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文抄袭率武汉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09 浏览:154841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全面开创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

本科教学工作会主题报告

老师们,同志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颁布年,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讲话,这是我们党新世纪对高等教育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统的部署和要求10月党第十七届六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次会主题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现就三年来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本科教学工作三方面的内容报告如下.一,教学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三年来学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大力实施教学质量推进计划,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和怎么写作意识,本科教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以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实施教学质量推进计划

在大力实施国家,省和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年学校投入万元实施教学质量推进计划,重点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专项支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每一个项目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产生了良好效果.

1.特色专业建设再传佳音2016~2016年,草业科学,茶学,农林经济管理,园林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水产养殖,生物技术8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16年,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林学个专业综合改革共26个子项目以及动物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十二五"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首批专项资助.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20个,校级特色专业10个.2016~2016年,新增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应用生物科学,包装工程,工程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体育教育6个本科专业,初步实现以农林类学科专业为优势,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精品课程建设又获突破2016以来,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获新突破作物育种学,家畜育种学相继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植物营养学,畜牧学概论等6门获省级精品课程,线性代数等8门获校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37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形成了层次递进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2016年,学校资助40余万元,新建校优质特色课程81门精品课件72门,立项建设3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3.教学团队建设更上台阶2016~2016年作物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农业资源与环境,基础动物医学,园艺,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校级教学团队7个.三年来,通过教学质量推进计划的实施,建立了教研团队119个,其中专业团队37个,课程团队82个,推动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4.教学名师队伍不断壮大09年以来,学校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7位教授相继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截止目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校级教学名师7人.教学名师的评选,激励和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于本科教学的积极性.

5.教学条件显着改善三年来,非"211工程"覆盖学科,新办专业,公共基础课倾斜政策,共投入1700多万元购置仪器设备投入50余万元,完善国家级,省部级和协编教材建设体系,资助编写教材136种,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38种,省部级规划教材69种,农学概论3部教材被评为2016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投入130余万元建设试题库和机考平台,建成144门课的试题库,投入使用101门,学校自主研发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机考平台试点成功,效果良好.

(二)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心,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新途径

本着"精简课程门数,优化课程设置,规范课程名称,简化选修类型"的要求,2016年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取消公共选读课,将公共选修课的课程门数从原来的49门增加到75门,增设了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和三农知识有关的新课程形成"三台阶必修,三类型选修"的课程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

按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改革思路,2016~2016年,启动了分类培养方案制订工作通过召开调研会,问卷调查,走访用人单位等广泛调查研究,为制订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三类人才培养方案奠定了基础.此外,在完善,规范深化中美合作办学草坪管理班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学生境外实习截止目前,已有两批共36人完成了境外实习回校针对毕业生进入企业逐年增加的趋势,加强与企业合作,与新希望,北京翠绿轩,川红茶叶集团,扬翔集团等8个企业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探索订单式培养,构建校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实施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确保实践育人质量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让本科生导师制惠及所有本科生,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制,严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关,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确保学生做论文和就业两不误,论文指导薄弱环节实施学士论文培育计划,经费165万元,每年滚动资助120名没有任何科研经费的非硕士生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2016年引入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随机抽查了毕业论文,结果显示,近90%的毕业论文(设计)文字复制比小于30%,表明本科毕业论文原创性较强.今年建立了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资源库,共有716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链接图书馆网站,实现了资源共享,发挥了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实施大计划,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年,相继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兴趣培养计划专业技能提升计划,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已立项90项,校级项目立项169项,参与学生1094人,科研兴趣培养计划立项项,资助经费万元,参与学生1人,专业技能提升计划立项68项,资助专项经费80万元,参与学生15000余人次,形成了动物医学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竞赛,制茶技能与茶艺表演大赛等一批参与面广,专业特色明显的品牌项目.


大计划的实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技能,校连续三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每年均有2个项目入选参加展示和交流三年来,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的篇数较前一个3年增加近2倍且显着提高2006~2016年,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112篇,其中核心期刊53篇,重要核心期刊6篇2016~2016年,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达302篇,其中核心期刊180篇,重要核心期刊18篇,EI会议论文2篇,ISTP收录论文1篇,SCI收录1篇(影响因子达2.816),实现了校本科学生发表SCI论文零的突破.

3.加快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步伐校共建立各类校外实习基地136个,覆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6个.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3个国家级,36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33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已成为学生新型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不断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教学科研示范园区建设,拓展基地育人功能,教学科研示范园区每年承担了近30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实习.

(四)以强化教学管理为手段,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

1.一校三区教学管理体系初步形成2016年10月,成都校区正式启用,教学管理工作进入一校三区统筹的新时期.为保障成都校区如期开学和教学,对成都校区教学条件建设和运行管理进行了周密设计,开展了三区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了三校区教务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一校三区教务管理上分区管理和职能延伸.

2.教学管理平台建设成效显着三年来,不断致力于学分制管理下的教务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和增强新研发31个管理模块,新增转专业,毕业论文实习答辩,评教,课时核算,毕业审核管理等功能,进一步完善课业,考试及学籍,教材管理等功能,实现了教务管理的高效便捷,教材管理的精准和零库存缴费管理模块与财务处系统对接,学生缴费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年来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管理系统的评价满意率达到96.9%.

3.教务管理再上水平以人为本,本科生转专业三年来,共有4883名学生实现了转专业,尤其是2016年首次在一校三区格局下开展转专业工作,共有2241人平稳有序地转入所选专业学习.下大力气加强考风建设,一方面,严格遴选监考人员,建立监考人员数据库,加强考前考务培训,强化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诚信教育,采取计算机随机生成考生座位图,禁止学生考试随身携带手机和实行手机屏蔽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考生,维护了考试的信誉和严肃性.实行学分预警制,毕业率和授位率保持在.2016年,"荣誉称号.

4.质量监控体系日臻完善2016年组建新一届校督导委员会,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督导组织机构得以健全,督导范围从督教向督学,督管拓展.三年来,校院多位教学督导深入课堂,平均每学期听600余节次,对教学上存在问题的教师重点帮扶,抽查试卷评阅和分析情况,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和毕业答辩巡视组织开展两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和"川农大讲坛"活动.共评教师869人,其中满意率于70%的共计829人,占总人数的95.4%,满意率高于80%的共计666人,占总人数的76.6%,满意率高于90%的共计181人,占总人数的20.8%,从年度来看,2016年全校平均满意率为82.8%,2016年为85.8%,2016年为88.3%.(五)以教学研究立项为,推进教学改革持续深入

紧紧围绕本科教学开展全方位立项研究,教改项目内容涵盖教学各主要环节三年来,教学研究立项155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0个,一般项目10个,2016年学校承担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通过教改项目的推动,共发表论文72篇,其中重要核心期刊9篇,核心期刊63篇,2016年参加省高教学会年会,有4篇论文收录出版,2016年有37篇论文收录出版,2016年,入选论文集41篇,投稿数量和入选数量居全省高校首位.

共培养本科毕业生16768人,毕业率和授位率均99%以上就业率连续保持,200余人选调到四川,山东,重庆等省(市)党委组织部作为后备干部培养,近100人出国留学,2750余人考上研究生,其中,550余人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所985高校,研究生录取人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比例

二,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教学观念转变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虽已颁布,学校从各层面组织开展了宣传,学习和讨论,但仍部分教职员工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不,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不强,对本科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质量观,育人观,成才观亟待转变和强化.

(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缺少有特色,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类型还没有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接轨,千人一面的培养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培养多样化人才的优势和潜能尚未彰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亟待强化.

(三)教学有待改进

有的教师教学技能缺乏,教学方法滞后,照本宣科,"填鸭式"灌输,缺少互动启迪思维少,不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备课不充分,理论联系实际不紧密,重点不突出,难点不讲授,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生动,不使用普通话,有的教师上课应付,不按课程要求和进度,讲授与课程无关的内容,甚至带着个人情绪授课,有的教师上课迟到,私自调停课或请人代课等少数教授不愿意为本科生授课,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研究生,轻本科生的思想.

(四)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需实践育人是人才培养中的短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的内涵提炼不够,时间不,内容不,指导学生不,有的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投入精力少,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部分实验室开放度不够,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安全管理还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实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尚须进一步拓展.

(五)质量监控有待完善

校自评制度尚未,缺少科学系统的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新体系,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评价机制三,今后本科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

同志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绘制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蓝图,给学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努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落实纲要,加快育人观念更新

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理清思路,转变观,强化教学质量观,坚持走以质量求生存以实干求实效以特色谋发展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方位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多样化人才观,终身学习观和系统培养观,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学生要树立知行统一,学思结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学习观,学生学习效果要树立全程,多次的考核观,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二)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突出办学优势特色

结构调整包括区结构,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

"立足四川,怎么写作西南,面向全国"的,抓住成渝经济区域规划,城乡一体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契机,稳步推进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形成雅安校区以工,文,教,法,艺等门类专业为主体,成都校区以农,理,医,经,管等门类专业为主体,都江堰校区以面向商业,旅游业,建筑业等产业类专业为主体的新格局,实现三校区学科专业布局科学合理,本科专业各具特色,发展基本衡.

对照新颁布的专业目录进行专业整理归并,不断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丰富专业建设内涵,大力培育基础好,的本科专业形成特色品牌优势,突出学科融合与交叉,加强近农非农专业建设,增设具有一定学科基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新专业,改善新专业的办学条件停办个别学科基础,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学术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三类高素质人才.

(三)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按照"科学定位分类培养优化课程因材施教注重训练学思结合强化实践知行统一文理交融全面发展"的原则订人才培养方案,分类人才培养工作,着力培养具有扎实学科理论基础,较强科研能力和学术批判性思维的学术型人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以及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并重的复合型人才积极争取获得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为培养多层次人才搭建平台.

结合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人才评价与考核体系,实践教学,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争取出一批示范性强,推广价值大的标志性教学成果,力争在今后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得更好成绩.

(四)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训练

要根据专业和课程性质精心设计教案,传授知识的重点,难点,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不同方法教学,以大班授课,小班(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大班讲授难以开展讨论式教学的难题,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授课模式以及照本宣科的教学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强对学生的课程训练.在基础课程中,实施研究生助课制,协助主讲教师完成课程训练.课程训练包括课程习题,课程论文,课程心得,课程讨论,读书报告,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课程训练要做到四有:理论课后有作业,实验课后有报告,实习之后有总结,学习之后有心得,让学生在训练中成长成才.主讲教师要实行课后答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探索多样化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期终考试一锤定音的,推行以平时成绩为主,期终成绩为辅的考核,公正,公平,客观地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五)加大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内涵

创新实验课程体系,优化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按照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围绕一个中心——以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实行两个结合——校内校外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抓好三类实验——认知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强化四大环节——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推进五大课外实践——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业技能提升计划,科研兴趣培养计划,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计划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习中做到四个到位:时间到位,内容到位,指导到位和报告(作业)到位继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指导和质量监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按照"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教师要恪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把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投入更精力到本科教学教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主动为本科生授课.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成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助教制,新进青年教师应有一年时间的助教经历,随班听课并协助主讲教师完成课程训练,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坚持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提升教学技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共同提升教学能力,对连续多年无教学事故,教学质量好,学生评教满意率高的中青年教师,同等条件下晋升职称优先,对教学效果差,学生评教满意率低的教师,由学院指定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对帮扶后无明显效果的教师,实行转岗工作.

确保课时酬金逐年稳步增长,,在课时酬金计算中取消课程系数增加评教系数,课时酬金与评教结果挂钩,体现优劳优酬认可教师课程训练工作量,不断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七)加大教学,进一步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对新办专业和弱势专业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等方面继续给予倾斜和扶持,逐步缩小与优势专业之间的差距,注重多媒体教室设备,教室讲课设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建适合开展讨论式,辩论式,参与式教学的教室,增加相关设备,拓展教室的育人功能,大力推进机考平台建设,鼓励更多的课程采用机考方式校内教学科研示范园区校外实践基地,让园区和基地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创新智能的平台,提园区和基地的育人水平.

(八)建立保障体系,确保教学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即将开始,校将接受审核评估.要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全面推进教学评估工作.依据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构建学院自评为基础,专业评估为核心,教学常态检测为辅助,专项评估为重点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关键领域进行自我评估.2年内对没有3届毕业生的新办专业完成自评工作5年内完成一轮本科专业自评工作健全以学院教学督导为主体学校教学督导为主导的校院两级督导新机制,教学督导要坚持督严格评中肯导得法帮诚恳的原则,及时反馈信息,当好教育教学改革的参谋,真正督教,督学,督管齐头并进的局面.不断完善学生评教机制,组建学生信息员队伍,全方位建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继续完善一校三区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统分结合,分区管理,职能延伸的思路,进一步统筹三校区教务管理,构建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努力实现三个校区教学运行同步,教学标准一致,教学管理协调,形成以人为本,合理健全,高效灵活的教学管理体系.

老师们同志们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给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集全校之智,举全校之力,以学生成人成才为出发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共同开创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