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的经典性与学生写作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949 浏览:22401

【摘 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重要的文学资源表现出相当的经典性,其经受住了时间考验并获得了读者青睐,成为民族的重要文化财富.经典意识的培养和实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让他们能够很好地继承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优良写作传统,为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关 键 词 】现当代文学资源;经典性;写作实践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实际上,作为一门课程它的对象是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高职生,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对象是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它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因而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格局,是相当重要的文学资源.在教学目的上,要求学生比较系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程,包括主要文学社团、文学思潮与流派、代表性作家作品,并就重要的文学现象做出重点阐释,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学史观,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文学现象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坚定价值立场和话语立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应当注重其经典性,这对学生写作实践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种资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为新文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是“五四”前后大量文学社团的成立,可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这些文学社团从来就不以历史的弄潮者的姿态出现,不浮现在时代的潮头充任推波助澜的先锋角色,而是在时代浪潮的推涌下自觉地做一个追随者,一种创造精神的响应者,一种开拓意识的实践者和帮衬者.” [1]也就是说,这些文学社团自觉承担起人性觉醒和精神独立的责任,为新文学的现代性诉求打下了坚实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许多作家纷纷加入文学社团,无形中扩大了新文学的力量.二是文学思潮和流派不断兴起和更迭.“五四”时期大量的西方文学思潮和流派相继涌入中国,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象征意义等主潮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真正具备了反封建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本土式的思潮与流派风起云涌,大大推进了新文学的进步与发展.例如上海的新感觉派为读者带来了具有极大冲击力的文体实验与革命,与80年代的先锋小说相比也毫不逊色,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黑婴和禾金等作家无疑是相当重要的文学资源.三是经典名家名著大批涌现,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成就其经典性的最为突出的表现.“鲁郭茅,巴老曹”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最经典最著名的概述,然而实际上除了他们,还有不计其数的作家共同为新文学做出了添砖加瓦的贡献,沈从文、林语堂、梁实秋、郁达夫、丁玲、路翎、张爱玲、赵树理、周立波等名家的地位有目共睹,《阿Q正传》、《骆驼祥子》、《金锁记》、《边城》、《小二黑结婚》、《暴风骤雨》等大量的经典作品也是他们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文化财产.由此可见,中国现当代文学本身就是巨大的资源,它给了后人无数的影响,读者从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受与愉悦.

二、文学资源的经典性

著名学者朱栋霖和张福贵主编了一套教材,名字叫《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00》,里面收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些经典著作,那么这些作品为什么叫经典呢?黄曼君认为新文学经典地位与新系统确立一个表现是:“新文学经典及其阐释的出现感召和催生了一大批新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创作和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则进一步丰富了新经典、新系统,并从一个新的层面取代了旧经典、旧系统的地位.” [2]换句话说,所谓的经典作品应当是对后来者产生影响和借鉴的,并通过时间的洗刷淘汰了旧经典,这里有一个置换的问题,即是新文学代替了旧文学,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确,这不是简单的置换,而是一个系统转入了另一个系统,我们一般认同这标志的诞生是现代性的展开,新的世界体系打开了大门,给人以新的视野和领域.中国现当代文学就是属于这种性质,从诞生与发展来看,它永远屹立于时代潮流,将人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开放的世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的经典性表现在它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所体现出来的典范性和权威性,它一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最完美的文学作品,代表了时代的良心和正义,另一方面,经典性还表现为经过时间的冲刷,它依旧作为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作品,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色.我们阅读《阿Q正传》,仍然能够照见今日国民身上无时无刻不投射出来的投机取巧和狡猾自私,现实社会和阿Q本身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上形成了某种对应,国民劣根性用阿Q精神来概括,既形象又生动,这就是经典的伟大力量.我们读《边城》的心情也很复杂,但最终都会为那份久违的温暖所感动,而这又与80年代的作品一脉相承,例如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类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愿望的信仰归根到底是相通的.这一点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的最好见证.

三、学生写作实践的经典意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不管是作为学科背景,还是文化财富都无疑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不仅如此,它对于建构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还记得,冰心笔下的《超人》何彬原来“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有着美好的东西,直至有一天生病了,小朋友禄儿的一束花和一封信笺化解了他全部的愁结,终于放下身段愿意相信“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当然,文学作品并一定要求统统这样写,张爱玲的“苍凉”笔法无疑也是优良的资源,但因为写作的理念,尤其是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从而保证了作品的文学性与审美性.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激流变幻的年代,社会给了他们太多太多的选择,无数的诱惑在挥手,人心也容易变得浮躁起来.在阅读上,不求甚解,一目十行,读小说看压缩版,读哲学著作看研究版,许多人都不愿意看原著了.这样一种心态使得读书的功利性相当突出,无形之中消解了阅读的经典性与权威性.正是因为读书的浮躁与虚脱,当代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变得越来越下降,这种下降不是指写作能力不行,而是指写作缺少经典意识,在表现形式上,装腔作势,自以为是;在语言表达上,空话连篇,不知所云;在叙述内容上,空洞无物,无的放矢.当然,网络等现代化媒体的确给传统写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是不得不承认,人才是决定一切的终极力量,恶果说到底是人造成的.


我们认为,学生写作应当树立一种经典意识,那也是责任感的体现,既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学生首先要回归正途,向那些优秀的经典著作学习,只有学习才有进步.在这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的经典性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文学被边缘化的年代,我们欣喜看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为中国文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又一个经典范例,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学的未来会更美好.当代大学生很多是文学的中坚力量,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文坛新秀,但是归根到底,如果要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功,除了立足于写作的经典意识,感受文学大师熏陶,继承优良写作技法,他们找不到其他通往文学殿堂的道路.这就是文学不死的最强有力的后盾和信仰!

【参考文献】

[1]朱寿桐.文学社团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冲积效应[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

[2]黄曼君.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J].中国社会科学,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