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幼儿教育学会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142 浏览:68719

我国十多年来在幼教领域里进行的改革,促成幼儿艺术教育从指导思想到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我国幼教中最薄弱的艺术教育环节无疑是增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艺术才能.但是,艺术教育是特殊性的教育,有了这种特殊性就很容易走进幼儿艺术教育的误区.如今,如何发现这些误区并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已经显的尤为重要. 一,幼儿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功利性强 近几年来,为减轻学生负担,在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中,已经实行就近入学政策,但是有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却从幼儿园就开始让自己的孩子上兴趣班,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把学艺当成"敲门砖",甚至有的家长为了以后孩子考学时能够加分,而让他们都成为艺术特长生.于是被大力提倡的学生艺术教育就不知不觉地改换了它的本质属性.走上了"强调实用性"的道路.其不良后果已经日渐显现出来. (二)重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 由于有了家长功利性的存在,所以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为了迎合家长的胃口,也就将艺术教育定位在了技能的培训上.在艺术活动中,幼儿他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喜欢怎样来表达却往往被忽略.这种做法总是忘记了艺术教育的初衷,让幼儿艺术教育走向了重视知识技能的结果.比如,在我国的幼儿音乐舞蹈教育中,我们过于偏重于音乐舞蹈艺术使命,追求"成品"的灌输,致使老师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舞蹈活动中的创造性潜力.我们总是刻意地追求一个乐句,一个动作的标准,单纯地重视表现技能和艺术活动的结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注意到应锻炼幼儿什么技能,没意识到要发展幼儿什么能力,形成什么态度,获得什么情感.结果是幼儿不主动,教师也感到音乐舞蹈活动难领导,导致在幼儿园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只要有唱歌及舞蹈内容就行了,儿童的音乐品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三)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老师经常是以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认为这样才公平.却从不考虑幼儿现有水平,没有考虑到每个幼儿接受能力的不同,往往在评价学生时就以班上一部分人的状况作为评价一个学生能力好坏的标准,只知道横向比较,却忘了纵向比较.没有看到每个幼儿在不同时期的进步,因此常常会打击到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会增加他们的自卑感,最终使他们讨厌艺术,逃离艺术.作为名老师,我们应当针对幼儿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美好与愉悦.对于有艺术天分的幼儿,我们可以特别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对于艺术天分稍稍有点欠缺的幼儿,我们要学会去培养,要给他们每个人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不能让他们有"陪读生"的感觉.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长思想观念错误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让孩子增加一些艺术细胞,便糊里糊涂的给孩子报名打着"艺术特色"牌子的幼儿园,即便该幼儿园没有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家长也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去,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受大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其实很多家长根本就没有弄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他们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课堂之外更多的东西,便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如:美术,舞蹈,声乐,笛子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这样的教育中成为综合型人才,却完全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个快乐的出发点,到最后却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


现在艺术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便是:很多家长知道重"术"却不重"道".他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用不用功,学的好不好,完全不能用弹的好不好,画的像不像来作为评判的标准,但是还是不自觉的就把这些作为了衡量一个孩子艺术教育成果的标准,而忽视了孩子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提高.不少家长都认为艺术教育其实就是教育的附属名,学好艺术可以为添加筹码等,使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却忽视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我们知道,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从不同的途径体会到快乐,而并不是让孩子过早的达到专业水平,更不是为了成为必胜的筹码.但是有些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把孩子教的水平越高越好,从而拿一套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果,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和纯粹的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固然可以更快地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但这和幼儿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 (二)幼儿园不良教育观的影响 长期以来,许多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一套以技能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这些教师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法,还是组织教学,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他们重视幼儿的正确描写,制作和表演能力,却忽视幼儿自身对艺术的感受和表达,这就扼杀了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当前,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仍然跳不出幼儿围绕教师转的怪圈."教师让我这样做,我就这样做"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万能的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教学活动由教师支配,教师让幼儿观察,模仿,记忆及回答事前老师准备好的问题,幼儿能在里面打转转,不能跳出来,即便是跳出来了,教师又马上拉回去,幼儿只能被迫放弃个人"异端"的想法和探索行为.这种

"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只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对幼儿的成长有害无益.

在以往我们的幼儿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有失公正的地方.特别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老师偏爱那些模仿能力强的,很会领悟老师意图的幼儿,把他们归为能力强的有才艺的一类.教师对他们另眼相看,指导的更为详细.而一些所谓"能力差"的幼儿,教师总认为他们是很难"开窍"的,就听之任之,放手不管了.这就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两个极端对幼儿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三,幼儿艺术教育的策略 (一)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像催化剂一样,激发幼儿不断去实践,去探索.法国教育家卢梭非常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他说:"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对幼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兴趣培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前提. 由于幼儿的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和"我喜欢"的水平上.激发幼儿艺术教育的兴趣应该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开始时应注意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艺术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兴趣激励应该要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进智慧.在结束阶段要把幼儿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除了这些,孩子的兴趣还来自于教师积极的评价上.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被老师肯定的心理需要.比如说:如果在艺术教育中老师常常用赏识,赞扬的口气肯定幼儿独特的构思,奇异的想象,并且抓住作品中某一闪光点对其加以肯定,表扬,常常以"你进步了""要是你等,那会更棒"的口气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那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浓厚.

除了上述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用"三语"的办法来增加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1,节奏语.

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在上音乐课时,我们可以根据节奏型的不同,创编出不同的动作.例如:在学习这个节奏型时,XXX|XXXX|XX,我们就可以采用拍手,拍肩,拍腿的动作来演绎这几种不同的节奏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利用自己的身体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在边玩中边学到知识,不仅可以使幼儿提高对艺术的兴趣,又可以让幼儿体会到快乐.

2,手势语.

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上美术课时,我们可以根据每种动物或植物外型的不同,用自己的手势来演绎不同的形象,让幼儿在边动脑边愉悦的氛围下学到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动物世界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手做出不同的动物形象,这样如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是在学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和在童话故事中所熟悉的动物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该动物的形象,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因此,简单明了的手势不仅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更能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3,体态语.

是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例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摇篮曲》时,教师如果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那么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因为《摇篮曲》是一首较为柔和和抒彩较浓的歌曲.又如在唱《郊游》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如果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艺术兴趣,学会在艺术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来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艺术,享受艺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重视幼儿的心理需求 幼儿有生理的需求,更有心理的需求.现在很多成人都比较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却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会引起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对于艺术教育,幼儿的心理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等."从这里面的要求可以看出,幼儿是有探究的心理需求的,而幼儿园老师,就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也为幼儿提供了自由空间.《情绪心理学》中指出:"情绪和情感像是一种侦察机构,监视着信息的流动,它能促进或阻止工作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我们也经常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思路开阔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情低沉或忧郁时则思路堵塞,毫无无创造性可言,所以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要创设游戏化的练习,创设愉快积极的情绪,要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要向孩子表明他的想法,为自发的学习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 每个孩子表达自己心理需求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老师区别对待.比如,有些外向的孩子往往通过一些调皮捣蛋的行为希望能引起老师的注意,而那些内向的孩子则采用更加隐蔽的方式.他不会像一些小朋友那样主动地来拉老师的手或亲吻老师,而是用尿裤子的方式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让老师抱抱他等等. (三)改善社会环境 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需要教育部门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可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教育日渐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以赢利为目的,不同类型的幼儿美术班,演奏班,书法班,舞蹈班.这些办学者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只有一个劲地加强技能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小天才"的目的.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应把适合孩子身心发展问题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时时处处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真正地以孩子为中心,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道德准则,让大家都来关注幼儿艺术教育,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