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世界性的语言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51 浏览:18985

各个民族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但是,语言不通,文字相异,文化交流只能通过翻译这条狭窄的渠道.然而,作为视觉艺术的摄影,却以直观的形象,成为一种“世界语言”,拓宽了文化交流的渠道.在转瞬即逝的瞬间,凝集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为时代的风云留影,为社会人生写照,开拓着人们的眼界,陶冶着人们的性灵,在各国人民之间架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正因为如此,所以每年都要举办数以百计的国际范围的摄影展览与比赛.从1981年起,中国摄影家协会也开始举办“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第一届是1981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展出了亚洲十七个国家和地区摄影家的四百五十二幅作品,日本摄影家山本严的《嫁日》、新加坡摄影家刘佑和的《母爱》和马来西亚摄影家孔万良的《同心合力》分别获黑白组与彩色组的一等奖.首届国际影展引起了观众们的极大兴趣.影展作品不但显示了亚洲摄影艺术家们深厚的艺术修养,精湛的摄影技巧,而且反映了亚洲各国丰富多彩的生活风貌,不但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也促进了亚洲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今年10月,正值金风送爽的时节,在首都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这届影展的规模与水平远胜于上届.有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家送来作品参加评选.其中有许多是当今世界著名摄影团体的摄影家的作品.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容,新颖感人的表现形式,充分显示出各国摄影艺术家勤奋认真的创作态度和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探索精神.经过一个星期评委们的认真评选,最后选出四百七十五幅作品展览,其中彩色组、黑白组共三十幅作品分别获得金、银、铜牌奖.本期封二上的四幅作品,就是荣获金牌的优秀作品.

《只疑鸥鹭天外来》是中国摄影家彭璋庆的作品.画面上捕捉的是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延边姑娘飞荡秋千的欢快身影.那荡绳的横空,裙衫的飞舞,影象的飞舞,以及背景大面积的流动感,都是摄影造型语言的巧妙运用.在摄影的襁褓时期,由于感光材料的限制,摄影艺术只能跟在绘画艺术后面学步,追求静态形象的细致表现.而这幅作品,强烈的动感,如临其境的气势,将时间的流动孕育在一瞬间的形态中,可以说是摄影所独具的艺术语言,具有更加真切感人的艺术魅力.这幅作品原为彩色作品,人物飞动于斑斓的色块之中,极富浪漫气息,幸福欢乐的声浪恍如扑面而来.

另一幅荣获彩色组金牌奖的《晚境》,是澳门摄影家连登良的作品.画面是静谧的,那两只安闲踱步的鸽子更使这里的环境显得宁静,安坐不动的老人如同雕像,与有圆柱结构的建筑溶为一体,仿佛化为“永恒”.然而,老人那活生生的姿态,面部的神态,深邃的目光,却分明告诉我们,他的心境并不平静.是在阳光下玩耍的孩子引起老人对童年的缅怀,还是车水马龙的街景使老人回忆起坎坷的一生等生活的乐章在徐徐弹奏,岁月的河流在胸中缓缓流动.用长镜头压缩密集的圆柱犹如生活的琴键;具有鲜明的节奏,而色调分离的画面效果又显示出岁月的斑痕.画面意境是深沉的,稳重而静寂,苍老中却有着生命的旋律,熔铸着老人的一生.


奥地利摄影家克伦德尔曼弗雷德的《乞丐》,是一幅生动地再现西方社会下层人民悲苦生活的作品.作者以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的手段,抓拍在街头乞讨的母子形象;孩子已经睡熟,还是饥饿使他支撑不住身体;母亲却仍在苦苦哀求着过往行人,那愁苦的面容、伸出的手掌,都分明表现出他们的孤苦无助;那紧裹的衣衫与头巾,更使人感到寒冷.白描的手法,真切的情景,使人不能不为之心动,感叹着西方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惨境.

另一幅荣获黑白摄影作品金牌奖的《音乐家》,是意大利摄影家贝雷塔安吉洛的作品.这是一幅优秀的人像作品.一些美学家认为:人像是一个十分广阔的领域,至今还有许多空白没有被发现,还有许多细微之处需要去挖掘,这幅作品以对象线构图的琴身衬托音乐家苍老的手和苍老的脸,这使我们想起巴尔扎克的一段话:“这是一个干涸的湖,水已退尽,但生活的湖水养育了他,在手上脸上都留下了痕迹.”这种深刻内含与形象的细致刻画和低调处理使这幅作品格外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