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为何成为社会公敌?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617 浏览:55540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的凄美爱情故事不知赚了多少人一掬同情泪,两岸三地,甚至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对这段爱情情有独钟,电影、电视剧也是不断翻拍,花样迭出,强化着人们对于这段爱情故事的唯美期待.


当人们把同情和赞美的目光全部投向许仙和白娘子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暗自神伤,这个人就是法海!

法海是以一个刚正不阿的执法者形象出现的.他执掌着降妖除魔的权杖,捍卫着殊途的边界秩序.天上人间自有界限,人与仙与妖是泾渭分明的不同个体.人不可能上天做玉皇大帝,仙也不能到人间过炊烟袅袅的凡人生活.倘若有谁破坏了这个秩序,就要有人站出来“替天行道”.白素珍是得道之仙,是多少人神往的境界,连世间汉武大帝这样的皇帝都梦寐以求.可是她吃腻了山珍海味,执意到凡人世间爱上了许仙,要尝尝人间“爱情的滋味”,于是演绎了“盗仙草”“断桥”“水漫金山”“雷峰塔”等一段段爱情故事.

作为猎妖师的法海自然不干了,他忠于职守,运用降妖法杖,终于将白娘子压在了雷峰塔下,结束了白娘子突破规范的“爱情之旅”.在世人的眼中,他是一个扼杀纯真爱情的刽子手,千百年来,让人唾骂.最为有名的要数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有名,所以说起话来也够狠,他说:法海和尚“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最终“得道的禅师”变成了“蟹和尚”,而且“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最后的结语是“活该”.于是人们也跟着骂,骂他无情、骂他多管闲事,骂他看着许仙的风流好事流口水.

除去“封建卫道士”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辱骂,我们应当换个角度去审视法海.检测如作为得道的禅师,看到违犯天条的仙人胡乱到人间寻找爱情,或是充耳不闻,或是随它去吧,或是从中助力,那么对于其职责而言不仅是玩忽职守,而且还是“助纣为虐”.倘如此.他法海也许就会博得人们的一片叫好之声,称赞其好心肠,毕竟我们的传统更倾向“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婚”.但是我们恰恰忘记了白娘子是一个得道的蛇精,而法海是一个忠于职守的猎妖师!

严格执法,到头来却落得个千古骂名,如此说来,法海还真是够冤的!

执法而遭到辱骂,而且一骂千年,还是值得我们细细思量一番的.白娘子与许仙追求的是纯美爱情,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几乎任何朝代的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爱情的话题,可见爱情是永恒和长久的东西.“食,色,性也.”人都有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所以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也就成了人们向往的对象,所以生生把他们拆散的法海也就留下了千古骂名!

这就涉及到法律之中世俗法与自然法的问题.自然法是永恒的、绝对的,自然法超越于实在法之上,后者应当服从前者,就是按照自然生活.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法律的一切规定都必须以此为最高原则.由此,自然法又称“法上之法”.法海看到白娘子违犯了天条,却少关照他们追求的爱情;而世俗中的人们只看到了爱情.全没有看到白娘子的“违法行为”.执法中铁面无私、“满世界嚷着抓鬼”、不给一点通融的法海焉有不挨骂之理

再想下去,自古以来,执法者就有循吏和酷吏之说,司马迁在《史记》中单列两章:一为《循吏列传》,一为《酷吏列传》.酷吏往往声名不佳.然而认真读一下这些酷吏的“事迹”,可以发现他们有三个特点:一是公廉,列于传首的郅都,甚至不拆私信;二是无畏,他们一视同仁,绝不会因为你为皇亲国戚而另眼相看;三是严酷,民间称“宁见乳虎,无见宁成(酷吏之一)之怒”.在他们的治下,一片肃杀,然则一片清明.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但他们却都无一例外,以反面的形象留在了青史之上.

法当严格执行,这是一条铁律,但是执法的过程要有天理、人情在,否则良好的执法过程未必出现良好的执法效果.布兰代斯法官曾经说过:“一个司法工作者如果不研究经济学和社会学,那么他就极易成为一个社会公敌.”这就要求法官的眼中不能只有法律,还要在法律、公平、正义和公理之间作出一个合理的决断,对司法决断的社会影响和接受力有一个锐敏的洞察,从而提高司法判决的社会认同度,让司法的生命力得以真正展现,这才是高明的执法者!

如此说下来,法海之屈也不冤.

好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法海的困惑.现在的影视作品开始让法海的形象走向正面化,比如《白蛇传说》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法海在严格执法之前让塔中的白娘子与心上人许仙见上一面.

法海的形象演变让我们明白:作为一个执法者,我们生活在世俗法的氛围之中,但是我们的心灵却始终不能偏离自然法的指引.《白蛇传》的故事可以不断丰富,道理却是千古不易!

责任编辑:阮莹