统模仿习题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3)沟通,反馈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业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语文作业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载体,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师可以从学生作业中及时获得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了解教学的真实效果,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反思自己在教学时的疏漏与不足,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把每一次作业的批改作为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喜好,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探讨生活的有利途径.这就是作业的沟通功能.

语文作业的沟通反馈功能,使得语文作业既有其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学生完成作业也学习做人,每一项语文作业,都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载体.学生做作业,教师评改作业还是一种人文活动,师生通过各种类型的语文作业交流学识,平等对话,志趣相融,教学相长.

(4)整合功能,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面向生活,"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标,"语文的外延就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这就决定了语文作业有着它特有的整合功能.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作业除了对知识的巩固,对能力的发展,对信息的反馈,情感的沟通外,还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融合.首先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要用到语文,然后是学生课外学习要用到语文,再者是学生交往对话,走亲访友,读书看报,参观旅游,休闲玩乐,乃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枝末节都要涉及到语文.故而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联系生活实际,力求把书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把语文言语训练放到生活中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作业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语文素养.

语文作业的整合功能还体现在完成作业的不仅仅是独立的学生个体,它强调合作探究,协同互助,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因此,学生的语文作业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和教师合作完成,甚至是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合作完成.

4.实践证明,对待考试分数的态度不同,会导致学生的发展不一样.你认为应如何让正确对待分数呢为什么

答:1.要认识到过于看重分数带来的严重后果.

首先,过于看重分数,会令学生惧怕考试.家长和教师的期望过高与单一,无论对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都会造成精神负担,诱发其心理障碍.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越害怕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

其次,过于看重分数,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绝大多数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即使一些平时成绩相当不错的学生,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考高分,即使是平常学得很好的科目,如果发挥不佳或者因为其他因素,也可能会考得一塌糊涂.如果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会使一些学生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导致厌学.

第三,过于看重分数,容易造成学生与教师的对立.很多教师过分看重分数,往往是因为自己的面子.自己班级学生成绩好,自己脸上有光,相反,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以一个尺度来衡量.而且,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往往会以成绩差的学生身上的不足与成绩好的学生身上的优点作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一方面导致学生失去自信,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自己的心态如果不平衡,态度就会变得粗暴,教育方法就会不当,容易造成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对立.

2.分数只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考试内容要有针对性.考试是对学习的一种检测,通过考试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或学生自己了解)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段内的学习情况.当然,像中考,高考这样的考试,不光是对学生较长时间段内学习情况的检测,同时还具有甄别优秀学生的功能.有考试自然就应该有一个分数,教师或家长根据学生的分数高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得失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而教师根据学生丢分的情况,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补救,无疑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显然,这个分数评价是非常有效的,它能看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个平时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很难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此,考试的试题内容在布局和安排上应该对某一学习段内的知识点,重点问题都有比较突出和较强的针对性,这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地掌握已学的知识以及形成好的思维习惯都有很大帮助.

3.要让分数对学生产生激励,鞭策和期待的心理效应.分数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有的学生家长忽略了分数评价的功能导致的.看到孩子考了好的分数就百般夸奖,对孩子百依百顺,物质和精神奖励一起来,弄得孩子洋洋得意,骄傲自满.当孩子考得不好时,就严厉批评,大动肝火,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而我们有的教师呢也总是让分数遮住自己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卸去过重的分数包袱,让学生接受自己的分数,并从自己每次获得的分数中去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直到有一天,他自己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时,相信他一定会努力超越自我的.果真这样,学生考试分数高低又有何担忧呢每一次检测过后,教师或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分数高低,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得失原因.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丢分的情况,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补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要让分数对学生产生激励,鞭策和期待的心理效应.

4.倡导分数评价和无分数评价相结合.

分数评价虽然容易量化,从表面看来比较公正,但在以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下,学生总是按照成绩被分成三六九等,只能一心一意地为高分和名次而学,这种用学习能力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忽视学生在学习中进步的评价,其结果是无情地抹杀了学生为进步而付出的努力,使多数学生永远笼罩在失败的阴霾里,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生活缺少自信,这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不能仅仅看考试分数,因为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成绩通知单上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求知的满足所带来心灵的欢愉,成长和发展所带来的独立,自信,快乐和幸福.无分数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看到学生不足时,更多地看到学生的进步和付出,这样,会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并从过重的分数压力下解放出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参加各种活动,从中学做人,学做事,学习与人共处,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同时,分数让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对所有的学生都只关注成绩和名次,不去考虑他所处的环境,受教育的基础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去关注成绩背后的努力以及不同学生对人生的追求.事实上,对一个学生来讲,也许"100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60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何况,你能说"100分"获得者的其他方面都比"60分"获得者强吗为此,我们在关注学生考试分数的同时,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日常表现,整体发展水平纳入评价视野,建立起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从以分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从关注分数转变为关注人,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相信一定能还学生一段充满阳光的学习时光,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5,试题的难度直接影响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对考试的信度,效度,区分度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控制试题的难度

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明确指出:"对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在进行新课程评价探索的实践中,教师都应该开展命题研究,这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熟悉语文试题的类型及其特点.

1.诊断性测试题,

诊断性测试题是在语文课程或某一主题单元学习开始之前,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合于学生的需要和经验背景,以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测评.如入学考试,总复习前的检测等.

诊断性测试题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分置,即对不同条件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安置,为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错误寻找原因,并以此采取"对症下药"的策略,为教师备课提供有效信息,为分层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以保证不同潜质的学生得到最合适的帮助,达到最佳的发展目标.诊断性测试题体现了现代教学观的一大转变,即从以往挑选学生去适合既定的僵化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开创适合学生特点的灵活的教学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受教育者的聪明才智.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小学生入学之初,就会做一次这样的诊断性测试,了解学生学前教育的认知情况,让系统的学习与学生前期生活经验很好衔接.我们知道,因为家庭教育的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拼音,识字,学习习惯的参差不齐.小学一年级上册如果没有这样一次诊断性测试作指导,教师的拼音和识字教学将无的放矢.要么程度好的学生觉得无趣,还会养成上课不听讲的坏习惯,要么程度较差的学生吃着"夹生饭",还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这样下来,整整六年的语文学习将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而快乐学习,语文素养的培养又从何而谈呢

2.形成性测试题,

形成性测试题是在教育方案实施,课程单元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评,其目的在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以此为依据修改,完善教学方案或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如单元测试等.

形成性测试题的作用有以下三个.一是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反馈信息,便于从中发现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的长处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习.对于已经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的学生来说,形成性测试是一种激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三是帮助学生提高和改进语文学习.对于跟不上课的后进生而言,形成性测试有助于他们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求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3.终结性测试题,

终结性测试题是为了对已制定的教学方案,计划,课程等的整体效益作全面鉴定所进行的测评,如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

终结性测试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为学生评定成绩.终结性测试,能较为科学地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进步和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出整体性的价值判断.第二,预言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成功的可能性并确定在后续学习中的起点.由于终结性测试比较概括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以及语文素养的总体水平,因而得高分的学生,往往可以预测其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是成功者.当然,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变化的.第三,为学生提供学习反馈.使学生明确自己阶段的或整体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三类属于我们较为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试题类型.在新课程理念下,还倡导一种"开放性试题".这是从新课程关注人的发展的理念出发,着眼于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测试点具有多元性.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多元化的视点不仅要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思想品德,不仅要强调学生多种潜能的发展,也要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多元价值取向,仅靠传统意义上的试题是无法承载其价值判断的功能的.

语文是一门必须注重开放的课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而测试题的命制也要与生活紧密融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也在生活中检测其语文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带给了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与视野,包括教学评价,考试,不论教学与考试都在于最优化地促进学生发展.把握好这一主旨思想,才能充分发挥各类试题的功能.

6,作业内容的创新可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什么

答:首先,要变"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地认真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没计的作业题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不断地吸引学生.

其次,要根据学生能力差别分层次布置作业.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们设计作业题应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作业的整体效果.平时可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难有易的选答题.

再次,要让语文作业走进学生的生活.

1,布置生活性作业--让语文回归生活

2,布置趣味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作业不应该是单调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复合体.学生做作业和老师批改作业应是一种人文活动,教师不再是批改作业的法官,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作业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应从学生的作业中看出学生的心情,读懂学生的心情,这样,教师才能和学生一起去开垦语文乐园中的绿洲,把语文之林建成美丽的花园.

造成学生解题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一)教师方面,

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老师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老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二是老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上.老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偏爱部分学生.三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1.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3.老师没有给学生施加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4.老师辅导不到位,布置的作业检查不落实,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5.有些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不太高,管教不管学.

(二)学生方面

一是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水平低,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认真反思的良好习惯.三是缺乏一丝不苟和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做作业马虎大意,听讲三心二意.四是心理因素时刻制约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有的学生存在畏难情绪,懒惰心理等.

(三)其它方面

一是课程设置得太多,学习任务重,没有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间.二是休息时间不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三是试题变化极大.题目新颖多样,在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审题一旦出现偏差,解题也就随之出现偏差.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呢

答:一重视阅读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主要通过描述画面,问答,积累语言,续编课文,复述故事,总结课文内容等形式进行.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

1,描述画面,进行说话训练.如在《要下雨了》一课中,课本配有四幅形象生动的图片,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先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学生兴趣盎然,争相描绘,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看看和自己说的是否一样,学习课文中好的说话方式,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

2,师问生答,进行说话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读通课文后,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3,积累语言,运用到说话中.低年级的课文短小易懂,学生读得多了,熟读成诵,有些书中的好句子就会不知不觉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说话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4,续编课文,进行说话训练.如在教学第二册课文《荷叶圆圆》后,我让学生先分角色表演,然后让学生想象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还有哪些朋友也来到了池塘边,他们都是怎么说的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说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说:"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小蝴蝶在荷叶上高兴的蹦来跳去."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像这样的训练机会在很多课文中都可以用到,比如说识字四,也可以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昆虫,小动物,它们在哪里干些什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5,复述课文,进行说话训练.孩子们十分喜爱小动物,也爱听童话故事.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小动物的课文,如《美丽的小路》,《夏夜多美》,《要小雨了》等,教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故事讲一讲,或是演一演,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总结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学完了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对主人公的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等等.

二、善于发现,拓开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如这段时间正处春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园里,大街上,去感受春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一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修改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语文12班崔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